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李善友教授的《第一性原理》哲学课,很幸运能在这个年纪接触到这样的道理,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心里的那种后欣喜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第一性原理”。
全文主要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 第一性原理有什么用
- 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 我的第一性原理
一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第一张PPT打错了一个字,理→里。
这个逻辑论证的隐含假设是:过去要和未来一样,才可以使结论成立。问题是过去真的和未来一样吗?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归纳法所依赖的连“续性假设”(过去和未来连续)在逻辑上无法证明。因为这是一个循环论证,
亚里士多德把循环论证归纳为实质谬误,而非逻辑谬误。其实质谬误的意义就是没有实际意义,即为无谓;逻辑谬误即可判断为谬误。故循环论证在没有发现其他证据之前,即非证实,也非证伪。故也不算真正的谬误。
在我们的经验里,未来和过去一样,因为未来和过去一样(隐含假设)所以结论是未来继续和过去一样。归纳法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但是连续性假设本身无法证明,但无法证明并不代表这个世界不是连续的,那么这个世界到底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呢。
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这个世界是非连续的,下面的非连续性的证明:
如果世界是不连续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感觉世界是连续的?
是因为:联想,人来靠联想把不连续性的世界联系起来。
联想的三原则:相似律 因果律 时空连续律
以上就是 “非连续性”的证明过程,得出地结论是:现象世界是不连续地,连续性只是假设。
下面在列举一个朋友圈中看到地例子,同样也验证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非连续”的。
既然世界是非连续的,那么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上的归纳法是有局限性的。
对于我们个人的学习成长,在同一个曲线内用归纳法可以快速地积累经验和知识,但是因为世界是非连续地,在曲线即将闭合断开时,如何寻找新地增长曲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通常认为一个开了5年车的司机和一个开了20年车的司机没有什么区别,因为20年的老司机只是在归纳法建立的通道内低效率的重复。作为一个公司的CEO,战略是CEO首先考虑的,战略的首要问题是考虑你所在的通道本身是否即将发生变化。
为什么会失效? 因为这个世界是不连续地。
总结一下上文逻辑推理过程:因为过去和未来一样的隐含性假设由于循环论证导致过去和未来一样在逻辑上无法证明,从而导致归纳法隐含的连续性假设并不存在,然后提出并证明了世界是非连续性的,既然世界是非连续性的,那么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上的归纳法就有它的局限性,那么既然归纳法有局限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跨却归纳法跨越不了的鸿沟呢?
有! 那就是演绎法。
那么,什么是演绎法?
归纳法可以从已经被证明的道理中,推出新的道理。一起来看一个古老的三段论,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
-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 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 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 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我们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写前面的叙述:
归纳法:过去的经验里,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前提正确),所以明天太阳依然将从东方升起(结论不正确)。
演绎法:太阳过去总是从东方升起(前提正确),过去和未来一样(蕴含结论的推理),所以明天太阳依然会从东方升起(结论一定正确)。
但是,如果演绎法的前提就是错的呢? 回到刚才的三段论,
凭什么说所有人都会死? 因为“所有人都会死”依然来自于归纳法!
假如演绎法的前提不能来自于归纳法,那么如何保证演绎法的前提必然为真呢?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保证更高链条的前提是真确的呢?
只有让更搞链条的前提来自于更更高链条演绎出的结论。问题是,可以无限的倒推吗?
