我的人生仿佛都慢别人几拍。过了追求偶像的年纪,我才迟迟找到了人生偶像。
他叫刘同,是光线影业事业部媒副总,中国作家。
认识他源于职来职往中,他与应聘者之间充满色彩的对话。
熟悉他,却是因为他爱好写字,并且坚持写下的那些小说。获得今天的成功!
家里书架上满满的一排,都是刘同的小说。想借此鼓励自己,正如他说的:“抱怨生活,不如提灯前行。”
他的文字里能让我看到潜意识里,我模糊的影子。只是相比之下,他比我勤奋、比我有才气、比我厉害多了。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的分享激起了我隐藏在心里对文字的写作欲望。虽然他与我不认识,但心底里,我还是想谢谢他!谢谢他的分享…
从出生到现在。我都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无论是长相、背景还是能力,都相对普通。
自打有记忆开始,学习在我的生活里,并不是主要事情。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赚钱,解决生计是我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甚至到了现在,这些问题仍旧是问题。
本文描写我的曾经,想以此纪念我曾经走过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涯,再此真诚的谢谢那些曾经给予我温暖和帮助的人。
一、小学
小学时期,学校在距离村子不远的西边,走路过去不到10分钟。同龄人都6、7岁报名。但由于个子矮小,没能在第一年顺利升入一年级,而是多读了一年学前班。这就顺理成章的解释了为何我周围的同学几乎都小我一岁,他们是86年的。
小学童年的记忆里,大多和学习无关。那会儿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们。学习上基本都是自个自觉主动写完作业。那时因为和干农活相比,写作业成了最为合适偷懒的理由和借口。
庆幸的是,对于写作业,我个人并无半点厌恶,放学后的每次作业都快速写完,这样就可以把时间节省下来,玩或者做其它别的事情了。
印象里那会儿的周六周日,基本都用来赚些零花钱。最直接快捷无成本的赚钱方式就是-捡破烂(玻璃渣和铁、酒瓶和矿泉水瓶等)。每天六点起床,背着干粮和小伙伴相约出发去华山。一路欢声笑语,到了下午满载而归。在季节好的时候,半路还会摘酸枣、柿子、阔斑(一种野生的红色酸甜味的可以吃的植物),返回的路上,饿急了,偶尔也会去人家苹果梨地里偷些吃。但仅仅只是吃,也并没糟蹋人家辛苦的粮食。虽然赚的钱少的可怜,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零花钱这个空缺。
除此之外,寒暑假农忙时间也会帮家里做一些农务活。虽分担的很少,但懂事成了我们姊妹身上最鲜明的标记。
直到现在,我都清晰的记得关于最后一次捡破烂的情景。那是在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时候。学校会分班(因为也会有隔壁几个村子的学生来我们学校上学)还记得那次期末考试,我分数不错,满分100分的试卷,我数学拿了98分。那会儿已懵懂,会有羞耻心。想着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我应该要有新的开始。内心里我是不想让新同学知道我之前捡过破烂。但为了和我之前的捡破烂生活告别,留个纪念,我特意挑了一天阳光不错的天气,穿了一套过年的新衣(绿色),跟着老爹去了十冶,最后一次陪他捡破烂顺带把之前捡的卖掉。还记得那时,有个停车场的老头和老爹聊天,说怎么还带着丫头过来?老爹开心的给老头说:丫头非要跟过来,后来聊着聊着,老爹开心的给老头说:丫头学习不错,数学期末考了98分。老头也替老爹开心的说:你那以后你不愁了。
卖掉所有收获后,在回来的路上,老爹破天荒的心情好,和我在十冶街口吃了麻食泡馍。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碗麻食泡的味道,很香。
