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班|01小组|8.21作业雨

以下是27班第1小组8.21的作业雨情况,也是27班第一任值月小组最后一次的作业统计。

007-414-程君

从江湖草根到一统天下—笑来线下大课复盘(二)

点评1:文章比较了李笑来,孙正义,两人的共同点:出身草根等等。然后对李的经历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最后得出了六点结论。洋洋洒洒数千字。相信作者一定是尽心尽力去收集素材,很走心很用心思考而得出的结果。


007-1965-金章余

学画画后的小体会

点评1: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这两天实在是太忙,所以一直没法静下心来看战友的文章。

写的很用心,真实的描述了自己学习绘画的过程:

“当我在画第二次作业的时候,我慢慢的学着仔细的去观察这个静物的明暗关系,仔细去观察视频中老师怎么起笔、怎么上色。静下心来一步一步的去画每一笔,去上每一层的颜色……”

个人建议:选取绘画过程中如上面提及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拓展。找到一两个核心的“论点”,人为什么(why)会出现这种情况,到都有什么(what)具体表现,以及怎样(how)解决。

从而实现从生活中的小练习上升到具备方法论的小哲思。这样文章更饱满。

个人意见哈。

点评2:很明显你的画一次比一次好,开始注意光影,立体效果等等、画画是个慢活,很要耐心,跟写毛笔字一样。也会让你去思考,你也写到观察老师的细节描绘。这种沉浸的状态其实很赞。


007-1966-张红一

两个真实的梦

点评1:对梦做的最深入研究的莫过于弗洛伊德了,在他之后,梦的理论发展已经很有限了。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的琐事,但梦中的情绪却是真实的。

开篇武志红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但他并没有解梦。他的那个梦简言之,说明了他的家穷,父母期待能够突来横财,改变处境。

至于他父母如何认为他是家里的福星,和这个梦关系不大。可以反证一下,如果没有做这个梦,难道他父母就不会认为他是家里的福星么?他们家有了孩子,奋斗有了动力,当然生活会更好;家有孩子要上学,更容易激发同情,借钱当然更容易啊。所以,没有那个梦,他父母仍然会认为他是家里的福星。这个“期待效应”和那个梦关系并不大。

接着说梦的语言。梦中只有画面,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不讲逻辑,不讲因果。这就决定了人记忆梦是很困难的,所以大多数梦都不会被记住,除非做了梦立即写下来。

再说人的记忆。很遗憾,人的记忆也常是“闪光灯记忆”,即瞬时画面记忆,也不讲逻辑和因果,并且这个闪光灯记忆还很不可靠,没几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修改。但我们在叙述中会加入逻辑和因果,是即时加的。换句话说,你讲一个故事,隔几分钟再讲一遍,这个故事已经不同了。

这点很有作用。审问间谍时,怀疑对方撒谎,常常对一个细节反复询问,就会出现昨日话和今日语完全不同的情况。心理学上也常用这一点。让你对昨晚的梦多说几次。相同的反而不重要了,在反复说的过程中你修改的那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此所谓“护处必痛”。

略有区别的是,长期之后再来回忆,不同的却不重要了,因为记忆本来就会改;相同的那部分重要性却上来了,因为你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所以成了烙印,没有再改变。

好吧,回到梦中。D对你说那句话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时至今日,你可敢大大方方的说一句:那时我讨厌她,那时我嫉妒她。

点评2:前面武志红老师的那个梦的引子写的很有意思,同时解释了梦的例子引用,是为了说明心理学中的“权威期待的力量”。这样的设计很好,同时,也给自己后面要引出关于自己的一个梦的故事打下了伏笔和铺垫。后面作者自己引入的关于一个自己预言般的梦,起初让我觉得作者的记忆力真好,我的分析和理解是:文章中提到关于毕业实习良的成绩,其他同学都是优,这件事对于作者的印象过于深刻;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都是我们听过的一个概念自证预言;或者作者也是为了解释“权威期待的力量”这一概念。

不过我们从小到大,似乎也经常听到,梦是反的这样的说法:)。我不知道作者本人是否是一个好强的人,所以,我觉得作者可以选择忘掉“良”的这个梦,也淡化“良”的这个事实,斩断这两者间,看似有联系的联系。以后做一个美梦O(∩_∩)O哈!祝一切顺利!

点评3:武老师的故事说明了权威期待的力量,而你的梦呢在我看来是自证预言。其实说实话,我昨晚也做了几个梦,我在没看这篇文章前,也在想梦中的事,现在看到你关于梦的文章,你说是不是很神奇呢?对于梦的解析,我认为是很深奥的,精神分析经常挖掘那些我们意识不到,无法理解的象征,我觉得很玄乎,也没经过专业精神分析师的指导,所以对解析梦来认识自己的体会是没有的。但是我觉得关注梦唤起了我们什么样的体验,自己是可以挖掘一下的。通过这些体验来认识自己潜意识中的信念,我觉得可以分析自己。还有你能保证自己对梦的回忆是真实的吗?我的梦只能记住一些片段,但某些体验是真实的,所以往往是去体会梦,而不能回忆梦。一点心得,与你分享。

