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论语新解》为政3

为政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白话

夫子说:先颁布政令律法,继之以刑罚惩戒规范,百姓免于刑罚但是没有羞耻之心。先以道德品行感召,继之以礼仪规范教化,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走向正道,而不会作奸犯科。

释义

夫子倡导以德治国,后世孟子发挥为善政王道之说,该说本于人性善之观点。夫子之理想,是无讼,是从根本上治理好社会,恢复周初的礼乐制度,使得社会秩序重建,人类文明得以继续。

夫子以为,以刑罚治国,虽有一时之效,但不能使民心向善,不能达到恢复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目标,持批评态度。依法治国,后世发展为法家思想,对儒家以德治国持批评态度。

夫子处于礼崩乐坏文明崩溃的乱世,当时周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公制礼作乐,天下秩序井然,夫子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夫子看到礼崩乐坏,认为是在上位者无德违礼,如果在上位者尊礼修德,社会就可以恢复到周初的礼乐文明。以德治国,是夫子开出的治国药方。

夫子四处奔波,以求行道,然终不能行者,夫子以为天命,道之不行也知之矣,然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夫子精神可贵处。

夫子之道,君子之道,文明之道,不能行于乱世,然一旦社会秩序建立,需要文明教化,夫子之道必行。

乱世之中,人人自危,譬如进入自然荒野,无论个人还是群体,为求自保,皆以命相搏,弱肉强食,人类退回原始野蛮状态,遵循自然法则森林法则,夫子的文明之道,君子之道,只有对人才有价值,在人类社会才能实行,对于退回野蛮状态的人类之兽,是不中用的。夫子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生不逢时也。

然春秋之世,为什么就礼崩乐坏了?好好的周制怎么就崩溃了?历史这样描述,周幽王无德,烽火戏诸侯,等犬戎真的来侵犯的时候,诸侯没人来帮忙,于是大败,终至被迫平王东迁于洛邑,还是仰仗诸侯之力。从此,周王室不再有权威,名义是天下共主,其实什么事也管不了,沦为一般诸侯,天下进入霸主时代。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以说,周初政权建立者,是清醒而理智的。这个制度文明,或者说周的天命,是惟德是辅,就是要保有周统治天下的天命,就需要历代统治者有德。让每一代统治者都成为有德之君,是这个制度存在的基础。可是,没有任何制度,任何办法,能够保证每代统治者都是贤德之人,所以,世袭统治制度,最终垮台是必然的事情。

周的诸侯,都是由周天子封建,其合法性来源于周天子。当周天子权威不再,这个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礼崩乐坏就是必然的事情。

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样一个制度,最终结果,一定是诸侯国超过周王的王国,大夫的家超过诸侯的国,士的力量超过大夫,沦为庶人的士之子越来越多。因为嫡长子只有一个,一妻多妾制必然次子,庶子众多。这样一个制度发展下去,必然是强枝弱干,整个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政治结构变化就是必然。礼崩乐坏,是周宗法制度发展的必然。

政治混乱,社会失序,表现为道德沦落,行为失范,即礼崩乐坏,文明崩溃。新文明,从老文明的崩溃,混乱,重组中孕育出来,从与异质文明的冲突,碰撞,混合中杂交出来。从周至汉,是华夏文明的自我升华,自此,华夏文明得以成熟,汉人得以名世。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权力量推动下,定为一尊,成为中华文明的思想主干。夫子也被推崇为圣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近孔子-《论语新解》为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