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

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英国作家毛姆为他的读书随笔命名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但是当我最近读完《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这本书之后却有一种感觉:人们完全可以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其实在刚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对书中的内容有不小的排斥的。原因很简单,这本书中充斥着似是而非的禅宗公案以及由日语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转译回中文的各种禅诗和日本俳句。东方文明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在兜了一大圈冤枉路之后经由一个西方人的笔传达到中国读者的头脑里,难免让人有夹生以及变味的感觉。

再加上一个台湾译者行文习惯中与大陆语境若有若无的差异,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为了“小确幸”而失却“大格局”的第一印象。然而在抑制住最初把它甩到书桌对面的墙壁上的冲动之后,静下心来细品,我还是渐渐地读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感觉。

首先,让我们对作者先作一个小小的调查,这或许能够加深我们对她作品的了解。根据作者在书中的一些自我叙述,纳塔莉·戈德堡一个美国籍犹太人,佛教曹洞宗居士,从十余岁开始跟随日本禅师修习静坐冥想(倘若用中国佛教的习惯性语言称作禅定似乎更为妥当),此外长期坚持修习瑜伽与素食。

就是这样一个地道的西方人,受了东方文化的洗礼,把禅宗的一些修行思想与写作结合起来,创建了写作训练营,指引“受资本主义毒害”的一部分美国人来摆脱生活中的苦难。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用写作来进行“疗愈”。在她的写作训练营里,充斥着瘾君子、酗酒者、破产者、抑郁症患者、婚姻失败者、病入膏盲者以及因醉驾让自己的家人送命的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有教无类。就是这样的写作训练营,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作者每年都坚持不定期开设,几乎从未间断。而《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这本书,正是对于写作训练营理念的文字传达。


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写作是发现之旅。

通过静坐、止语,可以让一个人回归宁静、注意当下,从而发现通向自己心灵的一个“写作的入口”。当它们出现在你的面前,不要抗拒,跟着你的思维走,看看他们会把你带到何处。

别停下来,一直写,“不要用理性的想法写小说”!

关键在于“埋头努力”,就是去做,选择你在乎的事情,你心中一直不断出现的事情,就比较容易成功。

你要的是你自己,练习就是接近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透过练习延展扩大自我,服务世界。

快乐很害羞,它需要知道你真的要它,就像追求书写一样。你写出真相,它会引导更多的真相冒出来。

留点空间,让新鲜事物得以浮现,通常不会隔夜就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觉知,拥抱冲突与等待。

“一颗心,两道门”,当你到了某个深度,你的人生开启了两个方向:个人的解放和协助世界的需要。


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_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被生活折腾得筋疲力尽的伪“佛系中年”,作为一个常常被世界的喧嚣和纷繁复杂迷惑得无所适从的人,如何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如何在心中为自己的灵魂构建一座避难所,对我来说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在纳塔莉·戈德堡开设的写作训练营里,她指引自己的学生通过静坐、止语、冥想来放开心灵的束缚,找到当下的快乐与感悟。一直去写,不要管文法的错误与行文的逻辑,通过不断地书写去发现自我,疗愈心灵的创伤,寻找内心的解放。

禅宗在开创以来就讲究不立文字,只凭心会,让人觉得文字往往在通向心灵自由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一道结实的樊篱。殊不知,即便是这道文字的樊篱,实际上也是人们自己树立起来的。

文字就是文字,无关对错。当我们赋与它太多的复杂意义,它就渐渐失去了传达我们内心的作用。而只有将这些人为的樊篱彻底扫除,不去主动地寻求他人理解,只在乎写出自己的感受,只在乎从书写中所获得的简单的快感,书写才能回到他最本真的意义。

这就是我在读《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时,从作者充满禅意的叙述中所感悟出来的道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写作指导类用书,在这本书中,如果你想要淘到所谓的写作“干货”,可能会感到失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一本能够让人不知不觉安静下来慢慢读的书,也是能够让人重新思考写作意义的书。

“闭嘴,开始写。”这是作者为本书写下的结语。



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_第4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避难所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