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

中国式应试教育,美国是素质教育,这个说法对吗?

大牌教授不给本科上课,是中国特色吗?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招生标准那么高,真的是为了招到高素质人才吗?

到底什么样的美国学校,才值得你远渡重洋去留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威廉·德雷谢维奇,他在常春藤名校工作了24年,其中在耶鲁大学教书10年。从耶鲁大学离职之后,他开始演讲、著书立说,全面系统反思美式教育的弊端。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全美教育界的反思热潮

我们一直有种感觉,中国教育太失败,只知道搞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出考试机器。而美国大学是很多中国学生心中的理想殿堂,我们觉得别人家的大学才叫素质教育。这本《优秀的绵羊》告诉我们,这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对现状不满,而生出的天真的臆想

在本书当中,作者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想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

读本书你可能有三个收货。第一,通过美国教育界的亲述,对美式教育形成一个准确的认知;第二,对大学教育到底该给学生什么,生出深刻的反思。第三,能更科学的权衡海外留学这件事,不那么容易被各类留学机构蛊惑

我们知道常春藤盟校的的入学条件之困难,它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严重呢,常春藤大学几乎都是私立的、它们没有公立大学政府的补助,况且在成立初期就是为了给贵族子弟施之教导只为贵族服务,后来由于人民迫压,才开始招收贫穷家庭学生。但是由于私立学校收到的捐款在富人阶层手上(大家可以参照耶鲁人的儿女也是耶鲁人),这就导致学校对入学门槛有了要求,比如要会赛马知音乐懂体育,这就排除了大部分人

其实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是一样的,美国孩子从小做公益学画画去参见各种各样的比赛不是和中国孩子从小考试一样吗性质是一样的,美国孩子也是为了在自己的简历上能留下重彩才能进的了好的大学和中国孩子需要考高分结果相同。近年来大多数中产阶级崛起中国家庭生活条件开始好转,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往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里,醒着的时间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培训班的路上,更有甚者还有胎教,美名其说让自己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超过别家的孩子。还有很多比如衡水中学黄冈中学就像是流水线一样生产着状元,当然有部分家长开始逐渐厌倦起这种教学方式早期就有六个家庭远离北京去往乡村自己来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干活一起读书。世界上开始提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秀的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