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个人信息:

姓名: 张皓落

学号: 201821121005

班级: 计算1811

1 实验目的

  •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1)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2)配置参数

(3)抓包

(4)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张图片

 

3.2 配置参数

PC端配置: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2张图片

 

 

服务器配置: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3张图片

清除路由器上的现有配置: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4张图片

 

配置并激活端口: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5张图片

启用动态算法并指定网络:

 

 

 

检验ip地址是否正确并且处于接口激活状态: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6张图片

查看路由表: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7张图片

尝试是否可以ping通: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8张图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9张图片

 

HTTP报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0张图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1张图片

 

TCP报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2张图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3张图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4张图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5张图片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6张图片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1)示意图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_第17张图片

 

 

(2)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答:首先客户端想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且发送一个初始序号seq=0,服务端收到请求后,服务端收到请求后完成第一次握手,若同意连接就将想客户端发送确认将ACK置为1,并且将选择一个自己的初始序号,由报文可知将其设置为0即seq设置为0完成第二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将ACK置为1,然后将ack置为0,完成第三次握手。

(3)解答:为什么连接建立需要第三次握手

 答:确保每一方知道对方的存在,保证双方能够协商一些参数,能够对实体运输并且有利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和释放。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服务端,从而产生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