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

方向3:物联网操作系统:

通过收集个人数据驱动家庭里的智能硬件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1张图片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product

在经过了激烈的团队决议以及导师刺激后,我们最后决定提取数据收集的灵感,走向一个新的方向:智能硬件操作系统。

我们希望能够收集并分析用户的行为,来控制家庭中的智能设备。

举个例子,我们通过你的网络足迹和运动量发现你有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一天,会在你回家的时候准备好适于放松的光线环境,温度,以及环境音乐,同时在流媒体应用上自动准备适于放松精神的内容。如果我们知道了你会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也会提前准备好适宜的环境以及相关的内容。

让你的家能够根据你的心理环境,功能需求,自动调整自己。

听起来还挺不错的对吗?我们也这么觉得。

智能家庭的操作系统,多大的一个命题。这里有很多的可能性,但是也有很多很多坑。

又经过一了一轮调研,发现想要向家庭引入智能硬件的操作系统是件难事,要从引入智能硬件开始。你知道的各个大厂都在不遗余力地干这件事,Apple TV, Chrome cast,Nest,Amazon Echo,各种盒子,各种无线路由器,各种智能照明系统,为了引入自家蠢蠢的智能系统,挤破头想把自己的硬件放进消费者的家里。不得不承认,如今要想做家庭智能操作系统,必须先有硬件平台,单纯的软件平台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大公司收购。

我们讨论出来这样的结果用了整整两天,团队一筹莫展地讨论着要从什么硬件切入。想到了光照,音响,室内温度和湿度,甚至是浴具。但是由于团队内缺乏硬件工程师,我们的实现部分和商业分析部分完全没办法进行。在这种焦灼的状态下,开诚布公的大家各自表态:有人决定继续完善智能操作系统的产品设计,有人打算完全放弃和智能家庭有关的方向,有人打算继续保留智能家庭的概念。

团队又一次陷入了分崩离析,而距离最后的DEMOday只有两天了,各忙各的状态再一次降临。

我们在晚间的团队例会里,向导师略显沮丧的介绍了我们的进展。

导师:“嗯嗯,我了解,你们这个组其实是可以成事的,是你们每个人的元素有些过于强烈,可能是你们组工程师比较多的原因,我还没见到哪个组的前期调研能到这种水准。”

导师:“啥话也别说了,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对这个方向还感兴趣吗?”

几个人在智能家居这条过于宽广的道路上走的实在辛苦,纷纷面面相觑,把头摇了起来。

在具体阐述问题后,导师果断传达:如果还是按照这样的进度,你们在demoday是拿不出pitch的,赶紧换方向。

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各位在短暂沉默后还是打算减少沉没成本,马上开始新方向的探索。

我们在白板分别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背景,专长,做过觉得最牛逼的事。然后开始从团队组成出发去开脑洞想心得方向。1个小时以后我们,一个崭新的方向出现了,这个方向结合了团队成员的长处,目标人群非常精确,产品思路相当明确。得到了这样一个新方向后,大家都知道了自己在做什么,相互之间能够舒畅的沟通,突然间的就进入了超高效模式。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2张图片

在方向三上我们得到的收获是:当团队里产生了纷争,平等讨论,集权决策是提高项目进展速度的重要手段。留下讨论问题的余地,但是要及时的把军心统一,能够快速的拍板做决定。这样的一群人,才能是为了统一目标奋斗的队伍,而不是一群畏首畏尾的乌合之众。

方向4:电话系统服务方案:

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人用电话接入更有效的互联网服务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3张图片

the logo of the project


Real use case of the project

方向四具体的项目内容我会在下面一部分介绍,这里讨论团队动态。如上文所提,现在团队进入了超高效运行阶段,大家按照项目需求,开始着手完成自己部分的内容。精通网页开发的Samip同学,发现自己在这个阶段提供不了啥帮助,他开始向之前的方向做工作,情绪也变差了。

术业有专攻,及时调整心态

在项目方向已经完全确立,只需要要持续的投入时间算出数字、搞定遣词造句、完成幻灯片、排练演讲即可。所以在这个阶段工程师小哥们没有很多事做,而习惯于为团队付出的Samip同学在这个阶段turn 没事做,因此焦躁了起来。