点评4:武志红老师通过他出生的例子引出“权威期待的力量”,和笑来老师在《其实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那期所引出的“自证预言”效应很像。我们都是活在自己构建的意义中,你的认知所引起的行为变更,终究会以你认为的方式反射回来。

罗辑思维有一期就是讲同治皇帝驾崩后,肃顺如何猜疑慈溪太后及恭亲王,导致自己的行为异化,又影响到对方的行为,最终反被自己的猜疑所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妄加自己主观判断,不受别人风言蛊惑。也就在那个时候,让我对“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提到自己做的梦竟然和未来的结果出奇的一致,也很可能是因为“自证预言”的影响。

有点建议,看得出你写了很多关于自己梦的文章,为什么不分析不同梦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点呢!这些梦的情节场景虽然各不相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点,反映着某些你自己未曾觉察的自己。


007-1967-闫凤光

敦煌莫高窟之行的感悟

点评1:旅行的意义,这个问题很好,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目前做的事意义在哪里,而不是被事情本身驱使着!

您最初对旅游的理解是“打开眼界,直观的感受世界,寻找内心的灵感”,这点很认同;而我个人则觉得旅游就是一个发现自己、认知自己,同时也是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并在这种不断求索的过程中,若可能的话,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找到那种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的东西,为之而活着…

旅行就是一种修行,那什么不是修行呢,记得之前一段时间学功夫时一位大家就说过,行走坐卧皆是修行……只是世界百态芸芸众生,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难以言尽!

一点建议:战友在在旅行过程中提到旅游是“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然而文章到此却戛然而止,难道此处不是最应该写的吗!

007-1968-高圣

一点读书后的思考

点评1:由共享单车分析共享经济的繁荣的原因,再而007的意义和未来空间。我或坚持不下去,但仍感这么多战友的热血激情。

点评2:首先365w篇的文章,假设每篇文章是1000字,加起来有3.65亿的文字,在互联网时代光中国一分钟的流量就有这么多。这个时代信息是很难被传递出去的,不是应为成本太高,而是因为成本低的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支付的起。所以007如果真的要像你说的那样,我觉得他还需要更强的实力以及一点契机

点评3:你在文中引述:找到自己的场景,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群。这让我想到另外一句话:创业就是做细分领域的第一。为什么要找到自己的场景呢,或者说,为什么要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呢?或许道理在于,在自己的领域内竞争更有优势。在自己不熟悉的场景下,想要获得用户显然更困难。比如,不熟悉二次元的圈子,却想在里面建立社群,是会带来很多尴尬的,而且很难相信那想法是真心的。另外一方面,笑来老师提到过(http://mp.weixin.qq.com/s/JLM6VUtUviNNRtMC-ogoPg),Peter Thiel 也提到过,竞争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找到一个你可以垄断的领域,或者说,找到一个你思考足够深的场景,才能获得更快的成长。


007-1969-何永虎

心理学中的“自我”之续篇——心理学学习笔记4

点评1:认真读了你的文章,也认真读了2010号蒲同学给你的评论及你给他的回复。感觉你们都对自我这个概念研究的非常深入。你们不仅联系了各个大师的说法还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作为读者受益非浅,同时你的文章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愿望。希望再一次读到你的新文章,祝愿你的公号早日开通留言功能这样我就能在你的公号里留言了。

点评2:读完你的文章让我有了更多的科普知识:1、大脑功能所具备的“解释器”功能,左脑负责语言,切断联系后左右脑各自都可以独立解释。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两个自我”?2、关于两个自我1和2让我明白,一个是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另一个是是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图像;多么神奇,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大脑开发和理解真的是冰山一角。3、体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的观点也很有意思,特别能说明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主观意愿上的叙述自我,特别是对于美好的事物,如果是痛苦的事物而实际体验的时候确是体验自我更想拒绝。结合上述三点,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在两种系统内反复交替。感谢作者的描述,让我也有了更多对自我的解读、理解和思考。

点评3:在你的文章中,全部都在写“叙事自我”的怀毛病,首先在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提出如果人们不会讲故事,不会想象,那么也不会有宗教,也不会有当时那么团结的人类,人类也不会站在争食物链的顶端。第二,人们是自恋的,每个人都在追求我比你强,我比你好。如果没有叙述自我给自己的故事,那么请问你的自恋往哪摆。最后一个我要说的是,有些东西就是要靠非理性来解决的,比如说有一个人,在在九五年就开始搞互联网但是他一直到2000年才开始有正收入,那么这五年他是怎么撑过来的,恰恰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很有可能就是你说的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而这个人就是马爸爸


007-1970-刘婷婷

你最爱的是我吧,是吗?

