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铁螯合剂FOT1:靶向铁死亡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新突破

 

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本文聚焦于浙江大学王福俤、闵军霞及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团队的最新研究。该研究通过对MASH患者人群大队列数据的分析,结合多种小鼠MASH疾病模型功能筛选,发现MASH患者肝脏铁过量,且与疾病进展呈强正相关。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铁螯合剂FOT1(FerroTerminator1,铁死终结者) ,在多种MASH模型中表现出色,能够有效逆转肝损伤,且毒副作用不明显。多组学分析揭示FOT1同时抑制肝脏铁积累和c - Myc - Acsl4引发的铁死亡机制,血清铁蛋白水平还可作为评估FOT1治疗MASH药效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MAS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一、引言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其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以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MAFLD的一种病理亚型,以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然而,目前只有一种药物被临床批准用于治疗MASH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铁死亡作为一种铁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与MASH的关联逐渐受到关注,为MASH的治疗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二、研究背景

(一)MASH的现状与危害
MASH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目前对其治疗的有效靶点难以确定。

(二)铁死亡与MASH的关联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报道肝脏铁沉积与MASH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肝铁过载在MASH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这也使得基于铁死亡机制寻找治疗MASH的新方法成为研究热点。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临床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大量MAFLD患者的临床数据,检测其肝脏铁含量,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探究肝脏铁含量与MASH进展的相关性。

(二)小鼠模型构建与实验
构建多种MASH小鼠模型,如蛋氨酸 - 胆碱缺乏饮食(MCD)、高脂高胆固醇饮食(HFHC)和西方饮食联合低剂量四氯化碳暴露(WD + CCl4)诱导的MASH模型,对小鼠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相关指标,评估新型铁螯合剂FOT1的治疗效果。

(三)多组学分析
运用转录组测序等多组学技术,分析FOT1治疗前后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变化,寻找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深入探究FOT1治疗MASH的分子机制。

四、研究结果

(一)MASH患者肝脏铁过载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发现MASH患者肝脏铁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疾病进展呈强正相关,男性患者肝脏铁过载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为铁螯合治疗MASH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FOT1对MASH的治疗效果
在多个MASH小鼠模型中,FOT1长期治疗可使MASH相关病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有效逆转肝损伤,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减少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且安全性良好,在生理正常条件下不影响铁稳态,治疗效果优于美国FDA批准的铁螯合剂去铁胺(DFO)和地拉罗司(DFX) 。

(三)FOT1治疗MASH的机制
多组学分析表明,FOT1同时抑制肝脏铁蓄积和c - Myc - Acsl4触发的铁死亡。c - Myc能够结合在Acsl4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节其表达,FOT1通过下调c - Myc的表达从而抑制Acsl4表达进而抑制铁死亡达到治疗MASH的效果。

(四)血清铁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
通过对MAFLD队列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FOT1治疗MASH药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指标。

五、研究意义与展望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深入阐明了肝脏铁蓄积在MAFLD/MAS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丰富了对MASH发病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代谢性肝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临床意义
FOT1作为一种新型铁螯合剂,为MASH的治疗提供了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新选择,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血清铁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研究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验证FOT1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化治疗方案。同时,深入研究铁死亡与MASH的关系,挖掘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突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