另外一个工程师Avi很好的适应了没有很大工作负荷的状态,轻松的在会场里和小伙伴们攀谈,等待着最后的Demo时间。

在方向四上我们得到的收获是:有人忙碌有人轻松的团队确实容易给人一种涣散的感觉,产生危机感很正常。实际上这种团队动态的变动,是团队在不同工作阶段的必然过程。团队成员们在明确的知道团队方向的同时,信任队友,把工作留给专业的小伙伴完成。即使参与问题反馈,注意留心自己的部分。

在最容易爆发问题的收尾阶段互相信任,及时的调整心态,这样整个团队才能保持前进。


协同运行的10个自查(when things go smooth)

http://www.wandoujia.com/eyepetizer/detail.html?vid=2244(工程师的悲伤)

1.在急着开会前,你理清自己的思路了吗?

2.做出自己的选择前,你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了吗?

3.开始工作前,你知道怎样以最快的方式找到你的队友吗?

4.你和你的队友是否知道明确的任务截止时间?

5.在工作中,你有没有试着通过原型来确定大家对你工作进展的意见?

6.在聆听他人的工作内容是,你有没有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7.在不知道某项工作的紧迫性时,你有没有盲目的工作?

8.遇到矛盾时,你有没有专注于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与人作对?

9.你有没有为最终成果准备多个备份,想好特殊状况下的应对方法?

10.你有没有和你的队友一起尽兴开怀?


Demoday

再经过一晚上的鏖战后,Demoday如期而至。

然而,我睡过头了。

清晨清醒后看到自己的手机上已经被打爆(截图),呆坐在床上,瞳孔放大,简单的计算了一下时间:收拾行李(要退房)、带好资料、准备西装、跑步到会场。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4张图片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5张图片

“我可以的!”

立即疯狂开始准备,前往Media Lab 。拉着箱子,背着背包,十分狼狈的到了已经全体正襟危坐的会场。

由于我的迟到,演讲的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排演,这让我简直自责的不行。不过还好我们团队最后的演讲状态还是非常棒的。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6张图片
The demo day pitch

Pitch day的视频在这里,欢迎大家组队学习~
https://www.dropbox.com/sh/7r7p3dgqqvunk52/AAA6K5l9PcNG7y4vWGq7cK3Sa/02%20-%20Bootcamp%20Demo%20Day?dl=0


散伙饭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7张图片

Guess which one is the author?


Pitch的时候具体问了什么样的问题,有怎样的临场回答,你可以在demoday视频里慢慢观看。

Pitch完毕,来到午餐会,大家交流感想,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回到会场就是颁奖环节,本次活动的前三名分别被

[互联网婚礼策划平台]

[一滴血测出癌症]

[电话服务对接设备]

从我的个人观察来看,对于这些实在是太初期的项目,投资人似乎心中有两个权重:
1.团队是否靠谱2.创业的方向是不是符合潮流.
不妨带着这两条观念,再回看之前的几个Pitch演讲,假设自己是投资人,要让投资收益最大化,你愿意选择哪个团队呢?


关于我

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_第8张图片
Me with the fellows.

我就是当时团队里的hipster设计师,不过在国内,我是上海一个读土木工程的本科生。
担当起设计师的工作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容易的差事(尤其在展示权重很大的bootcamp中),但是我一直做的不错。让我更惊喜的是我在这个工程中体会到的快乐,设计产品时感受到的兴奋,每每想起都能让鸡皮疙瘩爬上手臂,笑容爬上脸颊。作为设计师儿产生的成就感,是我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
你知道我当初申请bootcamp的时候就是凭借还算不错的产品设计入选的,这样的正向反馈有一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因此在再三的思考后,我在回国后完成了两件事。
第一,将我司的实际管理和运营交给另一个同学,我自己则开始全全负责产品和设计部分。
第二,我决定回国以后开始准备转向交互设计方向学习。

END


宣传所说非虚,这的确是一次将给你的生命带来改变的历程。

这里有除非你在场否则觉得听不到的演讲,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青年,站在科技与文化前沿的创业项目。

对于我来说,这次MIT的学习经历对我意义重大,我的创业公司在回国后也得到了融资,我也找到了自己后10年的追求。

如果你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在思考要不要去的话

别犹豫了。Jump in now and be with us. It will change your life.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前面的背景介绍和前期fighting 也很精彩~

在MIT学习创业 第一部分
在MIT学习创业 第二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MIT学习创业+团队怎么不撕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