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2 night

刚刚在报告厅看了两场话剧,总结一下。

《驴得水》。“第四面墙”的概念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艺术评论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提出的。在影视里,第四面墙指的是镜头,凡是表现剧中人知道镜头/观众存在以及透过镜头对观众进行动作的手法,都叫打破第四面墙。breaking the fourth wall有利于观众对戏剧的反思,而不只是体验。斯坦尼体系VS布莱希特体系。

将舞台理解为一个黑盒子(只说传统镜框舞台)第四堵墙就是舞台面向观众的台口,这是一面不存在的墙。但为什么要说它是墙呢?因为隔开了两个环境,现实与想象。第四堵墙保护了作品与体验者的独立性,使体验者无法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交流互动,体验者就会将自己的代入感与作品同步,达到融入作品环境理解作品的目的。虽然身在墙外,但心已经穿过墙壁进入了那个世界。

在观看舞台剧的时候,舞台的左右方向和后方的天幕构成了整个舞台的三面墙壁,剩下的一个方向就是观众席。“第四面墙”就是在舞台的这第四个方向上假设出来的一面看不见的墙壁,这面透明的墙隔离了观众和演员。演员如果意识到“第四面墙”的存在,便可以专心表演而忽视观众的存在,而观众如果忽视了“第四面墙”的存在,便可以将自己全身心的融入到演员的表演中,忽略影响演剧表现力的其他因素。认真看还是边做其他事边看,精神在墙内还是墙外,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同时种草了一部据说打破“第五面墙”的戏剧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可以自由选择体验截然不同的剧情,每次都能因为路线和角度差异拥有不同的观感,由于“随机性互动”的存在随时被卷入剧情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一部高级的沉浸式话剧。

我们并不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为了寻求结果的话,人是很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时,也许就会迷失真实,甚至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重要的是“寻求真实的意志”!

喜剧,闹剧,悲剧,荒诞剧。悲喜交加,啼笑皆非。几点感想:

1.“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节?

2.“为了改变中国农民的贫、愚、弱、私。”谁能教育谁?对无知者的教化,对当权者的约束?自由、理想、知识哪样能改变人性的丑恶、人的命运?

3. The past never passes away./The past never passes away.

It's water under bridge./Let begones be begones./What's past is past.

《诗人与猫》。歌舞剧。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们如沧海一粟般渺小,每天承受无止境的压力,不断挣扎,在崩溃与了结边缘试探。但是请相信一切不堪重负与种种心魔都会烟消云散。

What's past is prologue.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02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