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折戟了,进军AI就有戏吗?

万达电商是彻彻底底失败了,这一波70%的裁员潮让飞凡只剩下了一个公司的“骨架”,血肉经络都没有了,勉强算是没有倒闭,还留有一丝继续折腾的悬念。

“飞凡”,一看就是某位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名字,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两个字究竟代表了什么。都说互联网是个“动物园”,奇虎360、企鹅QQ、天猫、京东joy、阿里飞猪、菜鸟网络、蚂蚁金服、闲鱼、搜狐……万达从踏入互联网的那一刻起,名字就是“门外汉”。

万达电商折戟了,进军AI就有戏吗?_第1张图片

互联网的本质是人与人的“连接”。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它成功的原因都离不开基于“连接”的“流量红利”,谁有流量,谁就能够成功,谁连接了最多的人,谁就能成功,比如,微信、今日头条、微博、百度甚至国外的谷歌、Facebook等等。

截至目前,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人的连接,相比之下,技术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尽管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同道大叔并没有什么技术,也不是码农,更不是程序员,他只会创意设计和星座,但它连接了3000的用户,所以他的商业模式成功了。这也是PR研究院即将推出的下一本书《商业向心力》的逻辑基础,互联网公司谁吸引了最多的人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比如,阿里旗下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因为万能的淘宝带来的“流量红利”,当然也包括微博、双十一以及数百万商家的引流;腾讯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也是因为巨大流量红利,它的流量之多乃至于腾讯都不知道怎样把这些流量充分地利用起来,所以到处收购公司和股权来激活“流量”的价值,比如收购京东的股权。

确切地说,万达电商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流量”,它在线下场景中有大把的流量可以向飞凡导流。它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没有建立起“连接”,也就是导入的流量只是一潭死水,进去以后逛一圈又出来了,没人觉得飞凡很好玩,也没人觉得在非凡里能够和别人建立联系,它投入了上百亿,但却连“闲鱼”都比不上,在闲鱼里人和人之间尚可以互通有无,飞凡里却没有任何和别人沟通的欲望,互联网就是这样,人与人、人与商业主体没有“连接”就不会产生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飞凡只不过是一个线上交易场景罢了,并非基于“连接”的互联网电商。互联网的流量是“活”的,是人与人的连接,飞凡里的流量是“死”的,是试图把一个个彼此独立的人关在同一个小黑屋,所以飞凡的本质还是传统的线下商业思维,并不是互联网思维。

在电商上折腾了五年惨败离场的万达,据说接下来要进军“AI”了。但是,王健林搞明白什么是“AI”了吗?

这一波人工智能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海量数据,二是深度学习,三是并行计算(或者说云计算),也就是说,AI的本质是机器基于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我们每个人的智能培养的套路差不多,一定基于对我们外部环境数据的观察、思考和总结发展而来,人工智能没有数据就好比我们人生下来没有环境,被关在了小黑屋里,没人教、没人养,也没办法观察和学习,最终可能连一只猪的智商都不会有,更何谈智能呢?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谷歌这样的公司更适合发展人工智能,而且发展的更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顶尖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而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海量的互联网数据。相反,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搞人工智能简直就是盲人摸象。

换句话说,要想发展AI项目,就离不开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但万达的互联网数据在哪里呢?搞不好这又是一个闭门造车的项目,最终,万达可能还会像现在一样陷入“举目四望心茫然”的悲惨境地。

PR研究院认为,到了2017年,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转捩点:在此之前是“流量红利”阶段,所有拥有流量的企业都能取得成功,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无不如此;在此之后将是“数据红利”阶段,谁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好数据,谁就能够屹立于新的互联网之巅。

可以想见,抓不住互联网发展本质的万达飞凡,在错过了“流量红利”之后,也将同样会错过“数据红利”,互联网帝国,从来都不是用钱就堆起来的,而是用人连接起来的。在一个商业向心力时代,一千个“小目标”,也不会比一百个“同道大叔”更有价值。

本文作者系PR研究院资深互联网研究员 金思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万达电商折戟了,进军AI就有戏吗?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达电商折戟了,进军AI就有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