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

6. 大鞍口---实心楼 ---板厂峪)2018.10.27 晴  

千年板厂不寂寞  壕墙碉楼耸崖峦

      板厂峪,也叫板城,繁体字为“闆(ban)城”,字形上看就是一座重镇。板厂峪由东沟西沟组成,其北部连绵的高山上有明边墙,东沟之巅垭口处设大鞍口(见图一),南面小山脉上是石砌老边墙,西沟谷底为长谷口(见图二)。明边老边合围的山地面积足有10多平方千米,形成巨大的瓮城。但明边墙筑在老边墙外侧的高山之上,还是从防御的角度考虑的,所形成的瓮城也有它的军事作用。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一:明大鞍口上虎视眈眈的六眼箭窗敌楼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二:老边长谷口,设在三千多米长的西沟中,叫长谷很贴切。谷中多砖窑,谷南为板厂峪村

      碑载,1381年,明洪武大将徐达初建板厂峪边墙时,为三等边墙,墙体石筑,战台为实心。后经十几次增修,特别是蓟镇总兵戚继光发明空心敌台后,改修为一等边墙(见图三)。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三:板厂峪一等边墙,已修葺一新

      老边墙之南建有三座军事城堡,分别为板厂峪堡、东堡和西堡,东堡亦称鹿儿堡。两道边塞之间丘陵广布,植被茂密,古为天然养鹿场。至今当地人仍有养鹿的习惯。三堡皆有遗存的石砌墙体。此外,板厂峪还有数百座长城砖窑、灰窑和炼铁处。据说山间一座寺庙的房屋就有七十余间。大鞍口附近设有马市,和平年代与边外游牧民族贸易。

      以此推测,当年数万人在此战备、生产、生活,历史上应该是一处很热闹的山城。虽然现在没有了往日的繁忙的景象,但游客往来如织,红男绿女,也是热闹非凡(见图四)。当然这得益于本地长城后裔们的开发保护以及长城学会、央视的高度重视。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四:在城墙上就遇到了几百名外地游客

      板厂峪现归属海港区驻操营镇。

      从板厂峪东沟进山,过鹿儿堡到老边墙,约5千米到达海拔660米的大鞍口六眼敌楼(见图五)。顺势西行,攀山险、跨障墙,途径“杨来楼”、接云梯、哨兵楼,到达880米高的“京东第一楼”。上下多段山险墙至李家楼,折向南是著名的“倒挂长城”和“天梯长城”(见图六)。经一座突出的墙台(烽火台)、运砖古道,再登上一处制高点上的敌楼,义院口关赫然映入眼帘。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五:修复后的大鞍口六眼敌楼,遗憾的是三层铺房、门窗没有复原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六:刀劈般的山险及远处的险峻长城

    多数敌楼以姓氏命名,而山下也遗留着各姓氏的住宅残垣(见图七),证实了这一带的防守以家庭为单位,采取了分段承包责任制。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七:山谷中许氏旧址,山上有许家楼。尽管这一带盛产砖,但这些宅院没有使用,砖在当时应为战略物资

      板厂峪明长城,集蓟镇长城之精华。远远望去,长墙碉楼像跳动的音符抑扬顿挫在山崖上,更像海浪激起的浪花,波澜壮阔。难怪人称秦皇岛“箭扣”长城(见图八、九)。城墙整体保存较完好,景区规划合理,修缮保护科学,堪称保护开发长城的楷模。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八:左前方崖壁上的城墙就是倒挂长城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九:誉为天梯长城,实际上板厂峪有多处倒挂或天梯陡墙

      这里遗迹众多,长城遗址有明边和老边、三座城堡、西沟唐西城、大鞍口骡马市场、几条能走骡马的古栈道、守城家庭居住遗址、砖窑灰窑冶铁炉、砖坯晾晒场、陷马坑、挡马墙等等;远古遗址有斑鬣狗洞;近代遗址有三县抗日武装办公山洞。

      目前,板厂峪发现了200余座窑址。2002年发掘的2号窑(见图十),里面码放了20层的青砖,约有5000块,每块砖重10.5千克,是烧制完的成品。不过,所有窑都被埋在地下,并且有烧制完的成品砖未出窑,说法较多,待解。再有,长城用标准砖一般是在15千克,而此窑中的青砖为10.5千克,应为长城上步道铺面砖的一种。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十:板厂峪发掘的2号长城砖窑,里面是烧制完的成品砖

      长城砖工艺是经过4-5天的800度高温烧制,后期加入松枝烟熏,然后从烧红的窑顶往下浇水,最终使整窑的砖从红色变为青色。

      长城拾趣图之十一

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十一:今天驴友发来的另一段长城景色,是敌楼显灵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皇岛长城(十三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