以上是本文第一部分:什么是第一性原理的逻辑推导。
二 、第一性原理有什么用
第一性原理这种基于演绎法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你在任何一个行业或者知识领域都可以通过一两条基于这个行业或者知识领域内自然为真的基石去推演新的模型和方法论。例如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第一性原理就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天然的基石假设自确定为真,经典物理学领域,牛顿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万有引力,基石假设:引力和惯性。生物学领域达尔文的第一性原理是:自然选择,基石假设是遗传和变异。狭义相对论的出发点是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以此为前提,逻辑地演绎出四个推论:“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质量增大效应”和“关系式”。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简洁(极简主义),它是最高链条的不需要基石假设自确定为真。为什么说做产品,简洁为真呢? 上文中提到大脑的最小作用力原理,我们从远古进化来的大脑,总是天然的回避复杂,本能的排斥复杂,ipad小孩子不用教都会玩,体现的就是产品背后“简洁”的思想。其次,简单很强大,复杂反而很脆弱。摇一摇功能作为微信弯道超车的一个引爆点,背后的摇手源自于人类最初还没有形成语言时招手打招呼的动作,这些天然的动作早已经被编码在我们的基因里,摇一摇无法被超越,就是因为它太原始了,太简单了,太容易被我们的大脑所接受了。
三 、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这里又会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公理化方法? 百度百科:公理化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基石假设(自行百度:理念论,简一律,第一因),方法论
查理·芒格有这样一句箴言:
找到自己认为的那个基本的道理,让它严格的指导你的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
四 、我的第一性原理
我的第一性原理(工作)
秩序和混乱一直是我遵守并且指导我学习和工作的第一性原理,我用下面几张图来描述秩序到混乱的过程,以及我是怎么用它们来指导我的工作和学习。
这是毕加索1934年12月5日画的一张牛,看起来很正常,惟妙惟俏。
过了几天,他又画了一张图,看起来也不错,比较正常。
这张也不错,有点小顽皮。
这张更顽皮了
越来越顽皮了
这幅公牛图的演变过程,就是典型的一例。每一稿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而每一含义又导向另一种形式的真实。保留下来的线条包含了我们说“公牛”二字时所想到的一切。
上面毕加索的画牛的过程,让我强烈的相信:伟大的混乱是建立在严格的秩序上的。或者说:建立在秩序上的混乱,才有其价值。
同样,我也无比统一下面的观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的工作是产品经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产品的追求以及处女座的性格。总是希望画原型的时候每一个页面让它好看,炫酷,以至于过度发挥。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可能一个页面很好看,整体会很乱,看起来像是很多人画出来的。后来我明白了建立在秩序上的混乱之后,每次画原型都会定义好设计规范和UI框架,第一次感觉得到秩序和规范带来的美,以及遵守规范带来的简洁,流畅和高效,我更相信在框架和规范下再去引入混乱和创新才是有价值的。
以前太自我,不屑于已经被定义好的东西,不屑于规范性的东西。后来认识到,越自我的东西,距离艺术越远,距离人性越远,距离产品越远。
秩序和混乱的基石模型并不是非连续性和产品,我也是写到这里才发现,这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非连续性是混乱,第一性原理是秩序,建立第一性原理上的非连续性在理解了曲线和通道将会因为不连续性不断的闭合和开启后,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认知之门。当然这可能是我的自圆其说。
至于方法论:简单,简单,简单,复杂,复杂,复杂
解释我的方法论之前,我们先看乔布斯的方法论:
之所以在简单后面加了复杂,是因为我相信复杂也是建立在简单之上的。有这样两个理论叫做“自组织” 和“混沌理论”,这两个理论让我着迷于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着迷生命体的复杂性。 简洁很美,复杂也美。建立在秩序上的混乱,是一种更高级的美。
所以我永远追求简洁,但从不逃避复杂。
依照这样的原理和方法论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无形中能感觉到一种秩序的在身边。工作中,秩序提醒我要尽可能的做的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在去发挥。学习中,从来不逃避复杂,尽可能的输入复杂输出简洁。
在生活中,秩序和混乱也同样有指导性意义:
我也试图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变的秩序,在自律的基础上引入不一样的混乱(下文要描述的:平行世界,多远生活)
我的第一性原理(生活)
“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最早来自于大冰的书《乖,摸摸头》,也是第一次听到了这样的生活观“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被击中,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只是没有找到这么文艺押韵的句子把它描述出来。
我试图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元,在公司是一个次元,下班回家进入另一个次元,去健身房健身又是一个次元,去远足徒步,去网咖打游戏……。在公司就做好一个员工,下班后穿越到家里,换掉衣服,换掉香氛(这些都是让我快速进入不同次元,不同状态的一种方式),这样会确保我在每一个次元都会快速的进入状态,健身房,徒盟……都是如此。对于一些人,我是同事,对于一些人,他们只知道我是一个健身爱好者,对于一些人,他们只需要知道我是一个 中单Loler。不同的次元,做不同的事。平行时空,多远生活。次元的多元,角色的多元,这样让我觉得生活的每一个次元都无比地精彩,我很享受这种不同次元的穿越,不同角色的切换。
所谓牛逼不是你整天埋头工作,为了面包和牛奶,让工作成为了生活的一切。更不是你辞掉工作去追求诗和远方。真正的牛逼是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既拥有面包牛奶,又拥有诗和远方。
至于方法论:读书,健身,旅行,这三种爱好已经成为了普世价值观,不用多解释了。来一些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