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能否买卖
在和那几个老文艺青年学习碳交易的日子里,曾经读过这么一段绝佳的环保檄文。
我的人民问我,白人所要买的究竞是什么?!
这个念头是我们不能懂得的。
你们怎么能够买卖天空、土地的温柔、羚羊的奔驰?
这些东西我们怎么能够卖给你们?
而你们又如何能够购买?
难道你们仅凭红人的一纸签约,就能对这土地为所欲为?
设若空气的清新与水的涟漪并不属于我们所有,
我们如何卖给你们?
当野牛已经死尽,你们还能再把他们买回来吗?
这短短的几行文字,曾经被当作北美的印地安人留给我们后世的好文章:清新的空气、温柔的土地等等这些难道都可以买卖吗?问题这么问法,其实我们都是蛮熟悉的而且经常遇到……能否买卖?从经济学上来回答很简单,只要该资源是稀少的有限的,形式上又是可分割的,有需求有供应,买卖一事就成立了。这和该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并没有截然的关联。
有些东西对我们的生存极有价值!甚至没有它片刻也活不了,但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也不构成买卖,从前经济学最常拿来比方的就是阳光、空气,以及很长一段时间的水,通称为“公共财产”,自由取用!可恶的资本主义!
环保的问题在于,被污染的山川、河流、大地,用它的隐忍迟滞了时间,从而使得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松弛开来乃至于完全脱节,逃开了严密的自动奖惩机制。简单的谈,就是犯错的人不再是被惩罚的人!是的,犯错的人早已走开、迁离或死去,迟到的惩罚才开始。另一个很可靠也教人更沮丧的经济学理论,叫“公共价值消散”法则。有名的张五常教授经常以此来深入浅出分析一些社会的现象,得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答案。其中的精义在于:不归属于个体产权,因此不受个体私人保护的公共价值,总是在最短时间内被消耗、被破坏、被毁损——由于这个法则奠基于深厚的人性,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几乎本能地就能推已及人并展现高度的实践能力。
只因为没有人真正拥有它,因此也就没有人真的会认真、持续、彻头彻尾的好好保护它—真相无趣到令人灰心。一条河川,你要污染它多少次,才会超过水的自清能力让我们闻到恶臭,看著水族可怖的一一死去?一片土地你要使用多少农药、倒进多少有机溶剂,我们才能察觉出它生长的作物含有致病致癌的剧毒?头顶上的天空,我们的汽车要跑过多少里程、霓虹灯要闪烁多久?它才灰蒙昏红一片,抬头再不见中天横亘、美丽的满天星斗?-这是Bob Dylan一代名曲《Blow in the Wind》的问法,也得到同样的答案,所有的回答都随风,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环保和发展经济有矛盾有冲突是有历史有年头的。环保是一种人的谦卑省思,是一种人对自我无尽欲望的克已复礼。复什么礼呢?复的是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次序,人把自己从支配万物的狂妄高位拉下来,成为这颗蓝色小行星享用资源同时也背负责任的一份子——环保是一种公共事务,有现实的迫切性需要,但对价值的重新省思,以及对人欲望的节制,使它有了更清晰的道德光环
相对来说,基于研究市场机制而发展的经济学家是人文思维领域最接近科学家的一种人。他们多是充满同情心且品行高贵的人,但他们的身分自觉,把道德搁置在外基本上保持价值中立,承认人心欲望的存在并聪明的从这些欲望顺流而下,把这些做为整个庞大繁复经济思维的基本前提——于是,“人的自私贪欲”第一次而且往后也不可能再更改的拥有了无比的正当性。它是人类经济事务乃至一切进步发展的发动机,是人的聪明睿智难以创造出替代品的“看不见的手”。
为了解决环保问题,经济学家承认了人的贪欲又充分利用这只“看不见的手”, 第一次让“空气”在以一种精确的、市场经济的形式在买卖着。这是一种比诸法律和道德更绵密更有力量的自动奖惩机制——《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ited Natio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它结合了法律(国家的环保规定)、道德(维护环境的自觉认知)和产权市场化(直接利益)。再后来的故事,就是国家之间无休止的争吵。但是好在,有一种机制保留了下来了——“碳排放权”,在这个国家间的信用交易市场上,碳还很活跃。
所谓“碳排放权交易”听起来就像《论语》里孔老夫子的那句名言颠倒过来“浮云与我如富贵”般的梦幻。有人试图让散发到天空中的六种温室气体在数量概念上固态化,然后应用“交易理论”的机制发展出一个市场,让数以千万吨计的空气竟然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了。教人想起电影《音乐之声》中,好听的插曲有著這么一句好听的:How do you catch a cloud and pin it down?没错,正是要逮住一大片云朵,然后上面钉上标价,在市场上待价而沽……
第二部分 都是诺贝尔奖
能够创造出新的“待价而沽”产品的人都会获得人类能够给予的最高荣誉——比如诺贝尔奖,通常都会在诺贝尔经济学的皇冠下熠熠生辉。但是化“浮云如富贵”的人以及他的研究团队,获得的却是诺贝尔和平奖。他是曾经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奖理由写道:唤醒人们对地球暖化问题的重视。