我想那时的老爹,在生活上除了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他炫耀的。
小学是在一种迷迷瞪瞪稀里糊涂,每逢发奖状都有自己份儿的情况下结束了。
回想起来,感觉是一眨眼的时间,小学毕业了。
二、初中
升到了初中。学校距离家仅有15分钟的徒步距离,从家出发穿过树林、路过小河,就到校门口了。
印象里的初中,我是一个沉默、内敛,喜欢黑色帽子、深色衣服,放佛这样才能淹没在人群里,不被发现。
关于赚钱,几乎没有过任何动作。结局就是连每日的早餐钱,也拿不出来。印象里总是从家里自带馒头吃,开心些的时候蘸着辣椒面和方便面调料吃。那会儿偶尔才能吃到校门口的包子。或者油茶。感觉能吃到早餐的早晨那真真是幸福无比呀。
小升初,毕业成绩还不错的我,顺利的升入初中。
那会儿周围同龄人身体都开始发育,我却像个沉睡的幼苗一样,不愿醒来。懵懂悸动的年纪,我傻不拉几的愁的却是合身的衣服和美味的早餐。
关于学习,英语是新增科目,那时的我,目光短浅到以为初中毕业,是要去广东打工的。心想着,这辈子也不可能出国,学英语也没啥用。整日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学业也就荒废了。
从开始有英语课,我就没认真听过一次,总觉得和地理、历史一样。不计算在成绩内。要是现在,我恨不得敲碎自己的脑子,多背一些单词,多读一些句子,这样,也不至于面对老外,张不了口。
仍旧每日面对学校缴考试费时,家长争吵的声音,面对捉襟肘见的自己,自卑到沉默。
初中成绩中上游,在哪个本就普通的初中学校里不好不坏。除了数学课堂偶尔用心听讲,想拿高分就能拿到高分外,其余没有什么让自己印象深刻,差不多已经普通到没有任何特点。
长大,快点长大,然后自食其力成了最大的愿望。
临近毕业的前几个月,因为不能笃定若能考上高中,父母就不给自己上学,所以想着珍惜最后的在校生活,努力拼搏一把。考个不错的成绩,最后不上也不遗憾。
英语凑合的拿了个及格。还好其它成绩还可以,最后期末考上,以全年级27名的成绩结束。(若没有之前的日记,可能我就忘记这个排名了)这个分数,距离上重点高中差了十几分。这样也好。不上高中也就不遗憾了,我这么安慰自己。
三、高中
暑假过完,我无所事事。在同学的怂恿下,我就斗胆问家人开口要了报名费。这里用斗胆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独生子女是无法体会那种感觉。家里孩子多到,每次交学费,父母都会大吵一架。当然更不能体会,一家六口,仅凭父亲一个人的劳力支撑的家,700元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高中学费不算太贵。自己又很顺利的考到高中了,不上学,未成年小孩也没其它出路,也就顺理要到这笔报名费。(一直清楚记得,我第一次报名带了720元)那时,用雀跃的心情形容我,都不为过。
高中在距离家十几公里之外的别处,需要住校,来回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那辆陪我走过三年高中的轻便自行车,是姐姐送给我的高中入学礼物。这辆自行车是从渭南买了,她用了三五个小时骑回家的。
老妈因为我将要去新学校,离家更远了,帮我做了一床新棉被。还有那些个数不清的周六里,她蒸出的圆馒头。都成了我整个高中最典型的回忆。高一开始,因为生活费一周只有10元,所以每到周五放学,就带着书包回家背馒头,周六周日在家吃饭,周日下午返回到学校。偶尔学习紧张就只能两周回一趟家了。也因为自己上学缘故,家里蒸馒头都是按照我的时间来定的,这样方便我每次拿到学校的馒头都是新鲜的
很惭愧,整个高中,我的学习成绩因为英语瘸腿太过严重,总体成绩难以启齿。第一年因为能上高中了,整个人都很兴奋。也很幸福。成绩在重点班还不拖后腿,位于中上游。后来,因为英语成绩基础太差,无从下手,就差不多放弃英语了,这个总分也就荒废了。
整个高中,我基本不参加任何学校组织的交费培训,不参加任何有关消费的活动,相对之前在家旁边上的小学初中视野开阔了血多,性格从最开始的自卑,逐渐变的开朗自信。虽然衣着打扮并没变化,但眼见有了提高。外加后来姐姐给予我生活上的帮助,我慢慢开始开朗,阳光,自信起来。我想,环境虽然重要,但主要还跟自身个性有很大关系。
