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7月16日
地址:昆明 大溪地
主讲人:戚贤、张宇、雷娟
0083组一直散发着单兵种作战与团队作战的精神,这一次组长戚贤以变形金刚矩阵的方式打响了0083组的第一场,在与戚贤合作的过程,她对小组成员的支持,以及在《死亡诗社》中全元素的解读,我们从选电影,ppt的制作,课件内容的讨论,补充,小组成员鼎力支持,论文参考,和大家一起学习是一件很酷的事!
第一部电影:《死亡诗社》戚贤,张宇
一开场张宇讲故事的ppt,深刻的卷入了自己的反思。
故事开始前:
你们心中,好老师的定义是什么?
你们心中,好老师的定义是什么?
电影讲主线(基丁与尼尔)
基丁这个角色是故事核心,此外有尼尔、陶德一条主线,以及诺克斯这条故事线(主要讲少年的情窦初开)。
【第一幕】
入学仪式上的众生相
威尔顿学院关键词:
全美最优秀预备学校
1859年(100年历史)
75%常春藤入学率:传统(tradition)荣誉(honour)纪律(discipline)优秀(excellence)
关键人物:
自豪感始终写在脸上的【学校校长】
内敛、温和、稍显谦逊的【基丁老师】
优秀哥哥阴影下的
【陶德】
拥有严厉父亲的
【尼尔】
【第二幕】
语文,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
一代又一代,时代在变,外界面对的挑战在变,但少年心中的能量和心之所向却没变。
死亡诗社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成立了,一本诗集、一个故事,成为了两代点灯人之间的那根线。
诗歌的神奇就在于,开始可以仅靠好奇心的趋势而被接近,一旦产生碰撞,便会自发光、自发热,历史的车轮也再次转动。
【第三幕】
我们有否尝试过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第四幕】
“内战”的陶德
迸发激情的尼尔
【第五幕】
沉默的背后,或许是一直野兽?
【第六幕】
学校的目的?
【第七幕】
控制的父亲
【第八幕】
不是意外的意外!
【谢幕】
我心中从此种下的种子
是你的荣誉!
在尼尔事件上,基丁到底有没有责任?点灯、启发,与现实之间调校的重要性在此体现?
站在学生们的立场上,该怎样选择?或者说,是否有得可选?
卡梅伦是早熟,还是早慧?
彩蛋?
为什么是死/Dead?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乔布斯
你的时间有限,别浪费生命过别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束缚,因为那是别人生活的目的。别让其他人的不同意见压过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勇于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它们其实早已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除此以外都是次要的。
戚贤:
走到人生的这一刻,内心所向与外界期望,到底哪个因素占比更大?
心理学层面的解读
客体关系、经典精神分析…...
【点灯人—— 基丁老师】
1.不是高高在上的,与学生有情感的链接
2.健全的人格,自体发育水平良好
(幽默感、力量感)
3.对于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4.懂得并擅长做接口,加上长期的接纳与引领的过程。
5.过硬的技能
(浪漫主义+理性)
……
【对尼尔的分析:璀璨的登场,但最终倒下了。】
1. 在符号化的层面握有一手好牌,完美学长。
2. 没有足够的人格回旋空间。一个人遇到艰难困苦时的应对方式可以看出他的心理运行机制,因为遇到困难时需要人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
3.好的内部客体没有建立起来。人格是内部客体经验和幻想的最高集合。
4.一个被符号化关系切割了的羸弱自体 。无法在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形成强有力的主体感 。
5.没有将自己的破坏欲和活力活出来。因为父亲没有给他犯错的机会和纠正错误的空间。 (卡农式的父亲是怎样的?)
6.在超我及本我的双重挤压下,自我功能太薄弱了。
【对尼尔的分析——尼尔的父亲】
1. 抑制性客体
2. 全能控制
3. 人格缺陷。需求都是口欲层面的——摄取、要求。别人满足了他就觉得爽,别人不满足他的需求就不行。一切都得按照他的意愿来。
1. 力量很弱
2. 母子关系是亲子关系中最原始的一级。母子关系的品质关键在于母亲的品质,主要是母亲的人格。
3.病态的爱与不能分离的绑架----原始依恋。
【 陶德的分析】
开始弱弱的存在,但最终却璀璨的站起来了。
孩子内在转化机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会产生不同的客体经验和心智结构。
自恋发展水平高的核心就是持续保持生命的活力,包括好奇心、好学心、行动力,最终沉淀下来就是情趣。
对这种孩子教育关键是要看他的心灵能否成长起来。当心灵成为扎实的基座,纤细、聪明的心智就能在上面充分的施展拳脚。而心灵的成长关键在于审美能力的培养。
内倾思维型,在得到良好灌注之后,自恋发展水平、个性化明显增强了。
兴奋性客体——基丁,尼尔
【对诺克斯的分析: 全片中最幸福的一个人,一见钟情把所有防御都解开 】
社会化的核心指标就是建立关系的能力 。关系意味着资源的建立和开发,这需要足够的心智来进行推动,良好的关系是有边界、有空间感、有生长性的,这需要你的心智是开放的、链接的、合作的、分享的,充满希望和担当的,最终我们将在关系中遇到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
成熟的过程:整合的能力,外在资源与分化中的突破性整合
第四级:高级社会化资源,高中时期开始的恋爱经历以及合作关系。
基丁老师从“坚持自己的信仰,寻找自己的声音”到对尼尔从事戏剧的鼓励,到他大量引用梭罗的言论来看,基丁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自由,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孩子们的心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他的教育理念超越了民主教育,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用自己本身的心灵之光照亮并点燃了孩子们。
