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从SuperMap 8C新特性看超图与ArcGIS的区别

超图近几年的产品发布频率比较稳定,两年一个大版本: 6R(V6.0)-2011年, 7C(V7.0)-2013年, 8C(V8.0)-2015年,其中的间隔年会出一个小版本(V6.1, V7.1, V8.1),然后每隔一两个季度出一个补丁。难得的是,全部产品线都能保持这个节奏,如排兵布阵一般,在软件开发中实属少见。

从8C和之后小版本新特性中可以看出超图产品近两年主要的方向有:

1. 二三维一体化和三维增强

超图的二三维一体化包括矢量数据和模型数据的统一存储与显示,和跨终端的三维显示与分析。三维增强主要在显示效果,和对模型数据(.osgb、glTF和BIM格式)的优化等方向发力。而超图最新推出的三维动态渲染,可以动态监控5万个点的位置变化,看上去很惊艳,不知使用的是何种技术,如果不是依靠什么小窍门,那么在这点上算是实实在在的超过ArcGIS了。

自从ArcGIS Pro推出之后,超图在二三维联动显示方面便失去了优势;而将二三维数据统一存储在Geodatabase中,和将三维模型作为符号渲染更是ArcGIS早已具有的功能,但ArcGIS在移动端迟迟未正式推出三维开发包,也让超图领先不少。
超图的iClient3D for WebGL与ArcGIS JavaScript API 4.x从产品定位到功能都如出一辙,两家的这个产品都是横空出世,与早期版本都不兼容,都等着以后慢慢补。这么相似是因为背后都有glTF的影子。超图比较直接,基于cesiumjs扩展,ArcGIS则独立研发了三维渲染引擎。数据都是基于glTF,超图的格式叫.S3M,ArcGIS叫I3S模型缓存规范,文件格式叫.spk(后改名为.slpk)。这里特别能体现两家的风格来:超图为了一个新功能可以搞出一个新格式,跟其它产品线不兼容也没事,自己能玩转就行;而esri搞新格式,通常除了自家产品都要用,还总弄出个规范,或开放个接口,总想拉着其它厂商一起来玩,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是,glTF格式的强力推动者cesium,也推出了自己的缓存规范3DTiles,不知未来超图会如何取舍,而未来Esri的i3s与cesium的3DTiles或许还会一较高下。

超图近两年在数据格式交换和处理方面做了不少努力。除了对.osgb进行压缩优化,还创造性的提出,利用建筑物的二维底面对.osbg数据进行“单体化”显示,为保证显示效果还需要不少的人工检查和调整。这样的小窍门用ArcGIS当然也可以做,只是超图为了自家产品能多一个闪光点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而ArcGIS的开发商可不会这么想。
超图大力宣传对BIM的支持,可是看起来连最常用的.ifc和.fbx格式,导入过程都不是很顺畅,当然这方面比ArcGIS做得多,只是离做得好还差得远。
超图对BIM的支持不只导入这么简单,大量规则的模型渲染方法与不规则模型的渲染差异是很大的,超图在这方面应该也做了不少优化。鉴于Esri已经逐步将City Engine的渲染引擎融入ArcGIS产品之中,而CE的长处恰好是规则模型渲染,因此只要Esri想做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做法和进度恐怕会与超图的风格截然不同。(从Pro2.0与Runtime100.0的三维效果来看,这方面没动作,而且同时维护三套3D渲染引擎,esri真的想明白了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超图对.osgb数据的称呼有些乱,有时叫模型缓存,有时叫倾斜摄影模型,仅凭借对其的支持,便宣称进入倾斜摄影市场,这不免有些偷换概念。从倾斜影像到三维场景,再到成果发布和展示的整个流程中,超图做的其实只是后半程。ArcGIS也基本实现了同样的功能(ContextCaptureV4.2已经支持将其格网场景导出成.spk文件),但缺少譬如单体化这些闪光点,因此显得有些暗淡。ArcGIS10.5新推出了一套正射纠正(Ortho Mapping)工具,降低了传统影像预处理的门槛,并由此可以介入倾斜影像处理前半程中的一部分,而且其成果的测量误差要远优于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一些软件。但生成三维场景的那部分工作,毕竟不是GIS的专长,恐怕很长时间都要依赖于Pixel Factory和Context Capture等软件。

