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中国诗何以走上律诗之路(21)

朱先生这本书写的极好,但对极简单的概念没有注解,比如四声怎么读,什么是古体诗,律诗等的定义。也许朱先生觉得我这本书不是诗歌扫盲书,那些小儿科的概念自己去查一查好了,何必浪费我的笔墨。可惜初高中语文里学的东西全都还给老师了。初中语文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初中语文老师有口音,某天正好讲“短语”,结果偏偏发音是“段誉”。正好那几天我在看《天龙八部》,当时就乐翻了,段誉,老师你能不能教教六脉神剑呀?

什么是律?我百度了一下: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这句话虽然没说出什么,大概明白律诗是怎么回事就好了。


一、重新认识六朝的诗

律诗极盛于唐朝,初创于晋宋齐梁时代的诗人。后世一般的论诗者常贬六朝人诗风太过”绮丽“,一味推尊盛唐之诗。历史家分诗的时期,也往往把六朝归入一个段落,唐朝又归入另一段落,好象以为两个段落中间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水线。

这种卑六朝而尊唐的传统的看法不但对六朝不公平,而且也没有认清历史的连续性。如果我们把六朝诗和唐诗摆在一个平面上去横看,六朝自然较唐稍逊。但六朝诗人进入一个新方向,还在努力新风格的尝试,自然不免有许多缺咪。

但如果把六朝诗和唐讨摆在一条历史线上纵向看,唐人却是六朝人的继承者,朝人创业,唐人只是守成。

唐诗的格调都是六朝的格调演化出来的。


二、中国诗的两次关键性转变

1. 第一个转变乐府五言的兴盛,从《十九首》起到陶潜止。

特点是把《诗经》的变化多端的章法、句法和韵法变成整齐一行,把《诗经》的低徊往复一唱三叹变成直率平坦。对比《秦风﹒蒹葭》和《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可以清楚地看这个变化。

这个大转弯是由于诗与乐歌的分离造成的。《诗经》大半伴乐可歌,诗逐渐不伴乐、不可歌。

2. 第二个转变大关键是律诗的兴起,从谢灵运一直到明清止,词曲只是律诗的余波。其最大的特征是字句间意义的排偶和对仗。

这两个大转变,律诗的兴起最重要,它是由”自然艺术“转变为”人为艺术“,由不假雕琢到有意刻画。

《国风》是民歌的鼎盛期;汉魏是古风的鼎盛期,或者说是民歌的模仿期;晋宋齐梁时代可以说是”文人诗“正式成立期。由民间诗到文人诗,由浑厚纯朴到精妍新巧,是自然趋势。

了解了诗的自然转化趋势,对我读诗有方向性的指导。只恨与这本书想见太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论》中国诗何以走上律诗之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