尼尔的死与其说是死于基丁老师的影响,不如说是死于专制的家庭教育的束缚与尼尔觉醒后追求理想的冲突,死于尼尔身上的艺术气质。尼尔对戏剧艺术充满了狂热,而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倒退性的,艺术家非常重视突然的亢奋,相信鬼神,神化自然,情绪变化如同古人,渴望颠覆一切不利于艺术的环境。艺术家本来就是一种已经停滞的生灵,因为他停留在少年儿童时代的游戏之中。因此,在他和同时代人之间往往会发生剧烈冲突,要么在忧愁中活着,要么在忧愁中死去。因此,在我看来尼尔的死并不突然,是他刚刚被点燃的生命意志不愿熄灭而进行的决绝抗争。
无论如何,尼尔的死令人痛心,它暴露出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摧残学生状况,说明西方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五十年代的威尔顿预备学院,诺伦校长声称,“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上大学,其他的不归我们管”,因此,学校强调服从。这种理念和当下中国的中学教育一模一样,不鼓励个性,要求服从;不鼓励独立思考,要求学会接受,昆得拉说:“现代的白痴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对既有知识不加思考就继承的人。
我在想关于美国人的贵族教育,何谓贵族?物质财富的、精神生命的、还是二者兼有的贵族?怎样成为贵族?怎样培养贵族?中国需要贵族吗?中国有贵族吗?中国的贵族该是什么模样?中国能培养贵族吗?
第二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
雷娟:在这部影片中,通过本杰明的一生卷入式的回望自己的生命历程,回望与思考,如何将激情转化成热情,热情的去生活,是接下来的功课。
这部电影诠释了人类永恒的话题:生与死情与爱的结合
生死和情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这部影片中,两个主题被紧紧地捏合在一起,在强化生死命题的同时,凸显了亲情和爱情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在逆向的生命经历中,人们相遇,最美妙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而人在更长的生命时光中所面对的主要内容却是等待死亡的那一天。本杰明以婴儿之身,来到世上,又终将以婴儿之身离开人世,命运仿佛是一个圆周,从零开始,又归于零而结束。虽然起点和终点如此相似,但在漫长的80 多年的岁月中,本杰明经历了很多的事,在大海与战争中得到了历练,并收获了短暂却又是永恒的爱情,最后在
爱人的怀中永远幸福的睡去。这无疑让不完美的生命得到了一种温暖的抚慰,并变得饱满和充实,同时,也抚慰了观众的心灵,虽然那种对生命的感叹,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生命终将逝去的忧伤在所难免,但这些正是生命获得意义的前提。在遗憾中,影片最终却呈现给了
观众一个完满的结局。
与时间主题并行的是关于爱的情感主题。“时间已经与历史、与人生、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融合为一体。因为时间中渗进了历史活动的因素,所以时间就必然是具有情感化、心理化的主观意识。甚至我们可以说,时间就是情感,就是人们在某一时刻、具体境遇下所形成的当下领会和心情态度。”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经历时间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时间的过程中获得的真情实感。所以,与时间逆向生长的身体并不是本杰明的真正要义,而真正的要义却是他在特殊的成长过程中仍然获得了善始善终的亲情、爱情与友情。特别是本杰明与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一生经历了四次分离,却从未间断过对彼此的爱与怀念。片尾镜头中年迈的黛西牵着本杰明稚嫩的小手走在飘满落叶的街道上,时而俯下身亲吻幼小的本杰明,那个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有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变,比如爱。
与时间哲学一样,生死哲学也是人类最关注的哲学命题之一。如果我们说个体的生是偶然的,那死亡是我们惟一可以确定的事情,而生死之间的一切则都归置于概率。死亡本身也是不可试验的。所以,人们对死亡有着天生的恐惧感与好奇感,幻想上帝和死后世界的一同存在,是人们这种非平衡心绪的自我抚慰与消解。“生死哲学探讨死亡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生死互渗’,认为所谓‘生’实蕴涵着‘死’之因素在内,而‘死’则意味着某种新‘生’。由
此视野来探讨有关人之死亡的诸问题,就决不是一种生理学、医学或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研究,而主要是人文主义的视野。
我们一生与“无数客体”相遇,他们不同的人生路径,教会了我怎样生命的哲学?
本杰明是生命之河的逆流者。纵然有着比别人多一些的艰难和不适,却也如常人般感悟到生命里同样的幸福与痛苦、得到与失去。他平凡如斯,返老还童的特异功能并未使本杰明有一番像阿甘那样的伟大壮举。但影片让他反朴归真,和我们每个人一样,让遇见的人指引自己的人生,既而又去影响身边的人。那些接踵而至的“旅伴们”给本杰明的人生着色:激昂祷告的神父、在河边出生长大的黑人、被雷电击中过七次的倒霉蛋、教本杰明弹琴的老太太、艺术家船长、喜爱游泳的昔日情人⋯⋯每个擦肩而过的朋友,都给本杰明的生命年轮画一圈光环,而成为他在生命之河逆流而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