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他是位格外令人兴致盎然的思想家,是现今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卡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本书就是他50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断集大成之作。


【征文】《思考,快与慢》读后感_第1张图片

阅读的起因:

泡在藏龙卧虎的易效能里,有缘进了潘昱教练的阅读群,并受群里伙伴的召唤,加入了《思考,快与慢》阅读打卡的行列。知道这部书的出名,也了解了读这部书的挑战--为期21天的读书活动,押金210,1天不打卡押金全部充公。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挑战的读书活动,试着逼自己一回,和57位伙伴一起,在潘昱教练的带领下,把这本难啃的理论性强并且是烧脑的书终于读完了。成就感爆棚!

读书的感受和收获

因为这是本烧脑的书,起初的时候每天要花2个小时读书,读到深夜还没有找到感觉,一知半解地艰难完成打卡。每天潘教练画龙点睛的抛出预设问题,布置打卡作业,之后适时的点拨指引,才慢慢放下焦虑,就权且保留读不懂的地方,同时借鉴群里伙伴优秀的打卡,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至于对这部大作的理解,大家普遍认为没有反复阅读是无法参透的,以下是我初步的阅读总结,基本是我感兴趣的知识点,就当给自己做个梳理,也给未读这部大作的伙伴们一个初步的了解。作为自己,待以后重新读的时候,相信会有不同收获。


第一部分、系统1和系统2

这是大脑中的两个系统,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的状态,它产生直觉;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比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它是有惰性的。两个系统各司其职,各有千秋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出面解决。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随着熟练度增加,大脑付出的努力就会减少。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通过瞳孔的变化,可以让我们知道大脑所作出的努力程度。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不要费力去思考,凭直觉做做看:球和球拍共花1.1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问球多少钱?这道貌似简单的题目,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的50%的学生给出了直觉性的错误答案。从中可以反映出我们对认知错误的敏感度高低。高智商并不能消除成见,慢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

意志力是属于系统1还是系统2?当心流产生的时候,无须作出意志力或者努力就可以达到忘记时间,忘掉自己,这种愉悦感让人心生向往。因此,提升自控力的最好方法是激发其发自内心的吸引力来驱动行为。

启动效应--看到一个词,人的思维就会立刻产生变化,同时,很多相关词汇会被激发出来。比如“喝----汤”,“运动---场”,这种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常见的点头摇头的动作也会影响我们同意或者反对的行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

光环效应--喜欢(讨厌)一个人,就会喜欢(讨厌)他的全部,即便你没有观察到的,这种倾向就是光环效应。这个就解释了生活中的偏见。光环效应也重视顺序,因为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而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掉了。你听到电话/收音机里的一个优美的声音,就会想对方肯定也很美。比如我们面试候选人,如果他五官端正,举止稳重大方,我们从内心会更倾向于他。

为什么系统2会出现惰性并难以做到延迟满足?因为对系统2有高需求的活动需要自我控制,而发挥自我控制力既有损耗有很枯燥,自我损耗会丧失一部分动力,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也比系统部门要多,所以会产生惰性。同理,延迟满足最主要的是控制注意力,吧注意力从诱惑物上移开,也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的。由此可见,我们身体需要甜食来帮助我们提升自控力。

第二部分:启发法与偏见

锚定效应--一旦你要考虑某个数字是否会成为一个估测问题的可能答案,这个数字就会产生锚定效应。锚定效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在双十一打折季,我们会想好会买大概多少价值的东西,一般也不会超过,比如我们给自己设的每天几个青蛙-完成的任务,基本上也不会有偏差。暗示也是一种锚定效应。比如有一位老司机来办理辞职的离职手续,因为干了十来年,就这么走感觉很怨,抹着眼泪来谈可否有补偿金,我也诚恳的表态,辞职走是不会有补偿的,但是暗示公司是记得他的良好表现,最终给他申请了一份纪念品,员工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礼物和现实,感谢公司,向我们表示他也是希望临走一吐为快,最终愉快地走了。

意识到偏见不光有利于团队关系的容器,而且能使夫妻和睦相处吗?的确,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就会刻意避免让偏见产生结果,因而会改善各个合作关系,包括改善夫妻关系。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我一直有偏见认为先生不爱学习,老是看剧玩手机游戏,甚至还会产生对他的鄙视。他也不理会我甚至对我外出参加学校活动照顾不到家很有微词。意识到这点,我会留意开班会,小组会是,把手机放免提,让他也感受 一下我们组和班级的高能量和大家的学习热情和成果,平时一起做家务时播放樊登读书会中很好的书一起听。潜移默化下,他也乐意一起听,有时还关心起具体的问题和人物来。我们能够有同频,关系也就更融洽了。

回归平均值 -- 这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之前我们认为,对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于错误的惩罚更有效,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被表扬的学员可能会表现糟糕,惩罚反而会促进他们进步。其实我们不知道,回归平均值的意义,作者说,这个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因为所有的表现最终会回归平均值,而不是因为你表扬了或者批评了产生的结果。对我的启示,我们的孩子或者是员工,就是缺少赞美和表扬,因为我们怕一表扬就会翘尾巴,反而觉得严厉是对的。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深刻的道路,我们就会选择正确的方式。

第三部分 过渡自信与决策错误

为了避免后见之明,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允许自己充分揭示世间事务的不确定性,不要受光环效应的影响,也不要试图用因果关系来解释观察到的结果,承认运气的决定性力量和回归平均值的不可避免性。

