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贵了面包怎么会便宜”,用这一句话来形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在合适不过。
过去一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增速过快,各地方政府频频出台各种调控政策,从限购到限贷,再到对楼盘限价,政府部门是无所不用其极,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坚决执行“房住不炒”这一基本原则。
“房价”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一提到“房价”各种言论铺天盖地而来,买了房的希望快快涨,没买房的希望房价下跌,一些看热闹的sb,希望楼市崩盘。
希望楼市崩盘的真的是一点常识都没有,房地产经过了30年的发展,目前仍旧是我国的龙头支柱性产业,北上广深这四座一线城市,光土地出让金一项就占到了政府总收入的20%-40%之间,一些穷二线,三线城市房地产带来的财政收入占到了一半还不止,四线,五线城市地方财政则完全依托房地产,一旦楼市崩盘就意味着经济受到重创,一些依托于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链将会面临厄运。
国家经济开始下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被迫停止,失业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即便你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人,你也未能幸免,你的退休工资将会停发,你所享受的医保会被取消,你辛苦了一辈子积攒的血汗钱,将会迅速贬值。
决定房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绝对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想要理清房价上涨的脉络并不复杂,重要的是要认清其背后到底是哪些核心要素在起作用。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价。
是地价决定了房价,还是房价决定了地价呢?最初的时候是房价决定了地价,可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们变成了相互塑造的关系。
有人问:为什么政府不直接对土地进行限价,而只是限制房价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三个原因:
第一:地方政府没有优质税种,尤其是西北城市——穷。
没有产业,没有优质的税种就无法收上足够的税,没有税收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发展,无法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开展政府的各项工作。
第二:卖地,可以修桥、铺路、盖学校、建医院。
这里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是政府通过卖房可以获得财政收入,用于开发建设城市,另一方面把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在开发楼盘的同时,会顺带完善周围的基础建设,比如,为了房子好销售,开发商必须要把路修通,必须要建幼儿园,必须要找当地政府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完善交通,商业等配套。如果全部靠政府自己去解决,那么发展的速度将会大大滞后。
第三:如果平价卖地,就赚不到溢价,分税又分不到钱,
土地的税收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并且是最为稳定的一项经济来源,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最终落到地方政府手上已经所剩无多了,这其中有一部分的税收是要上交中央财政的,还要给原土地所有者进行拆迁补偿,其他各个部门都想从这部分土地收入中“捞”上一笔,所以土地部门,要想赚到更多的土地溢价,不得不进行公开拍卖,以出价最高者得。
实际上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土地是地方政府最为依赖的财政收入,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基石。这一点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应该都不会改变,如果政府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降低,如何能够降低房价呢?
还有另一个方面,政府哪怕是让开发商对自己开发的楼盘降标,也不会对土地直接进行限价,这背后有经济原理在起作用。
对土地直接限价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所有人都想要优质的土地,中心城区的土地本身就是稀缺的,如果价格被限制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商家去竞争那些优质的地块,本身政府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地价,进而使土地成本下降,从根本上抑制房价,可是现在,更多的商家跻身其中,为了竞争这一块地,这已经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一件商品,如果需求足够旺盛,人们又想要得到它,就不得不展开其他的方式来获取,比如:贿赂,商家之间相互勾结,相互拆台,诋毁……最终拿到土地的商家其付出的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经历,各方的投入,其他的机会等)。
城市是需要均衡发展的,政府公开拍卖土地,也不是只挑最好的,或是偏远郊区的,商家总是有办法的,科思定律告诉我们:资源总是会流向最善于使用它的人手上。
当政府对开发商开发的楼盘进行限价时,一方面使房价的上涨得以平稳,另一方面又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不会使经济增长下跌太快,开发商总是有办法的,在房价被控制住的时候,要想不影响楼盘品质,又能销售的好,就不得不逼着开发商自己去想办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逼着企业不断的优化,优胜劣汰,最终市场上被认可的一定是那些口碑好,有责任心,敢于做出牺牲,能够不断迭代更新自己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