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堂日话】160115

【青莲堂日话】160115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莲堂日话】160115

每日一话,是为日话

本来今天想说说足球的,回头一看国奥小将又在重复前辈们昨天的故事,这熟悉的反胜为败罚下一人的节奏,让我把积攒在心里的愤懑又一次快速的反刍了一遍,想想还是不说为好,以免动感情,一动感情就会伤心,一伤心就伤身,得不偿失。所以,咱还是说点乐呵的事吧。

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有个网名叫“熔岩黑”的网友今天突然在微博上晒出一组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另类艺术照。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吓一跳,乍一看一定以为是模仿秀,一身摇滚范儿的老炮儿,仔细瞧瞧他老人家的耳朵,嘿!真是一点没错!就是马老爷子。看了看注释,这原来是当年老爷子拍一个广告时的扮相,和传统的长袍、中山装、大眼镜不同,这次的装扮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形象,一件大翻领皮夹克,一副蛤蟆镜,手腕一串刺手镯,两枚硕大的戒指,牛头版图皮带扣,蓝色牛仔裤,黄色体恤衫,再搭一串项链,耳机塞进耳朵,两手斜扶立式麦克风,十足的摇滚味道,虽然不知道老爷子在这则颠覆性的广告里具体表演了什么,但从他认真的行头来看,他绝对是向对待一个相声一样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旦演,就要有个样子出来。

马老爷子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相声这些年也是起起伏伏,因为自身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所以在不断地转型升级中迎合挑剔的观众和热烈的时代,而它本身也不再是国民娱乐生活的必需品。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马爷的《逗你玩》,笑的我前仰后合,其实也不知道在笑什么,就觉得这个老头孤零零地站在那儿一个人讲笑话,怎么着也得跟着笑一下才行,后来长大一点又去看这一段才体会到什么叫生活,相声的精髓就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来的,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回味无穷。那些年看了无数期的《曲苑杂坛》,这个节目现在似乎还有,但估计也没什么人看了。那个年代,也就是二十年前,它成为全国曲艺尤其是相声的一个风向标,像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等成为新人进入市场的最佳舞台,而后来的放驴小子已经是在弥补洛桑死后的真空,显然未成气候。还有众多老相声被套用到相声MTV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后来好景不长,但这也给后来的电视轻喜剧提供了一点借鉴。还有一对对相声曲艺的中生代也以曲苑杂坛作为推陈出新的舞台,着实奉献了一批好作品,那时候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已经有点站不稳了,而老百姓却一直爱看这个,没办法,相声就逐渐转到了反映人性的角度,后来又越来越迷茫沉沦,成了卖弄技艺的把戏,终于出了个郭德纲,算是把相声救了,其实,爱相声的人一直都没有放弃,只不过郭德纲抓住了观众的胃口和时代的漏洞。

那些年有一个节目似乎叫百集传统相声,来自各地的表演家纷纷上台,纸扇、手帕、醒目、大褂,方桌,简单的道具行头,却演绎着说学逗唱的精华。这些传统相声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味儿,一些快要失传或被遗忘的物件、掌故、技艺会在这里看到听到,逗捧二人如数家珍,表演淋漓尽致,加之包袱连连,给了观众很大的启发要去挖掘这些逐渐被深埋的文化,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而这现在已经丧失殆尽。二是时时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细致观察,这源于那一代艺术家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本来就过着普罗大众的日子,所以无论说哪一段聊哪个人都张口就来,因为这张大妈就住他家隔壁啊!可现如今不再有这样的真实和自然了,成角儿了,高高在上了,除非去“体验生活”,否则就写不出来什么深入人心的作品,可但他们怀着体验生活的态度去创作,这种体验本身已经变了味。所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乏味相声充斥着贫瘠的荧屏,让相声一步步滑向深渊。

这几年为什么相声似乎又有人听了,小剧场大剧院也先后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正是它慢慢地在找回以上那两个节奏,但总是透着一股酸劲儿俗劲儿。其实相声本身就发源于俗,但不是庸俗和艳俗,而是通俗,当年天桥底下撂摊子的说唱艺人不走心糊弄观众的话那是要挨打丢饭碗永世不得翻身的,那种过分的严苛也成就了相声。现如今说相声和听相声的人都精明起来,相声也有一门艺术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供需双方互相博弈,让这种产品不断迎合市场满足消费并源源不断地带来利润同事还要带动周边行业,不知道这是它的幸还是不幸。不过至少,我们想听哪一段新老相声,都可以在音频或视频APP上随时搜索点击,马三立就会来到你的耳边,继续逗你玩儿。

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莲堂日话】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