专家的直觉可信吗?把复杂的思考过程训练到自动化,就产生了直觉,也许意识层面还没传递到,潜意识层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某方面的训练越多,在这方面的直觉也会越准。射击冠军,或者足球健将,他们在射出的那一刹那,凭的就是直觉。所以直觉可靠不可靠,关键还是看你所能到达的境界。 直觉的有效性,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有机会培养其直觉性专业技能,而直觉性专业技能主要取决于事件反馈的质量和速度。比如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没有机会得到病人长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凭医生的直觉选用治疗方法是不可信的,他无法从反馈的信息里提取有效信息;医学专用师就可以,因为反馈是及时充分的,而且常常是紧急状态,所以,医学专用师的判断常常引起医生护士的高度重视,并常常是正确的,需要及时处理。而放射科医生就没法得到他们诊断结果的反馈信息,所以不能相信其单一的直觉判断。即是在其本身有规律可循的环境,还得有选择的相信直觉判断。即面对的情况复杂紧急,可采用专家的直觉判断。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乐观主义者会因为过度自信而付出巨大代价,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比别人有着更为理想的特质。大型企业的领导有时会在投资巨大的并购上下很大的赌注,因为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比该公司现任管理层更好地管理其资产。股市一般也会对此作出反应,兼并公司的价值会降低,因为经验表明,兼并大型公司的努力失败的概率往往大于成功的概率。那些兼并公司的高管们只是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有能力罢了。但是另外一方面,性情乐观的一个好处是它使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带来积极的氛围并能促使其他成员齐心协力地达成目标。并且,根据吸引力法则,积极的能量会吸引积极的能量汇聚。即使大多数风险承担者最终总是收获失望,但那些因乐观而承担的风险企业家毫无疑问都会为激发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力作出贡献。这就是乐观主义的两面性。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前景理论的核心内容有三个认知特征,这三个特征值金融状况评估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感知、判断和情感等许多自动过程中也很常见,它们应该被看做是系统1的运行特征。第一个特征:评估与一个中性参照点相关,这个参照点有时也被视为“适应水平”。比方说,你的同事获得晋升或者得到奖金。高于参照点的结果就是所得,低于参照点的结果就是损失;第二个特征:一直降低敏感度的原则在感觉唯独和财富变化评估活动中都是适用到。900美元和1000没有直接的主观差别比100美元和200美元之间的差别小得多;第三个原则是损失厌恶。当我们对盈亏进行直接比较或权衡时,对亏损的反应比同等数量盈余的反应要强烈地多。

禀赋效应  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比如我们单位有一些长期临时工,因为工龄比较长,有些已经超过10年了。公司有时候会有正式工的岗位公开招聘,那些人就不愿意考虑,因为工龄意味着补偿金,一旦拥有这个,让他放弃既得利益而选择从头开始,哪怕是正式工的诱惑,他们也不见得心动。

为什么断舍离那么难?因为曾经拥有的心爱的物品,当你要把它们拿走舍弃时,根据禀赋效应,就会感到非常的痛苦,多一些这样的行为,就像是跟自己的内心在斗争。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最近,最博人眼球的就是成都飞拉萨的飞机前窗飞掉,飞行员冒死成功迫降的事件。因为这个,你会减少或者避免坐飞机吗?记得这次带父母坐长江邮轮游三峡,准备去的时候,就有人提醒我长江轮安全吗?大家还记得那个翻掉的轮船。当某个罕见事件特别吸引你注意力时,这个事件就会被过高权衡。当前景的的明确描述时,注意力就一定会分散,过多关注(耶路撒冷的大巴),生动的画面(玫瑰花),具体的描述(1000中的1),以及明确的提醒(以描述为基础作出选择)都是引起过高权衡的原因。当画面感越强,决策权重就越大。比如即使在日本,海啸也很少发生,但是海啸在我们头脑中的画面非常生动形象,游客也因此会高估海啸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的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作者因这个认知获得诺贝尔奖)  我所经历的锋终定律事件就是去年3月-4月的28天参加的减脂营活动,总共减了10多斤体重,衣服的尺码也减少了一个,同事们感到非常的惊讶。我对此也是津津乐道,逢人就介绍方法。这个感受太好了,因为没有反弹,反而身体状况是最好的,连内脏脂肪也下降一档。但是,在28天里面每天称重食物照食谱吃,拍照打卡,辛苦锻炼,不能吃甜食,这些辛苦事就不再提了,仿佛没有发生过直接有这个结果似的。

幸福是什么?因为读书群里之前一起共读了《象与骑象人》、《幸福的方法》、《小王子》,但是我都没有参与,唯独听过樊登读书会的《心流》,这部书里也提到过心流。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被米哈里称为心流。心流是艺术家在创作是,人们在被电影和书籍或是填字游戏,甚至在吃一碗面时深深沉浸其中的美妙感受,深深吸引时的一种状态。人们处于这种情景时,往往不愿被打扰,这就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当我们发掘出属于自己心流的方向时,也就是找到了幸福之路吧。

全书在最后的章节深度探索了本书所述的三个区别,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自主的系统1和需费脑力的系统2,这些区别,还谈及了有价值的闲谈的好处,以及耐心内容有助于提升判断和自行决策的效能。

以上是我对这部大作的整理和自己的一些认识,在整个梳理过程中,不知不觉对当初打卡时的不确定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是读一遍是不够的,尤其是对经典大作,我们是要反复的翻阅才能获得大师的精髓。

最后,正如我第21天打卡记录上写的那样,因为有57个伙伴的陪伴,有潘教练的适时介入引路,才能让我们坚持下来,感恩有这个团队。让我们稍事休整,再整队出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征文】《思考,快与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