在戈尔和IPCC之前,也有一个人和一个组织获得了这样的奖项,这个人是经济学家,却获得了和平奖。每每向人提及,人们都会这样说他——孟加拉的尤努斯教授和他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GB),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
一个团队/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们知道是因为其重视如何运用、整合现成工具,把丰富的人类智识统合为可操作性的方案解决问题,环境问题、贫穷问题……
尤努斯教授在解决贫穷问题时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将有“好习惯、好人缘”的社会底层的人赋予资产的能力,进而将资产转化为资本,例如,资产可以用于抵押。从其他的个人或团体那里获得某种利益。通过其他形式的信贷和公共服务,可以让资产转起来,进而获得更多的产出。格莱珉银行(GB)便是提供这种“利益”的团体,把穷人珍贵的品质通过某种评估变成资产!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等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资本是一种发动机,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动力! 在推演IPCC的工作的时候,我们知道“空气的交易”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运行良好。
在GB,他们认为穷人珍贵的习惯和品质都有什么呢?从GB给客户制定了《格莱珉银行的十六条决议》择几条看——
The 16 decisions of Grameen Bank
……
3、We shall not live in dilapidated houses. We shall repair our houses and work towards constructing new houses at the earliest. 我们不要住在破房子里。我们要修缮我们的房屋,并努力工作争取尽早建造新房子。
4、We shall grow vegetables all the year round. We shall eat plenty of them and sell the surplus. 我们要一年四季种菜。我们要多吃青菜,把剩余的卖掉。
5、During the plantation seasons, we shall plant as many seedlings as possible. 我们要在种植季节尽可能地多多种植秧苗。
6、We shall plan to keep our families small. We shall minimize our expenditures. We shall look after our health. 我们要做好家庭计划,保持小家庭。我们要尽量节省开支。我们要照料自己的健康。
7、We shall educate our children and ensure that they can earn to pay for their education. 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教会他们挣钱谋生,要为他们付学费。
……
9、We shall build and use pit-latrines. 我们要修造并使用厕所。
10、We shall drink water from tubewells. If it is not available, we shall boil water or use alum. 我们要饮用从管井中打出的水,如果没有管井的水,我们要把水烧开,或是使用明矾把水纯净。
……
看,一个人只要吃绿色蔬菜、喝开水、使用厕所……就可以获得帮助,也有资格随时帮助别人。看,多像近代中国已经遗失的“德业相劝”“守望相助”的《乡约》!不仅能获得帮助,还能获得金融服务,小额贷款、小额保险、小额储蓄……通过金融服务,才能最快的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的秩序。
在环保的领域,人类的贪欲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而在扶贫的领域,又有那么多人因为一无所有而无法进入市场经济秩序。为人类的贪欲构建平衡和位人类的不平等构建评价体系,都堪称人类智识最伟大的成果。我们不必再为所谓的市场机制优劣做更多的论述,就像我们听惯的,这是近乎奇迹般的自动运行机制,会自动找到方向,会自动把资源送到最适地方得到最适利用,并起著自动调节及修护功能。促成这伟大自动机制运作无碍的是,它同时也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自动奖惩系统,奖赏做对事的人,惩罚做错事的人,而奖惩所赖的利器,是我们所熟知最身外之物、但也最切肤之痛的东西,你可以称它金钱、财富、经济代价、阿堵物等等。
市场的自动奖惩机制较被质疑的,往往是因为太慢不堪忍受。环保无法快速利用这个自动机制和奖惩系统,主要的关键,我们可称之为“大地的坚忍”。而所谓的大地,是大自然较文学、较有气质的称谓,人类还对科学不甚了了的早期历史曙光时刻,我们便理解大地这种坚实、忍辱负重、不轻意喊痛喊累,或说末梢神经不发达的动人特质,我们从神话、史诗、星座星象之学以及文学,处处都找得到此类的表述,还有一个颇为人知的例子《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更多类似的人还出现在无法进入这个市场机制的人群中。他们被现在社会、现代企业的速度抛诸于野,被称之为“社会问题”!
