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1张图片

根据国家2015年出台的“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的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住建部及环保部同时下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要求》中提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不但要消除近期黑臭现象,而且要求远期建立长效机制,标本兼治,保证黑臭现象不反弹,让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根据国家的这些要求,结合鞍山市水体的实际情况,怎么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黑臭水体,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造成水体黑臭,我们治理的目标又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鞍山市水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的各种工作目标,来保证最终实现“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什么是黑臭水体?“水十条”中给出的定义是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称为黑臭水体。目前国家对黑臭水体的检测指标有四项,包括COD指标、透明度指标、氧化还原电位指标及氨氮指标。四项指标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即为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体缺氧导致,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污水直排,溢流污染,生态破坏。
黑臭水体产生是怎么造成的,主要来源三个方面:内源污染、外源污染及水体生态功能丧失。内源及外源污染是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因素,如果治理好内源与外源污染,水体生态功能就会自然恢复。那么什么是内源污染、什么又是外源污染,又是哪些因素造成这些污染的呢?内源污染就是河道底泥沉浸、沿岸的生活垃圾排放及腐败的水生动植物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外源污染是包括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径流(或叫面源)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其中径流污染是被我们忽视的一种主要污染源,它是指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雨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流进河体内造成的河体污染,是发生在整个空间范围内的污染问题,污染排放的途径及排量具有不确定性。简单地说,就是雨水管道内流进的污水排入河体,包括阳台洗衣服的污水、刷车行的洗车污水、路边大排档的污水及初期雨水冲刷道路泥土等对河道造成污染。
知道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来治理并控制好这些污染源呢?根据2016年9月住建部下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指南》中提出的“控源污染、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要求,虽然黑臭在河里,其实根源在岸上,关键在吐口,核心在管网。我们想要最终达到青山绿水的目标,就必须消除内源污染及外源污染;首先近期必须治理的是内源污染,为了保证稳定良好的水质,中期及远期的主要工作则是要消除外源污染。
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可向以下两个方向拓展:
一、迫在眉睫,应马上行动,采取措施,立即解决内源污染问题。
我们之前提到内源污染的三个主要问题是河道底泥、沿岸的生活垃圾及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要治理好这几个问题,应分出轻重缓急,使治理工作合理有序,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规划落实。
㈠做好河体各个排口的调查。
1、调查排口的类型、尺寸、污水来源。
2、掌握排口排放的水量与水质特征。
3、掌握是否有水体倒灌的情况。
㈡通过排口的调查,首先应解决排口的溢流问题。
1、改进现有截流井设计,通过增加闸门、水位仪监测来智能地进行调节,引导污水及初期雨水进入到污水截流干管中,使中后期雨水进入河道,避免旱天污水外溢的情况。
2、对私接的排水口进行封堵,排水口的治理是“控源截污”措施中的重要环节,是河道水体不被外源污染的关键。
㈢对河道现状进行整治。
它包括河道底泥的清理、自然河堤的护砌、河岸周边的环境建设。对河道采取立体全方位治理,可避免因雨水冲刷造成的河道底泥沉浸及生活垃圾对河道的污染。
㈣如果污水厂建设在河道的下游,可以考虑通过铺设管道将处理后的水调回到河道的中上游,为河道提供稳定的生态补水水源。
㈤做好河岸线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好河道的水深和流速,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㈥逐步构建和完善“管网、泵站、处理厂、河道体系”一体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长治才能久清。
二、建立长效机制,综合整治外源污染,巩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黑臭在河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治理好城市管网,是巩固黑臭治理工作的根本。建设治理好城市管网,首先要知道城市管网目前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逐步地进行改进。对新建设的城市管网应提高建设标准。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应统一,应由一个专业部门进行统筹安排,不应多部门管理,避免各区排水管网规划建设的分散,形成了“多头建、分头养、无人管”的局面,从“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从分段管理到管理一体,从末端管理到全过程管理。管网的改造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一件事一件事地干,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综合措施及建立长效机制。
