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春的纪念——国家崛起,匹夫有责

“五四”青春的纪念——国家崛起,匹夫有责_第1张图片


五月,青春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2016年的“五四青年节”——为纪念青年在国家有难之际勇担责任而奋起的节日。

距离1919年的5月4日已经97年了,可能有人会问,“五四”是什么。五四是一个时间点,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悲哀的交汇点,中国青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个节点开始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的道路,踏上承担匹夫之责的道路。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面对国家危机,中国青年群而奋起,罢课、游行、唤醒国民,终收回山东半岛,维护了中国的利益。

97年来,尽管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五四运动的呐喊声至今在耳边回应,“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些响亮的富有爱国情节的口号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它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代代相传,“五四”两个字,已成为所有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胸前的徽章,始终激励着广大青年承担起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祖国的富强的责任。

“五四”青春的纪念——国家崛起,匹夫有责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来纪念五四年?我认为五四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心中知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种阶层,从事何种职业,在民族需要的时候,都可以站出来为国家奔走出力。”作为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许德珩在1980年有感而发,为《五四群英》一书写的题词中写道:“泱泱大国,五四群英;心忧天下,身无半文;面壁十年,志在救民;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烧尽腐恶,与民维新。”这几句话道出了五四青年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博大的爱国情怀,强调的是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积极性。因为这种使命感和积极性,我们不至于只是忙碌在小我的生活格局里。今时今日,我们不一定每天坐在一起议论时政,但是看电视新闻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有一种不必说出口的关切和骄傲。我们不一定还会上街大游行,高举爱国旗帜,轰轰烈烈地为国家振臂高呼,但我们知道真到了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传承先辈的精神且不输于五四先辈。

今天,面对民族的崛起的关键时刻,国家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刻,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为我们青年大显身手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弘扬五四精神,投身国家建设,正是当代青年肩负的神圣使命。带着不输于五四先辈的信心,我们青年要紧跟时代步伐,着眼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把民主意识转化为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自觉行动,把科学精神转化为投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巨大动力! 历史已经证明,青年只有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人民事业融为一体,才能让青春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让我们行动起来担起国家振兴的重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四”青春的纪念——国家崛起,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