然而。“一个更为精确的画面应该是:在这个世界的一些角落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辛苦劳作,省吃俭用,用储蓄的钱为他们自己喝他们孩子建造房屋。而且,他们甚至正在建立工厂和企业……”,秘鲁的经济学家赫尔南多·索拖在他的《资本的秘密》中写道:他们不是问题的根源,他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切的前提是,当他们获得“资产”时。尤努斯教授的“穷人的银行”能够将一无所有的人赋予可以衡量的资产,并使之产生价值。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德国人马丁路德说,“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打开了新兴资产阶级与上帝对话的通路,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再进一步看,催生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描述,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马克思韦伯说的比谁都透彻。
如果你认为一个普通人能够有机会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和一个人有机会和上帝对话是一样有意义的话,尤努斯教授的成就获得诺奖实至名归,或许还可以赋予更高的荣耀。回来中国看,也有一个企业愿意如尤努斯一般,俯身在广袤的乡村社会,用虫子般的视角观察中国贫困农民的群体,发现他们的信用价值,呵护他们认真劳作的精神,用微小的金融服务陪伴他们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规则中去。“中国贫困农民”,是多么熟悉的词汇,政治气息很浓的表述,存在千年却正在被一个执政党信誓旦旦要“消灭”的群体——像Running Man一样以先撕去标签为目的。
可是,难道这个群体不也是我们常说的“父老乡亲”吗?而那个广袤的乡村社会——余光中先生说,“高士振臂一呼称之九州,英雄落难唤她为江湖”。在这样的语境中,也实在无法使用“市场经济”这样词汇。我们姑且也称之为“奖励做对事情的人,惩罚做错的事情的人”,可好?
第三部分 穷人的资产
解决环境问题不是开在人类文明之上的一朵美丽鲜花,没那么悠闲。不如说是大举发展的借贷,是人类得小心翼翼的一场角力,在击败所有尖牙利爪的活物后,对手如今直接面对大自然,跟之前的差别只在于你不会真的赢,竭力所能可求取的只能是个“不输”。
解决贫困人群的问题,却可以是人类文明之上的一朵鲜花,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则将问题本身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借用《遥远的救世主》一句话:他们自己才是救赎之道。这么说是可以引发排山倒海的、数不清省思和设想,包括历史的、哲学的、政治的、社会的、法律的、经济的乃至文学艺术的…
如前所述,当某一种权属具有可以交易的价值时,才有机会进入市场经济的规则中,让所有者享有资源快速配置的“权利”,比如二氧化碳、比如穷人的信用价值。举个简单又丑陋的例子更好理解,辣眼睛的“裸条”就是女大学生用裸照和小视频就可以作为“抵押”获得贷款,进而获得消费的权利。当然,但凡有人类尊严底线的人,都不会参与其中。
千年以来,中国农村的金融市场上农民的信用价值是靠“忠义”而来的。在最近的20年,这家中和农信公司在尤努斯教授的启发下,发明了“农村妇女五户联保”的信用定价机制,简直是对中国农民信用体系最简洁、最高效的衡量!你没有抵押物但想获得进入市场经济的机会是,那我们就给您创造抵押物——不是属于国家的耕地、不是简易的房屋、不是寥寥可数的牛羊、不是破烂不堪的农机、不是唯一可出售的满仓的粮食,而仅仅是你在自己村子里博来的“好人缘”!
有时候不相信自己身置于这样一家企业之中,而是像在观察它。它不像坊间只要求几年成功,相较之下“农村的信用贷款” 的事情无疑是密度太高、太严重的一种工作组合,还得包括谦逊的态度、细腻的思维、高度的鉴赏力以及基本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谨,更需要磊落。
第四部分 新的连接
时间进入2012之后,互联网金融忽然火了,这把火也烧到了农村金融市场……虽然我们知道还是很少的地方。但是有一个值得观察的地方是,农民开始上网了。对于互联网的意义,这两年来掰扯的太多,基本的定位还是“工具”。
对于工具的含义,一直找不到恰当的案例来比拟农民信用贷款这件事儿,直到请几天尝试了摩拜单车。摩拜单车,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在北京大街小巷投放了很多定制的自行车,用户下载APP交300元押金后可以随意把自行车骑走并随意停放。每30分钟5毛钱。关于自行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梳理如下:
人类发明了轮子——这被公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人类发明了自行车——最有名的故事是末代皇帝锯掉紫禁城的门槛,为了骑车
自己车进入百姓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结婚三大件之一
大城市出现政府配置的自行车——比如北京,“本地人”可以刷卡用,指定停车位,门槛高到我现在都没有骑过那个自行车
分享自行车出现——在互联网工具下,定位找车、小额支付、用户使用,门槛极低。而扫码开锁、实心橡胶轮胎、隐形车铃,也直视了人类贪婪的本质并做出了防范。
以此类比或许比较简单一些,从人类发明“交易”到“发明金融制度”再到“银行歧视没有抵押物的农民”最后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路径十分相似。像互联网并不能改变自行车依靠轮子一样,也不能改变农民在互联网上贷款“需要抵押物”。
唯一值得我们喊出“变革”的是,过去农民的“好人缘”信用体系可能会通过互联网的行为记录,变成可以被记录的“数据”乃至——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于是,孔夫子那句名言有一次回响起来“浮云与我如富贵”!又一次教人想起电影《音乐之声》中,好听的插曲有著这么一句好听的:How do you catch a cloud and pin it down?