2. 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GPU实时计算

超图在8c版本中宣称有六十多个工具支持并行计算,合并小算法的差异,大约有二十多种工具。最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本的网络分析工具也支持并行,这点是ArcGIS没有实现的,他的网络分析很久都没有重大更新了。在ArcGIS的文档中并没有明确的支持并行计算的工具列表,用到哪个工具的时候需要自己看看帮助页中的参数,看来他没有把并行当作啥了不起的特性(后来统计了一下,大约35个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在ArcGIS 10.5中几乎所有栅格处理和分析的工具都支持并行计算,并设计了一种CRF的栅格格式,支持分布式存储(是不是该叫对象存储?),整体设计非常完整,此处应有掌声。

在SuperMap和ArcGIS的最新版本中都提出了基于spark框架的并行计算,其中细节由于缺少资料支撑,便不再此深入分析了。

超图在iDesktop中推出十余种基于GPU计算的工具,可以在交互的过程中实时得到结果或产生动画效果,如:可视域计算,坡度坡向计算,淹没动画等。ArcGIS早在移动端的开发包中就加入了类似功能,但在桌面端却迟迟没有动作,可能是觉得这与其一贯思路不符吧。类似淹没动画这样的功能,如果没有水文模型的支撑,则完全是在吸引眼球,实在没有什么应用价值,而专业的模型据说很复杂,而且存在争议。从专家到厂商各有各的道理,好吧,大家高兴就好。

3. 公有云托管服务和私有云部署与运维

超图的Online可以托管数据服务,这原本是ArcGIS Online的优势,但由于国外网站的问题,在国内却一直没有发展。这或许和国内封闭的数据环境有关,国内的主要GIS用户是政府和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选择保守,很少开放自己的数据。对于现在很火的互联网数据,还是交给互联网的那些人来玩吧,这是基因问题。

超图推出iCloud Manager,用于私有云环境的运维,在这方面ArcGIS并没有相应的产品,而是依赖Esri中国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捷泰天域开发的OneMap和云套件软件。

另外超图发布了各个服务器产品的docker镜像,还与华为等硬件厂商合作推出了一体机。ArcGIS Server等一系列for Linux的软件应该也可以部署在docker上,但其中GP的部分与Windows的牵扯太多了,或许还有大坑使得Esri没有出官方镜像。还有一种猜测是由于Esri的产品政策保守,不希望尚未购买的用户获得全部的产品介质,因为他的My Esri网站就是这样设计的,目前ArcGIS的主要产品中只有桌面产品可以在线申请试用和下载介质,而ArcGIS Runtime开发版的开放政策简直是其产品政策的一次革命,只不过分量太轻了些。多说一点,ArcGIS 10.5新推出的ArcGIS Enterprise的结构比以前ArcGIS Server产品复杂太多了,没有专业的运维软件甚至一体机,用户咋玩得转呢?

4. 跨平台支持和兼容国产CPU

超图在8c的版本中推出了跨平台的iDesktop Cross产品并宣称开源,实际开源部分只是java的界面代码,仍需购买其iObject开发包许可才可使用,而且其集成的功能实在有限,更像一个较完整的示例程序。在国内大家都喜欢定制开发的环境下,与ArcGIS Engine相比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另外超图对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国产CPU的支持确实是响应了国家支持国产化的号召,ArcGIS目前仅支持了达梦数据库。在此真心希望所有的国产软件都能坚持技术创新,不仅是求新求异博取眼球,而是能够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在这点上华为的海思麒麟确实堪为楷模。

你可能感兴趣的:(ArcGIS|从SuperMap 8C新特性看超图与ArcGIS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