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

                          质量管理论文

                    QC小组与自我实现


【作者简介】张瑞男,陕西汉中人,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机械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生管理、企业班组管理教育培训工作。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我们组在开展QC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际经验和方法与如何开展好QC活动结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人的“五种需求”理论做一探讨。

【关键字】QC活动;五种需求 


      质量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源泉,以质量立企而闻名世界的成功企业比比皆是。如海尔等一批企业把产品质量都放在了第一位,当电器出现质量问题,立即销毁掉,绝不顾惜,海尔能走到今天跨入世界500强企业,这也是海尔矗立世界的重要法宝。质量是一个永恒话题,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文结合我们组在开展QC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际经验和方法进行交流,就如何开展好QC活动,结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人的“五种需求”理论做一探讨。


        我们组承担学校机械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而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实训是我们组的重点工作项目,对于这个项目来说,质量是最为核心问题。这里所强调的质量;一是教学质量、二是产品质量。如果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产品质量,那么相应的学生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他们在学校实习的时候没有质量意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产品质量问题,那么他们也就适应不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要的标准,对我们组来说开展QC活动在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车工教研组是在2011年成立的QC小组,教研组是学校的底层建筑,是直接面对学生,直接传播知识给学生,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教师的教法、执教的动机、态度等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自开展QC活动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帮组我们在实际生产和教育教学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进行多项技术改造。


        开展好QC活动必须要从激励团队开始;QC活动是人的行为科学的具体体现,心理支配人的思想,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的心理需求是开展一切社会活动基础。所以开展QC活动要从人的心理需求为切入点,我们组在QC活动开展中引用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把亚伯拉罕·马洛斯的五种需求做为理论依据与QC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变为QC活动中的动力,再把这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生理需求相结合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人最需要的就是吃饱、穿暖、住房等,薪水高了这些基本需求自然就解决了,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来满足人的需求,让人看到希望,奖金和成果挂钩。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不会再为谋生的问题迷茫,才能静下心来干工作,这种心理也是最低层次的需求。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凡参加活动的都能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报酬;如我们组在攻克数控加工质量问题的时候:在未开展前,加工出的工件精度不能完全保证,每件产品总有一丝的误差,对于数控加工的产品一丝的误差都是废品。液压卡盘没有改装之前加工范围受限,每次在换其他产品的时候都需要调整卡盘,浪费了很多材料,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攻关实施步骤和激励机制,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挂钩。一个月后产品质量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产品合格率上升,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得到转变。把这些总结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增长了见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效率、收入双赢,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明显改善、组员的的业余时间和休息明显增多。自然他们做的贡献比原来大了,那么相应他所得到的报酬就应该多,收入丰厚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别的同事看到后就出现了比较的心理,他们也会去做,那么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满足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会带动一批人参与,为一个单位全面开展QC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的心理效应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他的组就会接踵而来学习我们组经验和方法。


二、人的基本权利和安全需求相结合

        马斯洛理论第二层次需求是”安全的需求”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是: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人身安全是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开展其他的相关活动。当人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时候,无论怎么人的心理总是会感到不安的,出现思想不集中、害怕、精神恍惚等一系列不正常的表现,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下怎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例如:学生来车间实习,以往的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学生少,一个老师带3个学生,安全和质量都很高。而现在学生人数猛增,教师的数量始终没有增加,学生多教师少,一个老师要代30名学生,学生正处在叛逆期,主观意识不强,对安全和学习不重视,行为习惯差,不听老师的管教,从而安全压力和质量压力的就随之增加;实习和安全要同时兼顾,安全问题始终是大问题,学生安全得不到保证,教师高度紧张的心理出现偏差,老师只顾抓安全,安全保障了就万事大吉,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我组在通过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好方法,找到了两个问题并立项进行了专门攻克,一个是防护网的设计和夹头钥匙自锁装置,通过攻关,师生安全保证了,教师的安全压力小了,监护难度系数明显下降,教学质量提高了,师生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我组的自开展QC活动以后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在参加省级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我们组还被玉溪矿业公司评为”无事故班组”。


  三、团队和社会交往的需求相结合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


        通过专题攻关活动和一些小组集体活动把组员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加了社会交往范围同时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人在长时间没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人的思想在逐步的变化,特别是人的心理变化最为突出,性格孤僻,心里狭隘,解决问题的思路封闭。


        QC活动是面向集体的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集体贡献智慧,才能得到好的效果。有了愉悦的心情,思想的到解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才能超长发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组有一个成员他与同事之间交流少,他的性格孤僻内向,成天不开心,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便出现叛逆心理。便在社会上去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做出来的事情完全与所需预期效果背道而驰。通过活动的开展他的团队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组员之间交流更多了,帮助多了,不但增进了工作之间的互信还增加了家庭之间的友爱。还经常参加学校和上级公开公司组织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受到了学校和公司领导的好评,工作环境不再感到压抑和冷淡,他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了。


四、认可与尊重需求相结合

      “尊重需求”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当小组成员做出一个项目和有了成就,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赞许,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尊重的需求体现出来了,在今后的工作活动中,动机更加强烈。


      我们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主要以鼓励为主,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微笑,是小组成员工作的助力器,尊重组员的人格,尊重人的思想,尊重劳动成果,我们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和尊重的时候,物资激励以不再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了,这种需求是前三种需求的升华,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深植落地。


      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人的意识提高了,组员之间相互比较的心里产生了,我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总共获得了云南铜业集团、玉溪矿业公司、及学校的表彰10多次,使整个团队在学校都充满了自豪感,把我们组作为标杆,让给其他组的向我们学习。


五、境界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升华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的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我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理想和价值在这种环境和工作中能体现出来,他会不计报酬,全力以赴的去做好这件事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力,这种力量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阻挡他工作的热情,这是人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个环节在也不需要更多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全部实现了。


        通过我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在2015年前成功申请了云南省大师工作实,学术论文、教材出版等工作取得明显的成就。


【参考文献】

[if !supportLists](1) [endif]教师资格证指导用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心理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tcutL5��3��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