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教你“装逼”

前言:可能有的读者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会喷我,在此作者有话说: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有道理,可以点个赞留个脚印再走,看完之后觉得我完全是在瞎扯,请一笑而过就好,毕竟我写文章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只是分享我的一些生活经历。

一、如何解决借鉴和“剽窃(盗用)”的矛盾

最近在一些文学群里经常看到有人在讨论“剽窃(盗用)”这个话题,挺能引起公愤的,毕竟原创是每一个作者的心头血,谁偷谁是贼。但是我看了他们当中的一些所谓的“剽窃(盗用)”证据之后,冒了一身的冷汗,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也是一个“盗贼”,可耻的“剽窃者”。

好的文章,总会让人忍不住想要借鉴一二。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做读书笔记,将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写作文的时候将它套进去,这样给的分数就会高一点。那时候,没有“剽窃(盗用)”这一说法。久而久之,我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在看书的时候遇到好的语句就记录在笔记本上,写文章的时候借鉴一下,以此提高自己文章的质量。但是那天看到一个作者在他的微博里贴出一篇文章,并在上面用显著的颜色圈出几句话,在旁边标注着“剽窃可耻”等字样时,我真的是被石化了、惊呆了。原来不知不觉中,借鉴已经成了“剽窃(盗用)”的代名词。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借鉴才能避免被扣上“剽窃(盗用)”的这顶高帽呢?

第一,尽量不要引用还活着的人的语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心胸开阔地让你去学习借鉴,说不定哪一天你成了他们小群体中那个可耻的“剽窃者”都不一定。而且这写文章不是做学术论文,还要弄个参考文献,逐一标记这句话来自哪里。只要你不是全篇照搬,借鉴一两句,我觉得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有人很在乎,怎么办呢?改写!下面给大家看一个我写的例子:

原话:我们一直在旅行,一直在等待某个人可以成为我们旅途的伴侣,陪我们走过一段别人无法替代的记忆。

改写:我一直在流浪,一直在等待某个可以陪伴我终生的人,将流浪变成旅行,书写一段别人无法替代的记忆。

第二,多看古诗古词,要知道诗词是浓缩的精华,很多优美的语句都是从翻译古诗词中演变而来的。下面给大家举一个我写的例子:

诗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改写:总有一天,你会找到众里寻了千百度的他,坐拥天下,享尽一世繁华。

第三,模仿。其实我这里说的模仿就是借鉴,借鉴谁的呢?当然是你认为谁的好,与你的风格类似,你就去借鉴,最好是名家的经典作品,但是在模仿的同时自成一派,形成你自己独特的风格。记住,我可没有叫你生搬硬套,别偷换概念了。

原文: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

改写: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海,有人说是未来,你觉得呢?

二、仔细阅读与囫囵吞枣

我始终觉得,适合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不管别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不适合你,对于你来说就是一堆废话,一点价值也没有。所以我看书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不管别人怎样说,我就坚持适合我的。我想,这就是但丁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的内涵了。

打小我就蛮喜欢看历史名人的卡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得是苏轼,他小时候给自己写了一个对联:识遍天下字,读遍人间书。后来故事里讲了什么我不大记得了,但是我知道自己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之后干的一些蠢事,把每一篇文章都仔仔细细地阅读,就是为了“看遍天下字”,根本没有体会他们的内涵。有一天自己看得烦了就把书一扔,“哼,本大爷我不干了!”然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

得出的结果是什么呢?世界上每天出版的图书那么多,就算我不吃不喝夜以继日地看,直到我死的那一天也看不到亿万分之一,何必呢?所以我更改了策略。把自己每一个阶段要看什么书给罗列了一遍:

1、初中毕业之前看完300本中外名著,为什么要看呢,因为考试的时候会考啊。怎样看呢?当时的时间还是很多的,也没有什么珍惜时间的观念,好看的书就多看几遍,不喜欢看的书就只看目录和简介,再把别人写的读后感看一看,这样我就能掌握整个故事的大纲,知道每个故事里面有什么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在答题的时候我就能手到擒来。其实讲真,有些无聊的故事我真的没有看完,但是我基本都能够答对,多亏了别人的读书笔记。

2、高中看的书相对于要广泛一些,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你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点,你就拥有话语权。然后你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各种掰。就连大学的老师都让我给糊弄过了,这就多亏了我高中的涉猎广泛。自然科学类,名人传记类,散文集、旅行类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报刊杂志。但我是选择性地看,不是每一本都仔细看完。写得经典的,肯定是要多读几遍的,比较垃圾的就直接跳过,以免浪费时间。

3、大学的时候,因为是女孩子,看的书与女性相关的就多了一些。比如穿衣打扮,比如化妆,了解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还有一些关于描写社会的纪实类文章。为什么呢?因为大学毕业之后就要步入社会,如果你不知道点什么,就会跟社会脱节,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人。

三、如何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学富五车的人?

说真的,与人交流很重要,在与人交流中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可以让你这个人更加受欢迎,同时还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但是当别人在谈论一个话题,你是一知半解或者只是略懂皮毛的人,如何加入别人的交流当中,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呢。下面我就来给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说话技巧:

1、赞美总是没错的,但是也有例外,看清形势再多赞美,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有一次我看见一群同学在谈论张爱玲,其实我对于张爱玲这个人是一点都不熟悉,唯一能证明我认识她的就是那句“出名要趁早”的话。刚好同学们就说到这个问题,问我有什么看法,其实我当时真的没看法,但是别人问到你了,不说有点不太好吧。我就说了句:你们说得都挺有道理的,我也觉得很难分析。

2、适当地下套,让你变得更加有魅力。

说句实在话,虽然我看的书很多,但是只是多,除了我喜欢的,其他的都是任务式地看。遇到门外汉还可以糊弄一下,遇到内行人只能见机行事。

有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看。可是里面的人物故事盘根错节,我就是经常性地张冠李戴,幸好在大家的面前都没有露出过马脚,全凭下套啊。比如有人说,“你知道那个浪里白条吗?”“知道啊!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欧克,套下好了,接下来他说的我就记住,然后再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分析。这样我们的聊天就很顺畅。最后人家就会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哪里哪里。其实真的不是谦虚,而是我真的不知道。

3.充分发挥个人的理解能力比生搬硬套强

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诗词,就加入了一个诗歌群,每天看别人写诗啊讨论诗的。而我除了写现代诗,对于律诗真的是一窍不通。但是在跟别人讨论的时候,别人都说我的理解很到位。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会按照他们知道的去分析一首诗,而是从他们不知道的方面进行瞎掰,而我所谓的瞎掰不是毫无根据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人问我你如何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我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只是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根据这个写了一句诗,漫天飞雪藏不住,墙外一支出。我觉得这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觉得呢?”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诗。谈话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而且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聊天当中即使你有很多不懂的,别人只会当你是谦虚好学,然后耐心地给你讲解。这样你就可以学到好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了。所以,当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没有合适的答案之时,何不另辟蹊径,充分发挥个人的理解能力呢?

后记:世事无绝对。我的经历不一定适合你,若是你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交流。

(林七尘写于2016年3月的最后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在教你“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