管网的建设及改造也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分出近期、中期、远期的工作目标,根据制定的目标,计划好每期的工作任务。我觉得大体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㈠做好城市排水设施普查工作
“情况明,家底清”是制定技术路线和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条件。普查工作应该交给了解城市管网的一家具有技术、设备、责任心的专业队伍进行,想要查清全部的管网情况很难,需要普查工作者长时间的、系统的、实地的调查。
1、普查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和周期性工作,现在是在补课。查清管网存在的结构性及功能性的缺陷,重点查明地下水等外渗水渗入情况,普查工作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检查井及雨水井的位置、数量、尺寸。
(2)管网的总长度、污水管线的长度、雨水管线的长度、合流制管线的长度,管线建设的年代、目前运行状态、老化程度、水流方向、汇水区域。
(3)排水吐口的调查,所有排水吐口的类型、尺寸、结构形式、污水来源、水量及特质、有无河水倒灌现象。
(4)排水管线存在的缺陷及问题。
(5)雨污混接情况调查。
(6)污水厂收集污水区域、水量、COD浓度。
2、通过调查,了解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清楚了管网存在的问题,就能确定好改造方案。
目前我市排水管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截流干管一般埋置很深,普遍低于周边河道水位,由于结构的缺陷及排水口的不完善,造成大量地下水及外来水渗入管道,部分排水口在现有河面以下导致河水倒灌,形成“雨污不分”、污水处理厂“清汤寡水”的乱象。
(2)雨污分流程度较低,即使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现象也较为严重,雨水、污水不能各行其道。
(3)排水管道养护问题。由于养护主体有多个部门,有些部门对管道养护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管养工作滞后,除了不能及时发现排水管道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外,由于清掏养护的不及时,存积在管道中的淤泥雨天只能够进入河道。
(4)城市管网老化程度较大。三城区管网总长度800公里,其中上世纪60年代之前建设的管网有150公里,占总管网的19%,“跑、冒、漏”现象经常发生。
(5)截流井没有完全起到截流作用。我市截流井形式目前有两种,一种为截流槽形式,一种为挡墙封堵形式,两种形式都不能很好地起到截流作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截流槽位置的设置距排放口较远,并且没有设置观察及检修井,无法定期清除截流槽内的淤泥,也不易发现截流槽淤堵,只能通过污水外溢到河道时才能发现。
②封堵式截污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并且减小了排放口的截面积,暴雨时增大了雨水排放时间。
以上这些问题久而不治,就会以排水口“常流水”及水体黑臭来表现,也会以城市道路的塌陷来“报复”。
㈡根据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所有排放口的截流改造工作,保证污水无法外溢,保证河道水不倒灌。
2、继续加大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最终实现小区及企事业单位源头雨污分离。
3、对老化程度较大的管网进行有计划地翻建。
4、加大城市管网养护经费的投入,制定施工养护及验收标准。
5、统一排水管理部门,应由政府一个部门来管理,真正将排水管网管理起来。
6、实现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一体化,五位一体会给城市创造巨大的价值,应赋予排水企业应有的管理地位。城市排水系统在创造城市环境价值、社会效益和直接间接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排水系统极其复杂,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运行管理难度很大,其发展需要深刻地融入地方政治、经济和民生发展之中,需要地方政府政策、资金的倾斜。
㈢做好河道沿岸村落的排水规划及建设。
应结合海绵城市及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河道沿岸村落排水管网建设,保证沿岸污水及初期雨水能够有序地进入到城市主管网中。我市今年整治运粮河工作的方案中,应考虑沿岸丰盛堡村及南地号村的排水管网问题及沿岸三处主要的城市排水吐口改造问题。
外源污染治理的核心是管网,管网的核心归纳起来就是四个方面:一是管网普查,所有排水工作计划的基础;二是管网养护,保证管道良好运行;三是管网建设,逐步解决管网存在的问题,逐步实现全部雨污分流;四是大数据管理,建设智慧水务,最终将实现污水可控、可调度,可以根据需要输送到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对所有泵站、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建立中控调度中心,对所有管网的运行状态、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模拟不同程度的降雨对城市道路的影响,构建可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最后图解全文的工作思路。



关于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鞍山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