没错,正是要逮住一大片云朵,然后上面钉上标价,在市场上待价而沽了……所以说中和农信这家为普通农民信用问题奔波了20年的企业要开始使用“互联网”了吗?也许乡信,就是一个开始吧!
乡信的缘起,我们应该还是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起,还是从中和农信公司资金满足不了客户的贷款需求说起吧!小额信贷机构融资难是过去20年从业者老生常谈的问题,到了2014年P2P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候,乡信担负着缓解资金压力的使命诞生了。然后,市场环境就是这么变幻莫测。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金融市场的优质资产忽然变得比资金更难获得。中和农信公司以优质的信贷资产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放贷资金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充足。
在短暂的内测过程中,我们却也惊喜的发现,过去聚焦在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太久了忽略了农村人也有理财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起来的农村人还是有旺盛的理财需求的。于是,乡信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工具让更多人通过“乡信借贷”的平台,参与到农村小额信贷这件事情中来。如前文天马行空论述一般,理解农村的小额信贷不需要高深的金融知识,却需要一定的认识和见识,乡信的愿望是:您先来试试,我们慢慢聊!
更了解农民的人都知道,获得金融服务是他们进入市场经济规则中的一个标志。然而他们急需金融服务,除了信贷以外还有保险。马云说,一个社会人人都是“保民”才是健康的。于是,乡信互助计划诞生了。
也许真的是农村的事情太难了,我们只能从最原始的逻辑出发才能找到出路;有或者说,农民的事情太简单了,我们只能从本质的角度回望,才能看见来路找到初心。互助保险,是一种最传统不过的保障形式,如农村婚丧嫁娶随礼金一样,都是为了减少“事主”的压力,有来有往,礼尚往来。如果不这样做,非礼也!如果“非礼”了,村里的好人缘立即失去,个人信用价值坍塌——这时候,市场经济的机制显灵了“奖励做对事情的人,惩罚做错的事情的人”。
乡信互助计划,是这样审视农村社会的,但也是借助互联网工具、借助互联网小额支付的可能性,将更多这样的“礼尚往来”送上云端。更多是多少?现在是5万,也就是2、3个普通乡镇的人口而已,不同的是他们来自几个省,几十个县……未来呢,我想是百万人计吧!那应该是在我们解决了“信任”的问题后,毕竟乡信互助才诞生在2015年8月。
推演至此,乡信再去做电商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不偏离初心的看,乡信的电商还是要组织一场“交换的狂欢”——农民用朴实的劳作所得去和网民们交换第一桶金,交换一个尊严而体面的发展机会。观察了一下坊间的模式,我们愿意把乡信的电商称之为“众筹”。买不来空气的清新与水的涟漪,因为它并不属于谁所有,却可以买来他们赠予人类的那份天然,只要我们够尊重劳作的人们。
于是,乡信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乡信是中和农信旗下的公益网络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提供小额、简单、可获得的微型金融服务。
微型金融服务,包括:借贷申请、小额理财、互助计划、农产品众筹。
农村创业者——不再是过去的我们常说的贫困农民或者中低收入群体而是“创业者”。这是基于以下认识:
-农民的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农民贷款难才是,需要得到解决;
- 中和农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模式,让普通农民有机会变成市场机制的一部分;
-普通农民一旦进入市场规则中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有勇气把一切用来投资小生意,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这样的一个群体,可以有更SMART的描述,我们总结如下:
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保障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并获得谋生技能
3、持有银行卡,家里不放大量现金
4、远离黄赌毒等恶习
5、勤俭持家,学习金融知识
6、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7、婚丧嫁娶不攀比
8、合理消费、无过度负债
关于“公益”,还需要过多解释的话。只想说,参与其中都是利益有情众生,还不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