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

一、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

知识工作者不同于体力劳动者,效率的衡量不在于单位时间内搬了多少块砖,而在于其工作是否有效。我们知道才能并不等于结果,知识工作者所生产的是一些创意、信息之类的其本身并不具备用途的东西,只有通过再加工运用到行动上才能发挥其价值。

要变得卓有成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自己的时间;2、聚焦于贡献;3、发挥人的长处;4、要事优先。

每个人都是时间的消费者,同时,许多人也是时间的浪费者。变得有效的第一步在于认识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进行消费的,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对时间进行记录分析(类似于记账),然后删繁趋简,把那些不产生价值的活动去掉,比如很多他人礼貌性的邀请出席等等。对于那些可以由别人去做的事情就授权交给他人去处理,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整块时间来处理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时间的浪费方面,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陷阱就是:管理者自己在浪费别人时间的行为。比如:只要几个人参加的会议,却要求很多人列席参加等等。对这一陷阱就需要管理者认真的问一问自己的下属“我做的哪些浪费你时间但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当然这样的问题不一定能得到真实有效的答案,所以我认为自问也是一个途径。时间是一种最为稀缺的资源,认识自己的时间是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

重视贡献,也可以理解为是“同做一件事”,对于会议,只有强调贡献,我们才会知道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才能从一开始就聚焦于目标而不偏题。对于跨部门沟通合作,只有强调贡献,才能有助于横向沟通,从而促成团队合作。对于工作,只有以贡献为目标,才会使自己的产品(构想、信息、观念,这些正是知识工作者的生产产品)能为别人所用。

管理者应关注贡献,并强调责任。同样,管理者也应该自问“我可以做出什么贡献?”,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工作中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对“贡献”进行正确的认识。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贡献应体现在三个方面:a.直接成果;b.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认识;c.培养与开发明天需要的人才。组织若不能持续存在,那么就是失败。因此,组织的必须在今天准备好明天的接班人,必须经常提高水准。

一个人之所以被组织重视,往往是因为他能做什么,而非他不擅长于某方面。要想成事,只有用人所长,因此对于一些过于关注人的限制(短处)的绩效考评我们应该改变,不如问问:在哪个方面他确实做得很好?在哪方面他可能可以做到更好?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若员工是我儿女,我愿意他们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为什么?

只要一个人的短处不足以影响其优势的发挥,我们就该任用他的长处为组织做出贡献。即使是其缺点也非常之明显,可能影响到他的发挥,那么作为组织而言,同样有义务进行相应的配套改善,避免他短处的影响(这里的观念在于:天才只是少数的,大多数的组织都依赖于普通人,而普通人总是或多或少的有缺点,而组织就是让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事情的机构)。

不管是对什么人,应该看到的是“他能做什么”,然后帮助他成功;对于自己,也应该经常反省:“就我的能力而言,我在这个组织中担任这个职位,是不是最适合?”(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占坑而不**乎?有寸功(贡献)于组织乎?”)

承前文,时间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因此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要事优先的原则。确定事情的优先次序有以下几条原则:a.重视将来而不重视过去,要摆脱昨天的影响,对于不发挥作用的沉没成本不要再纠结;b.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c.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d.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二、对如何进行决策进行了阐述

1、决策的五个要素;2、有效决策

书中提到的五要素分别为:a.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b.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c.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d.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e.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

然后在进行决策时,要先有自己的见解,再搜集事实。所谓的见解,即是“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但是确定什么才是事实,必须先确定相关的标准,尤其是有关的衡量标准。决策有效与否,这是关键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

决策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反面意见的运用,因为反面意见本身可避免决策者被绑架,它本身也代表了一种思路(方案),引起争辩的同时,可以激发想象。若是只有一种方案,决策也就无异于赌博,也很可能走入错误的方向。

……手动分割线……

对于决策的相关问题,在《决策的艺术》一书中作者约翰•S.哈蒙德等也进行了阐述,一并做一个摘抄做一个分享,书中称之为Proact原则。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我决策的问题是什么?广义地讲,需要作出哪些决策?作为决策的部分,我得作出哪些具体的决策?

2、我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我是否已经花了足够长的时间来了解我的基本需要和要求?

3、备选方案是什么?是否能有其他选择?

4、对于每一项目标每一项备选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先排除一些不适宜的备选方案?

5、如何在几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中作出取舍?几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中,哪一个更重要?

6、是否有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问题?若有,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

7、我愿承担多大的风险?最好和最坏的结果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不利风险?

8、我是否对未来做了预先的思考和规划?能不能通过收集信息减小不确定因素?在时间、金钱、努力方面,哪些是潜在的收益?哪些又是需要付出的成本?

9、考虑以上之后,现在做出决策,是否有些什么保留意见?通过适度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否能改进决策?

10、我还应该继续做什么?如果结果并非显而易见,那么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取得什么样的事实可以简化我的工作?

……再分割……

其实对比起来看,对于有效的决策/如何进行决策两位作者的观点大致相同,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德鲁克先生更多的是站在一个企业、组织的角度进行阐述,同时强调面对决策第一件事应该是界定事件的属性,这件事情是否应该通过决策的方法进行,或者是建立一个流程进行处理。哈蒙德更多的是站在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角度出发。

……手动再分割……

总结

新时代的步入,也就意味着管理者将会越来越多,真正用传统意义上的“效率”去衡量的岗位将会越来越少,AI的发展都将进行替代,那么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性势必会变得愈加重要,德鲁克先生真不愧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以超越时代的高度进行思想体系的构建。学以致用方为学,慢慢实践其原则——以自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