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72,13-1-1-10,尽心章1-1-10》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72,13-1-1-10,尽心章1-1-10》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矣。知其性,则知天矣。"】

今天是戊戌年甲寅月癸酉日,腊月廿五,2018年2月10日星期六。

上一节讲中国的"天"不同于西方的"神"或"上帝",不可定义和规定。

或问:"太玄了吧?"

当然。

大部分人生活在"现象界",依靠本能、知性、常识生活。这样过一辈子可以成家立业,创业赚钱,如果一辈子做到这个层次就满足了,那么,确实啥都不耽误。

只有少数人有幸出入于"精神界",与天地相往来,"活在他人想象之外"(华杉语),"活成一束光,向上生长,谁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陈果语)。精神界有多种叫法:中国最早叫巫师,后来叫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后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西方叫神话、逻各斯、哲学、宗教等,运用的是志意、理性、思想。

这类少数人的生活方式,在我们历史上有两个例子,相反相成,一位张载,一位曾国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张横渠的名言,他用其伟大的成就展现了这一气魄。一部《正蒙》震铄古今。

年轻时,横渠先生好论兵法,立志从戎,当时,范仲淹主持西北防务,接见了21岁的儒生张横渠,会谈以后,知其绝非常人,因而劝他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勉励他做学问,不需要搞军事。

范仲淹真是识货人!每个时代都有建功立业的将军,但多少个时代才会诞生一位可成大器的思想家啊!

从此,横渠先生一生主要以做学问,讲学,著作为务,后人至今受其思想的恩泽与濡养。

明末伟大的思想家王夫之先生,赞横渠先生"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张子正蒙注》是船山先生敬献横渠,传教后世的重要作品。

第二位是曾国藩。

接着上一段,先说曾国藩与王夫之先生的学统关系。

王夫之先生一生不承认清廷的合法性,反清复明的努力失败之后,就隐居山林。后来,等到他著述等身,声望日隆,清政府对他百般拉拢,他拒不接受委任,不剃头,不扎辫,门口树了一幅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学问、道德和风骨一时无双,真乃铮铮铁汉。

曾国藩呢,一生为中兴清王朝呕心沥血。可以说,两人的政治立场是完全对立的。

可是,为什么王夫之受到曾国藩极力的推崇?曾经国藩打下天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印刻发行《船山全集》,我们今天读到王夫之先生的作品,金陵版本是最可靠的。曾国藩作为清朝在职两江总督,为什么不顾政治立场分岐,为什么不顾中伤嫌疑的风险,要传播和发扬船山之学?

我想,他们的分岐是现象界的分岐,现象界是有限世界,有限世界的分歧再大,也是有限的。

他们在精神界是志同道合的,精神界是无限世界,无限世界的认同,同于天地。

言归正传。

曾国藩创建湘军以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筹集军饷上面,十五年以来,每一年,每一季,每一月,每一日,无不为筹饷焦灼。甚至为了筹饷跟江西的骆炳章起龌龊;为了筹饷伸手向咸丰皇帝要巡府大员的官;为了筹饷设立盐官,设卡收费;为了筹饷,放下一品大官的身份,就算对方是县官,都亲自登门拜码头;为了筹饷,左支右绌,东挪西借,小心应对,防止散在四处作战的军队发生哗变⋯⋯可以说,除了没当土匪强盗,费尽了心机,同时,也吃尽了苦头,尝尽了委屈。这一切一一记录在他的家书、书信、战报、奏折(报告)、批复等文件中。

他是一条硬汉,按他的原话说:"打脱牙,和血吞",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最终成就中兴使命,成为"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圣人。

他的一生是"公文里面好修行",是事功里面作学问,这与张横渠弃武从文正相对照。

如果说张横渠是近代中国哲学的杰出代表,属于"活在他人想象之外的少数人",曾国藩也是近代举世公认的典型的"活在他人想象之外的人",当时而言,甚至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他们处处相反,本质上却归于一致。

这说明一点,身份和事业乃至于生活方式,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立志和自为。

为什么呢?

这个世界的秘密是,真正的力量在于思想,不在于外在的条件,所有外在的条件都是会死的:会毁坏,会变化,会消亡,会无力。

引领、生成、汇聚力量的最终在思想。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计算能力,不是记忆力,而是思想的能力。

以商场为例,如果想要一个亿的事业,不用学。如果想过把瘾就死,也不用学。

但如果想具备两条:第一是伟大,第二是长久成功。就必须学思想。

红顶商人胡雪岩做到了天下首富,却没做到长久成功,坏在没听左宗棠的劝诫:你要多读读书,就是要他系统地学习经典。胡雪岩没有选择读书,他讨了八个姨太太,后又错误地安排和老太太一起生活,吵翻天,乱了心神。斩首的圣旨到达的头一天晚上溘然辞世,秘密下葬,以求全身而已。

实际上,左宗棠也是"没有功名的人",属于落第秀才,等于现代社会里,没考上大学的落榜高中生,但他只是不肯学八股,不等于他不会做学问。他的学问可是大了!四大中兴名臣,仅次于曾国藩之下,善始善终。

不独商界如此,政界亦然。韩非子、商鞅,都是子夏一支的学统,学统很正,可惜,他们只肯学谋略及兵、政之学,不肯学道,结局都是红极一时,死于非命。等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只肯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实务的技术,不肯学西哲和中哲的道理是一样的。

孟子说的好: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72,13-1-1-10,尽心章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