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实现 Lua 解释器之语法分析3

警告⚠️:这将是一个又臭又长的系列教程,教程结束的时候,你将拥有一个除了性能差劲、扩展性差、标准库不完善之外,其他方面都和官方相差无几的 Lua 语言解释器。说白了,这个系列的教程实现的是一个玩具语言,仅供学习,无实用性。请谨慎 Follow,请谨慎 Follow,请谨慎 Follow。

这是本系列教程的第七篇,如果你没有看过之前的文章,请从头观看。

前言


语法分析算是 SLua 解释器中相对复杂的一个模块了,为了避免篇幅过长,我们将分成多篇来讲解,本文是第三部分。

上一节讲解了 Do、While 和 If Statement 的实现,本节来说一下怎样解析 Local Statement。

至于剩下的 OtherStatement 以及神秘的 parseExp 函数将在下一篇教程中讲解。

解析 Local Statement

Local 语句为局部变量声明语句,下面的列举的代码都是合法的形式:

local a = 10
local b, c, d = 20, a + 10, 40
local e
local f, g = b - 25
local h = 1, 20

通过观察可得,local 关键字后面跟的是欲声明的变量列表,变量之间由逗号隔开,等号以及后面的表达式列表是可选的。

解析代码如下:

func (p *Parser) parseLocalStatement() syntax.SyntaxTree {
    p.nextToken()
    assert(p.currentToken.Category == scanner.TokenLocal,
        "not a local statement")
    if p.lookAhead().Category == scanner.TokenID {
        return p.parseLocalNameList()
    } else {
        panic(&Error{
            module: p.module,
            token:  p.lookAheadToken,
            str:    "unexpect token after 'local'",
        })
    }
}

如上述代码所示,我们首先使用 assert 函数确保下一个 Token 的类型为 TokenLocal;然后,如果紧随 Local 之后的是一个 TokenID,则调用 parseLocalNameList 函数解析变量列表,如果不是,则解析出错,报告错误。

所以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parseLocalNameList 函数的实现:

func (p *Parser) parseLocalNameList() syntax.SyntaxTree {
    nameList := p.parseNameList()
    var expList syntax.SyntaxTree
    if p.lookAhead().Category == scanner.TokenAssign {
        p.nextToken()
        expList = p.parseExpList()
    }
    return &syntax.LocalNameListStatement{
        NameList: nameList,
        ExpList:  expList,
    }
}

首先,我们调用 parseNameList 解析变量列表;如果之后跟的是一个 TokenAssign,则说明这个语句有表达式列表,我们就调用 parseExpList 来解析表达式列表;最后,将解析结果返回即可。

上面用到了两个未定义的函数:parseNameList 和 parseExpList,先来看一下 parseNameList 的实现代码:

func (p *Parser) parseNameList() syntax.SyntaxTree {
    if p.nextToken().Category != scanner.TokenID {
        panic(&Error{
            module: p.module,
            token:  p.currentToken,
            str:    "expect ",
        })
    }
    nameList := &syntax.NameList{}
    nameList.Names = append(nameList.Names, p.currentToken.Clone())
    for p.lookAhead().Category == scanner.TokenComma {
        p.nextToken()
        if p.nextToken().Category != scanner.TokenID {
            panic(&Error{
                module: p.module,
                token:  p.currentToken,
                str:    "expect  after ','",
            })
        }
        nameList.Names = append(nameList.Names, p.currentToken.Clone())
    }
    return nameList
}

聪明的你肯定一看就懂,刚上来我们判断一下当前 Token 是不是 TokenID,然后接下来的 for 循环以 TokenComma 为依据,将所有的 TokenID 加入到 Name 列表中并将其返回。

parseExpList 的实现方式也是大同小异,直接看代码吧:

func (p *Parser) parseExpList() syntax.SyntaxTree {
    expList := &syntax.ExpressionList{}
    anymore := true
    for anymore {
        expList.ExpList = append(expList.ExpList, p.parseExp())
        if p.lookAhead().Category == scanner.TokenComma {
            p.nextToken()
        } else {
            anymore = false
        }
    }
    return expList
}

获取源代码


代码已托管到 GitHub 上:SLua,每一个阶段的代码我都会创建一个 release,你可以直接下载作为参照。虽然提供了源代码,但并不建议直接复制粘贴,因为这样学到的知识会很容易忘记。

如果你觉得这篇教程有帮助,请不要吝啬给文章点个喜欢,我会更加有动力将这个系列写下去。关注一下和 GitHub 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更新提醒哦。

最近临近毕业事情较多,心情也烦躁,更新速度虽然变慢但并没有弃坑。七月恢复正常,谅解。

2016.8.8 日更新:本教程可能要继续往后拖了,但挖的坑终究会填上,等过些日子清闲一些了再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零开始实现 Lua 解释器之语法分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