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靠开免费的公厕一年能赚了3亿?扎入免费这个词眼里,确实一时半会钻出不来。
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外面的公共厕所有些是要收费的,最少的时候是2毛钱上一次厕所,不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有趣的案例,是来自德国。
1990年,在德国开展了一场非常有趣而特别的拍卖会,因为此次拍卖会的不是任何实物,而是德国柏林的公共厕所经营权,写到这估计很多人已经想到拍卖的人肯定寥寥无几,而就在这个时候汉斯瓦尔却“大吼一声”,当然是开玩笑的,汉斯瓦尔直接拍卖下了经营权,并且做出承诺:“您把这个厕所包给我,我敢接,而且承诺免费提供!”
这时的瓦尔可能就像我们当年的马云叔叔一样,并不被人理解,有人甚至私底下帮瓦尔算了一笔账,以每人每次0.35欧元计算,单单就柏林一个城市而言,他每年都要赔掉100万欧元!再加上当时德国政府的硬性要求是城市的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就应该有一座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应有2—3座公厕,整座城市拥有公厕率应为每500—1000人一座!这样一算,结果似乎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
由于缺少竞争,而且他还承诺免费承建公厕,最后他只需要付出较低的管理费,就拿下了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
那么,汉斯瓦尔是如何做到在免费的情况下,收入达到三亿,且令香奈儿、苹果等国际大牌都难挡公厕的魅力主动表示合作呢?
如何成为争相合作的公厕
1、利用能利用的地方
实际上瓦尔早就想好了,靠那0.5欧元的如厕费赚钱的话,估计他很快就可以睡厕所了,他想到的是,打造一张遍布柏林城市的高密度广告展示网络。可以发挥一下您的想象力,每隔500米就是相同的广告,震撼的场面。
公厕位置的优越性在这个时候就帮了大忙。一方面,瓦尔的公厕大多出现人流量极大的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和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另一方面,德国公厕密度之大让广告主的广告曝光更加集中。
瓦尔公司不单在厕所外墙做广告,还将内部的摆设和墙体也作为广告载体。
考虑到德国人如厕时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甚至将广告印在手纸上。还把文学作品和广告印在手纸上
竟然还逼格满满,这广告做得也是没有谁了。
瓦尔的公厕很快得到了广告主的响应。香奈尔、苹果、诺基亚这些高大上的品牌都在瓦尔的公厕上做过广告。很快,瓦尔的公厕走出柏林,在法兰克福等其他5个城市,获得超过几千万欧元的广告收入。
2、服务能做到的服务
在如厕的同时如何解决沟通问题呢,瓦尔公司想到了,在其厕所内安置了公用电话,可以向通信运营商获取一定的提成。国际运通卡组织也是他们的合作对象,持卡者可以用卡消费,这样瓦尔公司又有相应收入。
更神的是,厕所居然和餐厅签订“一条龙合作协议”,只要你上厕所就能获得一张餐券,吃饭优惠,然后…再去再得,再得再吃…互联网时代万物相连的道理在公厕和餐厅上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当然,瓦尔公司也提供付费厕所。他们修建一些高档厕所提供诸如个人护理、婴儿尿布、擦拭皮鞋、后背按摩、听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服务。虽然数量不如免费厕所那样多,还是满足了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提高了瓦尔的声誉。
瓦尔公司自己成立清洁团队,派出管理车巡查,管理员每天要对当地所有的公共厕所进行3次检查。在柏林,公司的20辆公厕管理车24小时巡视,无论城市哪个角落的公厕出了问题,他们都能及时处理。据说,便池里的水都能直接滔起来喝的!由于几乎所有的厕所都安装自动清洁装置,实际清洁工并不多。依靠一系列的精打细算,瓦尔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3、创意与管理
为了让厕所显得更有个性,瓦尔公司专门请来意大利、日本的著名设计师,按照不同的风格和外形设计出“智慧型”、“挑战型”等不同的厕所产品。
瓦尔还专门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设计了无障碍厕所,允许用户自由选择,从右侧、左侧或中间位置更加方便地进入厕所。
瓦尔公司还成立了自己的清洁团队,有专门对厕所进行巡查的管理车,管理员每天要对所在区域内的所有公共厕所进行3次检查。
在柏林,20辆公厕管理车24小时巡视,无论哪座公厕出了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瓦尔厕所都装有自动清洁装置,所以瓦尔公司聘请的清洁工并不多。
逸马点睛:
很多人都认为公共厕所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极其普通甚至迫不得已才会去的地方,但是瓦尔公司却用它制造了一批我们现在都不敢相信的财富和价值,而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广告,内容,跨界合作,同时在基本功能满足的情况下,提倡逼格和格调。
很多产品,顾客看重的不是实用性,而是那内心一刹那的感觉。就像去瓦尔厕所的人都心知肚明:他们上的不是厕所,而是痛快中的享受。
最后总结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死局,只有缺乏创意,有一些东西总在变,科学技术的创新 、商业模式的变化、人在跨界,一代代更替,但是总有一些是不会变的,比如 “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