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1张图片
图片  网络

战争片一贯的走势是不余遗力地表现敌军之残酷狠辣,极尽所能褒赞我军之英猛刚毅,正义与胜利是永恒的人类荣耀,上帝的国终于在踏破铁鞋之后于燃烧的荆棘处降临,希望的曙光重新闪耀在狼藉的人间,和平与宁静指日可待。这是战争片内核意义表达所必须借助的形式,尸横遍野的惨状是为了铭记和深省,举旗呐喊的雄姿是为了怀念和致谢,烽火连天的壮伟是为了震慑和悼痛,所有这些都在传达着一种泾渭分明的正义与视死如归的勇魄,鲜血淋漓的森林和城市自然昭显着反战的沉痛呐喊,人性的善恶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也成为值得悲悯的催生产物,这些都是一般战争片比较明确的定位,所有的战争片都应该是反战片,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冰火之峙。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2张图片
图片  网络


但也有一些非主流战争片不按套路出牌,它们剑走偏锋独辟蹊径,以另一种角度和方式呈现出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之下其他的一些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在鼓乐震天的大舞台上容易被只关注主流剧情关键台词的人们忽视和错过,它们藏匿在打不到灯光的舞台暗角之处,浑水摸鱼地等着历史的谢幕,而后在偃旗息鼓之时也悄无声息地随众而退,就像从未存在过一般。



《五月的四天》即是这样一部边缘化战争片,它以新颖别致的角度开掘,展示出战争的另外一种残酷的非主流面目,这样的直观揭露令人诧异之余又不禁陷入无言的沉思之中。在战争里,正义是一个巨大的群集概念,其没有办法具备完整的具体性,同样,邪恶也是一个巨大的群集概念,也没有办法归属到每一个个体,因为人性,是一个比战争,比大海,比宇宙更深不可测的概念。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3张图片
图片  网络

《五月的四天》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德国电影,影片改编自同名俄国小说,同时也是取材自真实事件。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结束前四天的残酷故事,一支苏联军队占领了德国一所海边的孤儿院,他们留下8名士兵驻扎在此,执行阻拦逃匿德军和抓捕俘虏的任务。十三岁的孤儿男孩彼得既是这家孤儿院院长的侄子,也是一个幼小的纳粹童子军,他与苏军面前单刀匹马地对峙,即使被俘也毫无怯意。苏军军官及士兵将彼得作为战俘软禁,但并未对他恶意相待。



与此同时,一支德国军队则驻扎在海边,他们不敢与苏军交战,一直藏匿在树林和海滩等待离开的时机。孤儿彼得虽然年纪小,但却一直怀着一颗炽烈的英雄梦。他渴望战争,崇尚武力,所以在一开始,他就对苏军有一种剧烈的仇视和敌对心态,对自己身为一个德国士兵而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彼得是整部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贯穿线索,可以说整个事件都是彼得亲眼见证与亲身经历的,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将战争看成是非正即恶的简单游戏,苏军是敌,德军是友,战争就是一场酷烈果狠的对决。



所以彼得想要挑起德军与苏军的对战,他抓住机会偷跑到海滩与德军告状,告诉他们有关孤儿院里苏军势单力薄的现状,希望他们能够前往孤儿院消灭苏军。但令彼得失望的是,德军并没有如他所愿来攻打孤儿院,彼得不禁认为他们是懦夫,而苏军军官告诉他,他们只不过是想要活着,每一个战争中的人都只不过想要活着。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4张图片
图片  网络

孤儿院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德国女孩安娜,她是彼得喜欢的姑娘。在苏军占领孤儿院时,安娜为免遭侮辱而一直躲在阁楼里。但后来还是被苏军发现。院长将安娜的长发剃短,但还是有一个苏军士兵意图侵犯安娜。苏军军官却严令制止了这位士兵,并将安娜带回房间保护着。悲悯的人道主义在这位苏军军官身上显现出来,当安娜惊慌不已时,这位年迈和善的军官对她友好温柔,施以援手,莫不令人感动。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5张图片
图片  网络