不过最刻骨铭心的还属于高三那年关于报名的事情。那次差点退学。事情是这样的,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缘故,那次家里就是没钱给我报名费。在农村长大的小孩都应该清楚,你家若穷,越是没有人敢借给你钱,你家越穷,越是没有亲戚来往。拿了家里所有的费用,仍旧是不够报名费。后来从一同学处得知,学校报名有贫困生补助(10%的学费减免,足以维持我两个月的生活费)。若可以减免自己再凑找同学借点儿,报名就不成问题。
因为刚过完年,家境好的同学有压岁钱之类的,而我高中生活,常常借钱,但因为按时还,同学还倒蛮愿意相信我,只是借几十块还可以,上百就吃力了,所以必须得先减免学费才有希望。
瞎子都看的出来我满足贫困生这个要求,但学校因为我没有贫困生说明(申请说明,需要先到村子盖章,然后到乡上盖章,最后到县城盖章)。我特意叫了老爹来高中学校一趟,找校长说明。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老爹跟校长对话的眼神,那时幼小的我,心底暗恨,以后的以后,我永远都不要老爹因为钱的事情,给人低头了。校长官方的打发了老爹,最后我拉着老爹悻悻离开。
送老爹回家后,我没去上课,就问了办理贫困生证明的同学,然后自己去办理了,结果的结果是,当我拿着这个盖满了三个章子的贫困生证明后,学校给我的答复是:这学期的贫困生已满。下学期再用吧。你理解那种弱者被欺负的感觉吗?那一刻,我强忍着无奈,独自走去教室。这时已经开学将近2周了。
不一会儿,班主任让没有报名的同学站起来,全班就我一个,他说:“没有交学费的出去”前一秒的打击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一秒他就过来拉我走出教师。平心而论,虽然我成绩不算优异,但绝对在班级都是正能量学生。没交就没交,至于还过来拉我吗?我想,可能班主任想拿个优秀班级吧,怕我这样的学生没及时报名,拖了优秀班级的后腿,他也是没办法。但即使这么想,那一刻,我仍然感觉被侮辱了。跑着离开了教室。在没走出教师门的那一刻,眼泪唰的一下涌了出来。背后隐约听到同学叫我的声音,我头也不回的跑出来校门。
独自在华山脚下的那条宽阔的马路上徘徊,手里攥着差了一些报名费的学费,不知去向。我一个人找了个矮台阶坐下来,接着哭,哭爽了,生活还是得继续,可是哭着哭着,眼泪就干了,后来变成了抽噎,即使这样,我也不想再回教室。那会儿我是不知道,从华山出发来苏州一晚上就到了。要是知道,可能高中就念不下去,直接跑了吧。现在想想,还好没跑,坚持念了高中。
下午还在上课时间,当同学在矮台阶上找到我时,说班主任叫我回去上课呢?我顺着这个台阶就下来了,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回家,而父母也不能再给我钱了,若要报名就只能找同学借,可是借太多别人也没有,借太少,也不够呢。最关键的问题是借好了,报完名,我就没有吃饭钱,所以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以为是同意给我减免学费了呢,所以就顺着这个台阶下来了。
回到教室,班主任果真没找我事儿。只是吃过晚饭后,班里与我较好的王便便同学,悄悄告诉我:“报名费他们几个人先凑齐帮我交了,等我有了,再慢慢还。”如果说前一次的流泪带着些许委屈和恨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流泪,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我就把大部分先还了同学。后来都不知道怎么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其实现在回想,整个高中生活虽金钱贫苦,但精神还算充实。
高中生活磕磕碰碰,仍旧在继续,坚持到了高考结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