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起源之多功能通信器

互联网起源之前言
互联网起源之电磁波原理
互联网起源之发现电磁波
互联网起源之构建在电磁波之上
互联网起源之无线通信
互联网起源之编织网络
互联网起源之优化细节
互联网起源之多功能通信器
互联网起源之工人阶级

 

 

第一天:

为了使欧洲各国的核物理学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沟通传递信息进行合作研究,委托他开发一个软件,以便使分布在各国各地物理实验室、研究所的最新信息、数据、图像资料可供大家共享。

浏览器的出现本质上是解决信息的传输和共享问题,如果看到我之前电磁波的介绍,可以发现,这其实本质上是人们对于信息传输不断增加的要去而出现的,一旦基础技术成熟,构建在其上的应用自然就会出现,区别在于谁会来发明这些应用。

世界第一个浏览器是由蒂姆·伯纳斯·李发明的,这个时候浏览器还没有商用,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他也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

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想法不错,可以推广开来,于是一个成熟的浏览器出现了,但是Mosaic浏览器是马克·安德森在大学时候开发的,及时影响力巨大,但依然是在学术圈中流行,后来马克·安德森离开学校接触了天使投资人克拉克,双方一致决定开发一款商用的浏览器,但是安德森的商业逻辑很简单:给各种公司发使用许可,只要用户多了准能找出赚钱的办法。就像第一部电话没有多大用,电话多了才有用一样。这和我之前在软甲行业中说的不应该将web前端与软件开发混为一谈,从这个商业模式中其实我们看到了web前端的本质属于通信行业,他和电话 手机一样。都是人们信息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的产物。

马克·安德森开发了第一款商业的浏览器,Mosaic的工程师开足马力工作,Mac、PC、UNIX等所有平台的浏览器都在同时开发。这时候公司的名字被改为“网景”(Netscape),浏览器的名字也被改为Navigator(领航员)。Navigator没有一行代码来自Mosaic。1994年10月13日Navigator在网上发布,不到1小时就下载了数以千计的拷贝。Navigator比Mosaic快10倍,而且增加了许多特性,提高了安全保密性。

所以我们看到:

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浏览器思想,并开发第一个初具模型的浏览器

马克·安德森开发了第一款成熟的浏览器,增加了图形的支持,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马克·安德森开发了第一款成熟的商用浏览器,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同时支持不同的设备终端,这就是网景浏览器。

 

第二天:

网景浏览器几乎涵盖了现代浏览器的所有基础功能,首创了图形化,三维模型,javascript,应用接口。同时网景浏览器大获成功,并上市成功。然而在网景辉煌的年代同样是微软崛起的时代,不知道微软处于什么目的一定要打垮网景,反正微软推出了自己的IE浏览器,并且将IE浏览器与自己的window系统捆绑在一起,借助window系统 IE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这里先插入一条关于userAgent的介绍,我们第一次需要关注userAgent应该是在第一款商业浏览器上来关注,我们看看网景浏览器的usrAgent:

Mozilla/Version [Language] (Platform; Encryption)

其中Mozilla表示软件名,Version 表示版本信息,Language表示开发语言,Platform表示所在设备, Encryption - 表示应用程序包含了什么安全加密类型。

之前我们说到网景浏览器允许用户在他的平台上开发浏览器,估计当时在市面上还流行着其他的杂七杂八的浏览器,所以当时的开发人员就使用userAgent里面的Mozilla标记判断是否网景浏览器,如果不是则提示下载网景浏览器,这在网景浏览器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是合适的,

但是IE来了,IE进入市场后发现开发人员根本不认他,所以即使出现了IE浏览器,依然很多网站无法使用IE浏览器打开,于是IE使用了一个策略就是在自己的userAgent上面加上Mozilla/2.0标记:

Mozilla/2.0 (compatible; MSIE Version; Operating System)

这就很坑爹了,你有想过开发人员的感受吗,你伪造了网景浏览器,但是你的浏览器是否和网景浏览器一样强大?你的标准 协议 规则是否和网景浏览器一致?不管怎么说,IE开创了一个做法,就是利用兼容来吸引用户,造成平台繁荣的假象,一旦你的平台足够繁荣,用户就会源源不断。这和阿里云OS宣称兼容安卓应用,华为鸿蒙宣称兼容安卓应用一个道理。

 

第三天:

