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

毕业季转眼就到了,这次我和老爸一起,开启了山东文化之旅。好吧,我们开门见山,马上出发!先去的就是济南著名的景点-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历下区,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五龙潭,面积达158亩,是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园林趵突泉、国家首批重点公园。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1张图片
趵突泉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济南千佛山(这次没能过去)、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周边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尤以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

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2张图片

趵突泉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我们去时,正值夏天。大家都知道趵突泉最引人称奇的就是他如喷泉般喷薄而出的泉水,近看水像沸腾了一样,令人惊叹。但我们去的时候只有一潭静水,但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不得不说这真是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3张图片
趵突泉内景

济南是我们这次山东之行的开始地,也是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地方,因为在济南有着我最爱小吃街—芙蓉街(吃货的最爱)。

芙蓉街得名自街中路西的芙蓉泉。据说从前,这里曾是济南府最繁华之地,商贾聚居,人流涌动,多有豪门大院。芙蓉泉就隐身在民宅之中,一个小院内的墙根儿里,自然天成,怡然自得。

现代的人们已经都用上了自来水,这也削弱了芙蓉泉的实用价值。周围的逼仄和局促的环境,使得泉水很难再现当年的诗情画意。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直被视为济南的写照。芙蓉泉名声在外,芙蓉街一带的泉水景观,体现了济南的泉水的特色。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4张图片
垂柳依依

走在湖边,偶尔会碰到围观者,在看放养的小鱼,活泼可喜的鱼游,正宛如每天的生活。不管是沉在水底的往事,还是街上古石板的变迁,对于老街上的老人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而现在的芙蓉街就是一条经典的小吃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芙蓉街是冲着它琳琅满目的小吃来的。许多逛街购物的人饿了累了,都会沿着香气来这里吃饭,几元钱就可以混个饱肚。傍着繁华的泉城路,芙蓉街熙熙攘攘,但这热闹是轻松的,是市井的,是锅碗瓢勺叮叮当当的热闹。

吃货们都知道,充满了商业活力的芙蓉街,跟时代是紧密接轨的,时下流行什么小吃,这里就会忽然冒出来什么小吃。然而,也有些老店却一直坐落芙蓉街,从古至今,见证老街的变迁。你看,街上的一家臭豆腐小店,人们挤在长长的队伍里,脖子伸过两个人头,焦急的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5元一小份,8元一大份。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让人回味无穷,很是满足。

当然,芙蓉街也不缺一些别的地方吃不到的东西,欢迎各位贝爷前来品尝。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5张图片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6张图片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7张图片

大明湖,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也是泉城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开放窗口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8张图片

据清代的《历城县志》记载:“湖(指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明湖里,从来见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也从来都不会叫。旧时,离大明湖不远的湾塘稻田里,蛙声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却像哑巴似的,寂然无声。偶尔有青蛙跳到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所以当地百姓中又流传一句俗语:“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为什么不会叫呢?当地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济南,就住在大明湖边的巡抚衙门里。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这位万岁爷睡不着觉。于是他便把随侍的大臣刘墉(即刘罗锅)叫来,让刘墉传他的圣旨,不准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刘墉只得遵命,来到高高的北极阁上,大声向着湖中的青蛙宣布了乾隆皇帝的圣旨。毕竟皇帝是金口玉牙,连青蛙也不敢违旨。从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民间说法,自然是人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象春就曾经对大明湖四怪进行了记载。因此这个说法,也仅仅是清朝人为了讨好乾隆,后人牵强附会所做的杜撰罢了。

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_第9张图片

而大明湖的牌匾也很有意思,仔细看看上面的照片。你们可以发现这里“明”中“日”多了一横,对这种现象每个人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结合济南的趵突泉中“突”字少一个点,而这点就飘到了“明”字上,这种说法结合了神话,让人产生了一种遐想。

而我个人比较赞同的是字形的自然演化,因为明孝陵的明也是多一横的,总不能说趵突泉飞到明孝陵吧,而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中,用的便是这个多了一横的明,而这种明也只是在明清的时候在被替换掉。

行走在济南,感受着比书本陈述更加美丽的风景,不虚此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山东之行第一站—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