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你已经快成年了,咱家里真是没有钱再供你上学了。”这句话烙在了少年的心上。年关愈近,外面家家灯火璀璨,只有这家人的门口只挂有一盏暗淡的纸灯笼。满街的张灯结彩,这一切却一点儿也吸引不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的少年。想起家里已经揭不开锅的窘境,少年感到无力,但想到自己未完成的学业,他抹掉了眼里蓄满的泪水。
腊月里的天总是那么短暂,凛冽的寒风中多了一个年轻的身影。冬日阳光中一块消失的还有少年家中仅有的交通工具——那辆破旧的木质独轮车。昏暗灯光下,在少年母亲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望见了装满酒瓶的独轮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这是二十个披星戴月的寒冬夜的一个。除夕夜,年钟即将敲响,拖着疲惫的身躯,少年从破棉袄的夹层中掏出一沓皱褶的毛票儿,共两块钱——整够新学年的学费。
就这样磕磕绊绊,他完成了高中学业。这是多年后奶奶讲给我,父亲的青春故事。
大学前夜的饭桌前,微醉的父亲告诉我“早年家里穷,我没念完书,有个未圆的大学梦。一直以来,我一直让你好好念书,高三你坚持不下去了,我和你娘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得让你念大学,现在算是给我圆了个梦。记住:上了大学还得好好念!”
大学的生活确实精彩,大一的新鲜感让自己产生了不少的迷惑:生活如此精彩,我为什么只盯着繁复课程?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选择积极参加各色的课外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期末,出于对自己自信,没有放太多精力在学习上,顺理成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出来成绩的那晚,我给父亲挂电话,告诉父亲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 向来言语不多的父亲,在电话另一头听完我的解释,淡淡的说到“让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这是让你的这辈子有更多的可能和选择,而不仅仅是被迫谋生,为生活所困。”
原以为学习很苦很累,但谋生确是真的不易。大一假期,为父亲做了几天帮工。父亲做的是苦力活儿,烈日下黝黑的皮肤冒油一般,汗水将衣衫整个渗透。仅仅在一旁搭把手,一上午下来,我整个手便出了几个水泡。父亲见状别便坚持不再让我搭手。由此想想:父亲的二十多年是怎样撑过?
年轻,总感觉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年轻时的父亲,是个坐不住的人。但不知为什麽,每次我提出去远的地方看看,父亲却总是有些反对。我一直为自己寻找机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抱着试试的心态,我参加了交换生的申请,在申请前晚,我给家里通了电话,告诉了家里人我的想法,心中十分忐忑。比较担心费用,更重要还有父亲的态度。我告诉的是母亲,没敢和父亲直接交流。母亲告诉我:“不要担心钱,我会和你爸给你解决,你好好念书就行了。”挂断电话,我下定决心,不管结果怎样,我会尽全力去做准备。
父亲是这世上最不堪的那个斗士,小心翼翼地隐藏住自己不堪的奋斗,为我创造不必考虑尴尬问题的条件。
曾经,父亲让我坐在他的肩上看更高更远的世界;如今,我在这儿,练就坚强肩膀;未来,成为父亲坚实的依靠。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
让我记起你奋斗的青春。
我的青春,即父亲梦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