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概念: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发展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论演说家的培养》,作者是:昆体良
近代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专著是:《大教学论》,作者是:夸美纽斯(形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著作)
现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原因是: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理论基础比较殷实,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科学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保罗·朗格朗
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的概念:教育者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系统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10、 学校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三要素教育者:教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的主体,发挥主体能动性;教育影响。
1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着哪几种不同观点: 四种: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美国的孟禄;劳动起源论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制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目的;制约教育的领导权、政权、经济和思想;制约受教育权;制约教育内容、结构、管理体制。
3、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4、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化民成俗,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意识,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舆论阵地)。
1、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特点)?教育应怎样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完整性
循序渐进;针对阶段特点进行,注意衔接;把握关键期,及时施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四要素:遗传:发展的基础、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重要的外部条件,尤其是社会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上起主导作用;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因。
3、为什么说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选择性和计划性。
1、教育目的的概念: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则的总体要求。它解决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
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历史上有过的观点: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性
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准确表述: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2、现代学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哪一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我国现阶段学制
3、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1902年 《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我国正式颁行的第一个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1、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哪几个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和持效性;个体性与集体性
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2、一位合格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职业道德:厚德;知识素质:博学;能力素质:多能;身心素质:良好
3、学生的特点(本质属性,现代学生观)
主体性;发展性;完善性;个性化
4、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民族平等、合作对话(平等合作);互尊互爱、和谐亲密(心理相容性);
互享互创、教学相长(互利互惠)
5、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胸怀教育爱,以情感投入缩短学生之
间的心理距离;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建立威信。
1、课程的概念:课程是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综合及其进程安排,包括教学科目、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和有意识地组织安排的教育环境的总和。类型:内容属性: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课程设置形式: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存在形式:显课程和潜课程(美国杰克逊最早提出,杜威最早涉及此课程研究);课程开发主体:国家课程(一级)、地方课程(二级)、校本课程(三级)。
2、新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有哪三种?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
3、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本身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用心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关注继续发展。
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是什么?
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结果性;过程与方法,程序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性
6、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有哪几个?
3个: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7、我国第八次课改中,新课改决定实行哪三级管理?
小学: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新课改倡导哪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2、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一般)任务包括哪些?
双基教学:引导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正确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3、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规律)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哪些?能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科学性与思想相统一原则(基本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启发性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是首创者和实有者
5、启发性原则、直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理解。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哪几个?哪一个是中心环节?
备课;上课---中心环节;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
7、教师应如何备课?
三方面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能够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讲授法谈话法(口头问答,师生之间)讨论法(生生之间)
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发现法参观法
9、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远距离教学、合作学习;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10、班级授课制: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种课程。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1、两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接受式与发现式
12、一趟好课的基本标准(要求)有哪些?
理念科学、内容正确、方法适当、组织得当、目标明确、语言清晰、
积极性高、效果优秀
13、教案编写的两个重点:教学目标、教学进程
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行为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2、个体思想品德由哪几个要素构成?知、情、意、行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进行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个体思想发展需要与原有思想水平之间的矛盾
5、现阶段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主要有哪些?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执行统一原则);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与对比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含义理解。
7、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途径:教学(课堂教学):专门途径是德育课程教学;基本途径是其他各科教学;班团体活动;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心理咨询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榜样修养锻炼奖惩制度。要能结合材料分析
9、说服教育法、陶冶法的含义
1、一个班集从刚组建的班级群体成长为班集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组建阶段:班主任管理为主;初步形成阶段:班主任、班干部共同管理;集体自主活动阶段:学生自主管理
2、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组织、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面向所有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进行操作评定、评语(客观,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反映个性;简明具体,尽量运用第一人称)
3、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三类学生的工作: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
4、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四方面:确定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形成集体核心;建立与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组织、开展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