点评1:一篇充满爱与思念追忆奶奶的好文章。文章多处细节描写,给读者以很强的带入感,读后令人潸然泪下,引起读者共鸣!婷婷,棒棒哒你是一个孝顺的好孙女!你的家人都是孝顺的好子女! (第一段有个错字“刻”)

点评2:你用一个多小时写这么长的文章 奶奶去世已经一年多了这些琐事你都还记忆犹新 看得出你当时与奶奶相处时很用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 善待老人需要耐心 你做的很棒 你这个四川辣妹子在文中用到了方言有些地方我读不太懂 呵呵

点评3:好喜欢你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我的奶奶,我们都是孝顺的人,奶奶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文中能感觉到你对奶奶的爱、读起来很真挚,又舒服,又心疼,又有点不舍,总之愿你一切都好,愿所有人都好

点评4:朴实的笔调写下了深刻的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这也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只有在爱的熏淘下才有这样感人的深情和温馨的场景。看完了,我充分的相信:奶奶一定是最爱你的。


007-1971-林海

你到底想要什么?

点评1:这种思考模式很有意思,有些时候试着用一用,确实能给人一种貌似豁然开朗的感觉。之所以说貌似,是因为,没有想明白,还是没有想明白。

比如,这世间的东西,并非非黑即白,也就是说,并非我不想此,我就想要彼,很多时候,是此也不想要,彼也不想要。

用你的第一段来论证下。每个人都不想要不健康的身体,但并不等于,想要锻炼换来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说,不健康的身体不想要,锻炼也不想要。

那人会怎么想呢?人天生就爱玩思维游戏。会想:一次放纵不会影响健康;今天再玩一次,明天就不玩了;我即使不健身,我依然是健康的;等等。

呵呵,看到了吧,想明白不想要什么,并不等于真的就弄清楚到底想要什么。

悲观如我,就算看得破,又怎能躲得过?高手如你,倒可以试试,然后反馈下。

点评2:把“我想要什么”转化为“我不想要什么”,一切问题就明朗了,这是很实用的逆向思维,对于“我不想要什么”分析比较详细,但是如果能以逆向思维为论点,举其他例子发散一下会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文章主题思想更高一个层次


007-1972-孙立宇

一个内向的家伙

点评1:首先内向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其次,内向的人只是不擅长跟很多人沟通,两个人沟通是擅长的。内向的人更注重思考别人的话的意思,在别人看来就会显得反应有点慢。内向的人常常处于一种被忽视的位置。这是我对内向的一点理解。你写的文章非常好,条例清晰,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偏内向的人,不应该让内向成为自己呆在舒适区的理由,要走出舒适区,这个观点给我一个警示。内向的人更要有作品,才能别别人看到。

点评2:你的内向看来不是一般的内向,我是一个非常外向的人,跟你正好相反!我也遇到过内向的朋友,其实就如刚有位朋友说的“要有独特的价值”!只要自己觉得没事,就完全没问题!不过健身是减缓你内向的一个不错的办法!你如果愿意尝试,可以大胆一试!谢谢你!


007-1973-杜亚辉

人家大脑都升级了,你还在拒绝洗脑

点评1:战友能够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很棒~当遇到来自外界的质疑和反对声音也没有动摇,而是更加坚定,更棒。在第一段,关于朋友问你是不是进传销组织,表达了两遍,是不是略有重复?关于文章的组织结构,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现实中的一次被误会的经历引出了论题。第二部分举了一个注意力的例子,第三部分举了个优先级别的例子。但是总觉得说服力度不够强。可能是论证的不够详细。如果能具体说出因为大脑的升级而为你带来的生活上的正面效果,可能会更好,谢谢。

点评2:战友很棒啊,能够想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能够在逆流中前进。希望你能知行合一,分享一句我今天看到的话 如果知道而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与君共勉。


007-1975-相聪

我们看到只是自己想看到的那个世界

点评1:不同视角看待的结果不一样,环境铸造一个自己,有时候会很无力,会被圈住,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走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样的,当眼中看到的是光明,那么世界就是光明。

点评2:我能体会到你的感受,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童年创伤,但是年龄太小我们无力抵抗这些创伤,就选择了遗忘来保护自己。后来那些敏感事件其实是引发了我们的对创伤的记忆,所以情绪会崩溃。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当做自己疗愈创伤的机会,直接表示出来自己当时的感受,与对方沟通一下,将误会解除,这样遇到下一次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不会再自我揣测了。最近在看亲密关系,推荐给你,自觉挺有治愈效果的。


007-1976-张宇岐

长期的威力

点评1:谢谢您的分享。

为什么复利重要?万物发展是复利积累的过程,复利离不开长期,长期是复利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复利?复利由三个要素组成:智慧(成长率),时间和资本。

如何利用复利?耐心,知识,注意力。具体建议是写作。

建议把标题的关键词改为复利,而不是长期。复利才是文章主旨。

点评2:为了看懂你的文章,我专门在网上搜了什么是复利效应,上面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他的回答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是“复利”。可见回报很高。但是要求摆正心态,强调坚持,读书写作也是一样的。希望我也能早日变成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总结

不得不说,经历了四次作业雨,战友们越来越优秀了。这一次作业雨中,部分战友随随便便就拿到了四五份点评,比如说:张红一战友、刘婷婷战友。真的让人佩服啊!另外战友们的文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大家一起继续加油!*´∀`)´∀`)*´∀`)*´∀`)

本次作业雨总计13位战友,1位战友围观,12位战友作业、点评全部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27班|01小组|8.21作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