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2066 篇文章
6年前的某一天,我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写东西的习惯在大学期间就有,现在拿起以前的青葱文字依然感慨,也许这就是文字带给人的记忆吧。
在DBA方向,我写了两本书,第一本是Oracle方向的,2016年出版,截止现在已经重印7次,销量超过20000册,第二本是MySQL方向的,是新写的一本,算是工作笔记系列的姊妹篇,今天想给大家说的是这一本。
这本书大概有570多页,在新书成稿的时候,编辑很认真的问我,你这本书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我想了想说:技术进阶推动思路转型,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缘起。
1.写书的缘起
写技术文章从最开始的满腔热情,到融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其中的挑战还是很多的,尤其是近些年,发现对于体力的挑战更为明显,对我来说,在每天23:59之前能够完成博客就是一种记忆打卡。
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虽然写书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花时间去梳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很难把这些经验利用起来的,这样我的知识集没能成为体系,对于读者来说也是碎片化的学习,所以这是我写DBA笔记系列的一个缘起。
另外,在内容的编排上,我选择了数据库管理、架构和SQL优化、运维开发这三个方面。一方面能够突出工作笔记的特色,避免写出过多重复经验的内容,另外一方面是目前市面上运维管理的书籍相对多一些,但是工作中对于架构和SQL优化的内容相对较少,而对于运维开发的内容就更少了,算是一个补充吧。
现在社会的焦虑比以往要多一些,简单来说,感觉到威胁、找不到突破口,内心空洞,这就是焦虑。我在前几年的焦虑达到了顶点,总是会不断地焦虑自己的未来,焦虑团队的未来等等,而这些心路历程都在书中给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2.写书的曲折历程
写书的历程大概经历了2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后期的内容编辑进度加快,在个人时间的投入上会加大很多,如下是和朋友,编辑的邮件交互。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第一件是最开始的是打算写一本Oracle DataGuard的书,内容都编排了进50%,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
而第二本推出之处,是打算起名为“MySQL DBA成长笔记”,最后也是经过反馈讨论,敲定为笔记系列。
所以从有写书的想法,到真正落实下来真心不易。而且我虽然写了2000多篇笔记,但是工作笔记系列绝对不是笔记的拼凑,这种难度不亚于你看你两年前写的代码或者技术文章,你有一种想指点自己的冲动,所以在内容上,我没有做到妥协,每一章的目标都希望是写成最满意的一章。
3.写书是为了成名吗
有很多朋友问我,写书赚钱吗,写书是为了成名吗?在这里我统一回答一下。
如果是从开始就明确写书是否赚钱,那么我可以很认真的说,不赚钱。
《大话数据结构》中的编者栾大成说过这样一句话:
国内原创技术书整体层次偏低,不是因为国内没有高手,最关键的原因有两条:第一,国内版税太低,与高手作者的收入差别太大,导致很多人没有时间和心气来写书;第二,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出版社无法用提高定价的方式来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说到成名,没有考虑这点的人我觉得是不大可能的。而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标准,否则就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给读者的一些建议
(1)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计划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目标,然后把它做分解,拆分成为自己能够实现的一些任务。
对于规划,要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就是几年内希望自己有什么样的成长,同时短期内希望达到什么目标,都可以做到统筹。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拿着若干期望的目标,然后反推过程,应该怎么去落实,实践效果要好一些。
(2)建立技术连接的思维;我们很多同学就是专注在了技术线,对于某一个技术有较为深入的学习,但是对于其他方向的技术却有欠缺,这样很容易形成技术壁垒,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更局限于你所熟悉的方式和领域,对成长是不利的。我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什么都要用MySQL来实现,面对需求,永远没有最好的数据库,只有最适合的业务场景,一旦你开始更理性的思考,你才会更接近于问题的本质。
(3)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有很多人说,我现在可忙了,没时间。其实细细观察,总是会有很多的碎片时间:早高峰、午饭后、晚高峰、晚饭后、睡觉前,这些都是碎片化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很多的事情。
(4)多参加社区、社群的活动和技术交流问答;对于参加社区、社群活动,自己也是深有感触,可能技术圈子的人性格相对比较内敛,在技术上态度还是开放的。多参加一些社区、社群的交流,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因为不是所有的坑都需要你完整地踩一遍,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可能是友情。
5.本书内容预览
本书会以工作笔记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讲解DBA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全书共分为三篇,共15章,全面介绍数据库管理、架构和SQL优化、运维开发相关的工作内容,在这些知识点中也穿插了大量实例。第一篇(第1~5章)详细介绍了MySQL的发展,技术选型和体系结构,以运维场景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SQL开发规范,总结运维管理实践来还原DBA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篇(第6~10章)包含SQL查询优化,并发控制内容和性能测试的一些相关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MySQL高可用架构和集群相关内容,提供基于业务的架构设计思路。
第三篇(第11~15章)包含整个运维开发体系从0到1的建设思路,包含运维开发基础,架构设计和规划,运维管理模块设计,自助服务设计等几个部分。
6.感谢
当然书的内容质量也离不开朋友们的支持,感谢周彦伟,周军为本书作序,同时感谢杨奇龙,贺春旸,杨尚刚,卢飞,赵飞祥,陈晨,王伟,房晓乐,贾艳燕,张海林,韩锋对于部分书稿的审阅,他们是奋斗在一线的DBA或者技术管理者,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本书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感谢dbaplus社群和腾讯云对于图书的支持工作,感谢竞技世界提供的技术平台和公司团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7.如何看待这本书
如果要让我对这本书,做一个简短的评价,从技术层面来说,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基本真实的还原了DBA生活的一个缩影,可以通过原文链接购买签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