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得太早:创业公司成为“独角兽”也未必成功

导读:跻身于这一名单并不代表一定能取得成功,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去审视创业公司的视角。
  当前科技繁荣的标志之一就是涌现出了一批估值在 10 亿美元之上的创业公司。如果科技市场能够保持白热化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符合这一标准的创业公司。
  10 亿美元估值这一用来评判创业公司自身价值的参考标准由风险投资人 Aileen Lee 在两年之前提出。她发现有许多能带给风险投资者巨大财富的初创公司都拥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通常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达到了 10 亿美元乃至更高的估值。这一名单中包括了 Facebook 与 LinkedIn。由于这些公司是如此稀有罕见,Aileen Lee 用一种神秘且美好的幻想中生物来指代他们:独角兽。
  距今为止已经有大批初创公司达到了这一标准,跻身于独角兽阵营中。众多投资人心急火燎地想要押宝到下一家位于风口之上的初创公司,比如说打车软件 Uber 如今估值就已经达到了 510 亿美元,而在线房屋短时租赁网站 Airbnb 的估值有也已经达到了 240 亿美元。每一个月中,独角兽阵营都会迎来新一批初创公司成员。
  总体来说,放眼看市场中众多还未上市的初创公司,其中至少已经出现了 131 家独角兽公司。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CB Insights 所提供数据显示,独角兽公司总体估值已经达到了 4850 亿美元。
  如果这一股互联网创业淘金热能够持续下去,投资人们可能会创造出更多估值逾 10 亿的创业公司。然而自从上周以来,全球股票市场遭受重击,标准普尔 500 指数已经跌破 2000 大关。最近,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 Bill Gurley 表示,如果已上市科技公司的股价不能止住跌势,私人投资者就将对于投资创业公司变得愈发小心谨慎。
  为了找出哪些创业公司可以赶上下一波大潮,CB Insights 市场调查公司跟踪观察了多家初创公司与风投基金,并将其追踪成果总结为一份分析报告发表在《纽约时报》上。CB Insights 在分析中使用了一种自己研发名为 Mosaic 的软件,针对诸多影响创业公司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公司融资数额、员工流动率、媒体与社交网站关注度、获得奖项、顾客增长率以及合作关系。除此之外,CB Insights 还参考了创业公司所在行业的健康度以及创业公司投资人的资质。
  CB Insights 所开发的 Mosaic 软件得到了来自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他们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方法,将非结构化的文本转成了用以测量公司健康度的定量工具。
  CB Insights 的分析结果形成了一份包含 50 家初创公司的名单,涵盖了全球范围不同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它们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份名单中有一半的公司其总部位于被誉为「创业公司摇篮」的旧金山与硅谷,还有 10 家公司来自于于中国和印度这些新兴市场。
  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正在经历创业热潮,例如中国手机市场中的小米公司以及印度电商企业 Flipkart,其估值都已经达到了独角兽的水平。如今越来越多美国投资人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比如说总部位于北京的某某网站就获得了来自美国投资机构的资金。之所以这些投资人会不远万里向中国创业公司投资,就是因为在美国国内已经有太多的投资机构在追逐少数几家目标企业。
  大部分入选 CB Insights 名单中的初创公司都位于当下最受关注的科技领域中。投资人尤其钟意那些立足服务业的初创公司,为其不吝金钱,比如说那些为消费者送外卖食物、理发剃须、帮忙跑腿或者提供钢琴老师的移动 App。在这些公司中包括了来自英国的 Deliveroo 与 Postmates,他们以提供送餐服务为主业,消费者可以从这两家公司的移动应用中选取任何餐厅和商店中的外卖食物。
  专注人造卫星的 Planet Labs 公司与制造无人机的 3D Robotics 、Airware 也出现在名单之中,他们的出现表示了投资人们正在押注天空将成为下一个利润的来源。
  跻身于这一名单并不代表一定能取得成功,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去审视创业公司的视角。按照 CB Insights 的评估方法,那些已经成立超过十年的公司,比如说制造无线扬声器与音响的 Sonos,可能将永远达不到 10 亿美元估值的入门标准。根据风险投资研究公司 Pitchbook 的统计数据显示,现有的独角兽俱乐部成员都花了不到 8 年的时间跻身这一行列。
  有些人可能已经发现了,那些因为已上市科技公司在股市中表现不佳而备受打击的投资人将会被股市的波动性警醒,这会使得他们对于投资创业公司更加谨慎,如今创业公司高涨的估值趋势也可能因此停滞。风险投资家 Gurley 认为现有的科技行业大繁荣可能已经触及了「拐点」,投资人们将重新关注创业公司能否盈利,而不是一味追逐高增长。
  即便如此,很多创业者仍然对于能入选这一名单感到信息,北京在线教育公司一起某某网 CEO 刘畅就是其中一员。刘畅表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将企业打造为一家独角兽级公司。而软件开发公司 Cyanogen 的创始人 Kirt McMaster 却对于这一分类方法表示怀疑。「仅凭估值来决定哪一家创业公司可以成为独角兽并无意义。」Kirt McMaster 的公司正在开发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它在未来将与苹果的 iOS 系统和谷歌的 Android 操作系统同场竞争。「如今一些估值逾 10 亿美元的公司其实并不能真的产生盈利,他们将不得不在未来几年中退出市场。」
  McMaster 表示自己承认获得高估值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公司的估值也就意味着我将为获得的投资付出更少代价,至少在一段时间中是管用的。」
  Tom Lee 是医疗保健公司 One Medical 的创始人,他的公司也入选了独角兽候选者名单。不过他表示被指定为独角兽候选者其实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会给创业者带来执行上的压力。「被当成独角兽公司即意味着人们会期待公司在增长速度和规模扩张上有所表现,如果你的企业无法做到,他们就觉得你的价值被高估了。」
  Gurley 就职于标杆资本( Benchmark ),这家公司曾经投资了 Uber 与 Snapchat。Gurley 一直以来都提醒创业者们不要为成为独角兽赋予太多的意义。有一些创业者为了使公司达到 10 亿美元的估值,不惜和投资人达成不利于公司的财务条款,比如说承诺投资人一定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Gurley 表示这种做法实际上会让公司的估值变低。
  在今年早些时候,Gurley 曾预言在 2015 年中会出现「死去的独角兽」。不过现在他表示使用「僵尸独角兽」更能概况这一状况。那些曾经的独角兽公司不会直接死去,而是在垂死边缘苦苦挣扎,这些公司不得不私下里延长工作时间并且被迫再次寻找融资,或者以一个低于当初估值的价格将自己卖出去。
  「这是符合概率的基本原则,在得以顺利 IPO 之前,这些独角兽公司中有一小部分将会面临难以继续成长的阻碍。」
  曾经提出了「独角兽」概念的 Lee 表示之所以在今天出现了更多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有部分原因是像酒店、出租车这样的大型产业能够公平地对待初创公司的竞争。在独角兽公司烧光融资之前,投资人想看到的是他们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及是否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
  「如果他们无法做到这些,就会将自己置于险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笑得太早:创业公司成为“独角兽”也未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