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级渣男是啥样?《火车上的女孩》

在这节车厢其余乘客眼中,她显得再普通不过:她的举动跟别人并无二致——搭火车通勤、制订日程、处理各种琐事。

早上8:04—傍晚17:56

日复一日

瑞秋每天早晚在固定时间搭乘通勤火车上下班。

她熟知火车会在同一盏信号灯前停留,让她得以透过车窗,窥见路旁15号住户的后院。

她对这户人家的生活渐渐痴迷,甚至给男女主人分别取了名字:“杰丝”和“杰森”。

在瑞秋的想象中,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璧人,恩爱甜蜜的夫妻。

她无比艳羡,又满怀妒意。

直到有一天

瑞秋从车窗里看到了15号住户异常的一幕。

一分钟后,火车重新启动,但三个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过去她只能从车窗后窥视陌生人的生活,而此刻,她与他们,开始有了紧密的交集。

瑞秋不再甘心只当一个搭火车经过的路人……


其实瑞秋不是“杰丝”和“杰森”的路人甲,“杰丝”真名梅根,是瑞秋前夫汤姆的现任情妇。不,应该说汤姆是梅根的情夫之一。

瑞秋和汤姆曾经情投意合,瑞秋在无法怀孕后倍受打击,开始酗酒,汤姆利用瑞秋喝酒断片的习惯,让她以为自己是个很不堪的人,使其精神几乎奔溃。

与此同时,汤姆与安娜偷情,在被瑞秋识破后,迅速离婚,安娜上位,产一女伊薇。

安娜忙于照顾孩子,无心床弟之事时,汤姆又勾搭上梅根,两人均是风流之人。梅根意外怀孕想找汤姆说清楚后,却被汤姆杀害。

事情本来并不复杂。

可是瑞秋酗酒,警察对瑞秋有偏见,证词不被采信。加上因为一次火车上眺望,瑞秋认为梅根的情夫是她的心理医生,而且瑞秋经常断片,很多细节想不起来,导致情节扑朔迷离,真相难以揭晓。

最终瑞秋和安娜知道了真相,她们嫉妒对方,却同病相怜,两位女士互相配合,报了警也杀了汤姆,并互相作证,逃脱责任。

故事的结构极为精巧,不逊于《解忧杂货店》。

本书为日记体,是瑞秋、梅根和安娜三位女士的日记,没有分成独立的三部分,而是为了剧情需要相互穿插。读完一遍,有点乱,我特地理顺了一下:R(瑞秋)、(M)梅根、A(安娜),括号里是日记的时间:

R(2013.7.5~7.10)→M(2012.5.6~9.25)→R(2013.7.12~7.14)→M(2012.10.62~10.13)→R(2013.7.15)→M(2013.1.10~2.8)→R(2013.7.16~7.18)→M(2013.3.7~3.8)→R(2013.7.19~7.20)→A(2013.7.20)→R(2013.7.21~7.22)→M(2013.3.21)→R(2013.7.22)→A(2013.7.22)→R(2013.7.23~8.1)→M(2013.6.13)→R(2013.8.3)→A(2013.8.3)→R(2013.8.4~8.7.22)→A(2013.8.7)→R(2013.8.7~8.9)→M(2013.6.20)→R(2013.8.10)→A(2013.8.10)→R(2013.8.12~8.13)→A(2013.8.13~8.14)→R(2013.8.15~8.16)→A(2013.8.17~8.18)→R(2013.8.15~8.18)→A(2013.8.17~8.18)→R(2013.8.18)→A(2013.8.18)→R(2013.8.18)→M(2013.7.12)→R(2013.8.18)→M(2013.7.13)→R(2013.8.18)→A(2013.8.18)→R(2013.8.18~9.10)

分析这张图可以看出,梅根被害的日子是2013年7月13日,查出真相的日子是2013年8月18日。

瑞秋的日记是主线,内容最多,日期跳跃较少。

梅根的日记从2012年开始,属于背景补充部分。

安娜的日记则主要从另一个侧面补充瑞秋。

瑞秋从凶杀案之后时间节点倒退,逐渐逼近真相,而梅根在凶杀案之前向现场推进,渐渐走向生命终点。当前后两个时间节点相遇,真相大白,小说高潮迭起却也接近尾声,这时凶杀过程和推理归一,前面很多谜团才全部解开。

前面,有N次梅根偷情的描写,却不知道男主角是谁,本来以为是心理医生,直到最后才知道,那是汤姆。

尽管记日记的是三位女性,但是真正的主角是这位汤姆,英俊暖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扯谎精,如果没有他,瑞秋不会沦落至此丢了工作几乎被人当作神经病,梅根不会被杀,安娜也不会成为寡妇。汤姆绝对称得上骨灰级渣男。

小说不仅结构精巧,情节也相当引人入胜,拿起便再难放下,值得一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骨灰级渣男是啥样?《火车上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