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g4j配置文件的大致结构为 Configuretion标签里面包含Appenders标签和Loggers标签。
2、Configuration标签的常用属性有:status和monitorInterval。
Status配置了log4j内部日志的日志级别。(日志级别一)
monitorInterval配置了log4j自动重新配置的时间间隔.
3、Appenders标签:可以配置的标签有:Console、File和RollingFile(其实都是Appender)
Console配置了输出控制台的Appender。
Name:Appender的名字。
Target:SYSTEM_OUT(输出流)或者SYSTEM_ERR(错误流)。一般为SYSTEM_OUT。
PatternLayout:输出格式。默认为%m%n
File配置了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
Name:Appender的名字。
FileName:输出日志的文件的全路径。注意,是全路径。
PatternLayout:输出格式。默认为%m%n。
RollingFile定义了超过制定大小就删除旧的并创建新的Appender。
Name:Appender的名字。
FileName:输出日志的文件的全路径。注意,是全路径。
PatternLayout:输出格式。默认为%m%n。
FilePattern:文件名的格式。
Policies:日志滚动策略。(什么时候新建日志文件)。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Policies的子节点。根据时间新建日志
SizeBaseTriggeringPolicy:Policies的子节点。根据日志文件的大小新建日志。
DefaultRolLoverStrategy:日志文件保留的个数。(什么时候删除日志文件)
4、Loggers标签:可以配置的标签有Root和Logger(其实都是Logger)
Root:执行项目的根日志。
Level:日志级别。(日志级别二)
Appender-ref:配置了使用 哪些 Appender进行日志打印。
Logger:配置个性化的Logger
Name:包路径。需要自定义日志打印的级别/方式的包的路径。
Level:日志级别(日志级别三)。
Appender-ref:配置使用 哪些 Appender 进行日志打印。
5、某个包的日志级别怎么看?
如果他配置了Logger(日志级别三),那么就以Logger中配置的为准。如果没有就以Root(日志级别二)配置的日志级别为准。
6、文件中的某一条日志是否打印?
首先,日志的级别由:OFF > FATAL > ERROR > WARN > INFO > DEBUG > TRACE > ALL。
假设,代码中的日志级别设置为debug,包的日志级别为info(怎么看文件的日志级别,请往上看第5条),则不会打印。
代码中的日志级别 >= 包的日志级别,才会根据配置进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