8位军官与孤儿院里的人们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他们与孩子们游戏逗弄,与院长交流,安娜甚至还与苏军军队的话务员恋爱了。而苏军军官也在直率敢为的彼得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他与彼得聊天,对他倾诉了自己对在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深切怀念。苏军军官对彼得来说本来是水火不容的敌人,而在一开始他也确实是这样对待他的,而如今两人之间似乎消除了那层国界与战争的分界线,此刻他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人类共同的感伤与悲痛。彼得看着这位如父亲般慈善的敌军军官,想到在这个孤儿院发生的种种无法理解之事,对原先深信不疑的战争开始感到了困惑。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6张图片
图片  网络

法西斯投降的消息终于来到了,所有人都欢呼雀跃,不论是孤儿院里的普通德国民众,还是离乡背井浴血奋战的苏军军队,都为即将到来的和平生活感到心花怒放。经过这短短四天的相处,苏军已经与这个孤儿院熟悉与亲密了,在他们之间,敌意和隔阂已经不再,大家的相处就如同朋友一般。这种难以言尽的关系,不能以审慎逻辑的理性来评价,只能以人类普遍共通的人情与心味来感受。在战争的大图景上,他们是战败国与战胜国的对立,但在人性的星系里,他们只是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两颗平等的星球。



与其说他们是在为了战争胜利而荣耀,不如说他们更多是在为战争结束而快乐。然而正当他们在为将要重获美好而欣喜时,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却残酷地发生了。这支苏军军队的上级带领着80位军队来到孤儿院与他们回合。苏军上尉对自己的下级与德国人的融洽相处感到不满,他不怀好意地挡住安娜,意图侵犯她。那位苏军军官做出让所有人吃惊的举动:殴打了上尉阻止了他对安娜的猥琐行径。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上尉,也将这8位苏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7张图片
图片  网络

8位苏军士兵中有一位决定放弃抵抗,想要回到上级部队里,却被那些翻脸不认人的士兵部队无情地射杀了。其余7位,联同原本躲藏在树林也闻讯赶来支援的德军部队一起,为了守护这个孤儿院,在最后的时刻,化敌为盟,打响了胜利之夕一场力量悬殊格局奇特的残酷战役。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8张图片
图片  网络

这个故事最让人匪夷所思又感慨万千的部分,就是这8位苏军士兵不是死在德军的炮火下,却是在宣布胜利之后死在了自己军队的坦克枪弹之下,而且是为了保护德国的民众,而原本代表着正义的苏军上尉,却反而展现出自己邪恶卑琐的魔鬼一面,其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向自己并肩作战的朋友开枪射击,这种可怕行径和恶毒嘴脸,相当令人震惊。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9张图片
图片  网络



《五月的四天》不论在选择的角度或是切入点上,都别具一格,它关注的,是战争中的人性。8位苏军对德国孤儿院的舍命捍卫,苏军上尉将德国民众视为战败的俘虏玩物,男孩彼得对战争的英雄化幻梦,所有这些都只有在战争这个大前台上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战争中,人与人似乎被划分成不同的物种,只存在你死我活的厮杀和践踏,根本不能够有任何共存的余地。苏军上尉认为德国民众就是另一个物种,是可以肆意凌辱的而且对此不需要感到任何有悖道德的羞愧,对他们来说,战争的另一方就是低等动物,是无知无觉的植物,是无痛无情的物体,不需要对其产生抱歉或者悲悯。那么在德军中,自然也绝对会有类似的想法,对于全球来说,其实也大同小异,南京大屠杀,清洗犹太种族政策,这些都是战争一方将战争另一方视为禽兽之后出现的行径,因为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对价值观念的颠覆,对人道主义的灭窒,对绝对归属和界限的宣昂。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10张图片
图片  网络

影片中彼得是贯穿全影的中心人物,因为彼得是一个执拗的德国童兵,他小小年纪却对军队战争法西斯就有强烈的倾慕和向往,这无疑也是令人感到难过的,试想,如果战争没有结束,他将势必成为一个凶残冷酷的纳粹兵,战争已经危及到了幼小的心灵,不仅在生理上,更是在心理和价值观上,这也是此片一个令人深思的点。彼得从开始时懵懂无知地盲目追寻战争,然后在与苏军相处中渐渐对战争迷惑,到最后亲眼看到苏军为了保护他们而自相残杀死于回家前夕,战争以一种血腥的真相呈现在他面前,也呈现在观众面前。真正优秀的战争片,都应该是反战片。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_第11张图片
图片  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