IE借助window系统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网景不得不发出反击,但是微软在1997年发布的IE4不仅性能出色,而且支持MP3播放,对于w3c的标准更加遵守使得其市场份额更加扩大,最终网景败下阵来,被AOL公司收购,同时网景团队全部解散,这是1998年。

 

第四天:

从1998年到2006年,这是微软的辉煌时期,也是IE的辉煌时期,IE6 IE7相继诞生,IE统治了整个浏览器市场,市场份额一度占据98%,所以在这个时候会有一种幻觉,浏览器就是IE,IE就是浏览器,其他都是杂牌浏览器,一切以IE为标准,然而一切以IE为标准,那还要w3c做什么?这个时候事实上浏览器市场出现两大标准一个是IE,一个是w3c,渐渐的IE不太听话了,IE开始以自己的意志来主导浏览器市场的规则,w3c形同虚设,w3c一看这还得了,于是纠集一帮小弟开始重新集结,这个时候fireFox Opera webkit浏览器,这三套浏览器因为对于w3c的标准兼容性更好 同时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所以也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但是依然无法对微软的霸主地位构成威胁。我们看看fireFox Opera webkit三款浏览器的userAgent,

火狐: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rv:68.0) Gecko/20100101 Firefox/68.0

chrome: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3.0.3683.103 Safari/537.36

safari:

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2_1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KHTML, like Gecko) Mobile/16B91

浏览器的userAgent越来越乱了。

 

第五天:

2008年chrome加入了浏览器阵营,chrome主打性能和体验,并围绕浏览器搭建一个平台,这和IE有本质区别,IE自诞生后就一直沿用之前对待浏览器的看法,浏览器就是一个信息传输工具,最多是一个多媒体播放器,而chrome则将浏览器视为一个平台,围绕浏览器搭建许多附加功能,一个将浏览器视为附属品,一个将浏览器视为主打产品,差异自然而然,chrome和IE的性能差异越来越大,随着用户不断的关注体验和谷歌不遗余力的推广,最终chrome凭借过硬的技术慢慢的从IE手中抢夺份额,所以在2008年以后到2013年,逐渐是群雄争霸的时代,IE优势依然明显,但是chrome fireFox等浏览器份额不断上升,对于开发人员就比较痛苦了,需要同时兼容w3c标准和IE标准,这个时代应该就是IE6 IE7最坑爹的地方。

 

第六天:

IE在失去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之后,并不是没有走出努力,随着IE8 IE9的诞生,IE逐渐向w3c靠拢,诞生本身IE的身躯已经很庞大,同时在技术上的劣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赶上,IE的份额依然不断缩水,随着14年 15年移动端的兴起,微软不仅在手机上一败涂地,在浏览器市场依然不断下滑,而chrome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霸主,在pc端,chrome fireFox已经占据90%的份额,甚至一些大型网站明确说明不再支持IE,在这段时间也是国产浏览器蓬勃兴起的一段时间,基于webkit内核开发国产浏览器份额不断增长,比如搜狗浏览器 猎豹浏览器 qq浏览器 360浏览器等。很多时候web开发人员不得不去兼容这些浏览器。其中以360浏览器为最。

 

第七天:

最终pc端浏览器逐渐稳定下来,在国外主要以chrome和fireFox为主,在国内IE虽然IE份额也在缩小,但是依然占据不俗份额,同时chrome份额不断扩大,逐渐形成chrome IE 套壳浏览器争霸场面,但是在移动端浏览器情况要比pc端好一点,在移动端IE完全落败,而chrome和safari又是同宗同源的webkit,所以仅仅是w3c的标准已经环节很大,然而chrome又逐渐步入IE的后尘,chrome正在脱离w3c制定自己的标准,而web开发人员不得不开始跟进,同是在国内情况也变得日益复杂,微信基于庞大的用户数使得其基于webkit内核研发的微信浏览器份额不断增大,同时钉钉基于其用户基数的增大他的浏览器情况也要考虑,在国内百度浏览器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份额也比较大,反而正宗的chrome份额不如这些浏览器,然而这些基于webkit开发的浏览器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的符合w3c标准,再加上这些浏览器版本不断迭代,新老版本兼容和Bug情况的修复,使得移动端web开发人员面临的问题反而更加严重,web开发人员在移动端 急需一套可以判断识别各种主流浏览器及其版本的包,以做到友好提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起源之多功能通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