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晨半导体:科创板第一股的内忧外患

晶晨“中国芯”前途堪忧。

正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7分钟文 / 晓雅

晶晨半导体:科创板第一股的内忧外患_第1张图片

近日,因为美国政府打压华为,再一次让中国芯成为热点话题。很多人不知道,上海科创板001号受理批文恰恰给了一家与中国芯密切关联的公司。

3月22日,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拿下科创板001号受理批文。公开资料显示,晶晨半导体是全球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的领导者,为多种开放平台提供各种多媒体电子产品,包括OTT、IP机顶盒、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产品。

1

家科创板受理001号,晶晨半导体C位出道

招股书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晶晨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50亿元、16.90亿元以及23.6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7301万元、7792万元和2.8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51%、35.19%和34.81%。其中,2018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200%。

晶晨半导体主要产品为智能机顶盒芯片、智能电视芯片、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其中,智能机顶盒芯片是晶晨半导体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到2018年间,晶晨这项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81.42%、76.29%、55.62%。

格兰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IPTV/OTT机顶盒采用的芯片方案主要以海思、晶晨出货为主,两者市场占比加起来超过九成,市场集中度高。其中,海思市场占比排名第一,市场占比超过六成;晶晨市场占比为32.6%,市场排名第二。

晶晨半导体:科创板第一股的内忧外患_第2张图片

2018年,晶晨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的营收达到2.6亿。据悉,该产品主要用于智能音箱领域。IDC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达485万台,同比增长39倍。下游市场爆发,芯片需求也大增。目前,小米的小爱、百度的小度、天猫的精灵都搭载了晶晨的芯片。

依据是否自建晶圆生产线或者封装测试生产线,芯片企业有IDM和Fabless两种模式。晶晨半导体采用的是后者。在该模式下,晶晨半导体只进行集成电路的设计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委托给台积电,封装和测试委托给长电科技。

相比之下,国际上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则采用IDM模式,即企业除了进行集成电路设计以外,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晶圆生产厂和封装测试厂,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行业的全部业务环节。但这种模式对企业的技术能力、资金实力、管理组织水平以及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事实上全球也没有几家。

从股权架构来看,John Zhong和Yeeping Chen Zhong为晶晨半导体的实际控制人,二人分别持有晶晨集团28.02%股权和4.41%股权。John Zhong的中文姓名为钟培峰,Yeeping Chen Zhong的中文姓名为陈奕冰,两个人是夫妻关系,均为美国国籍。

陈奕冰的父亲陈海涛系一致行动人,通过Cowin Group、Peak Regal分别持有晶晨集团9.68%和16.34%的股权。

据悉,钟培峰夫妇二人是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同学,1995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拉拉共同创立晶晨半导体。2017年3月29日,晶晨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进行股改,更名为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从外商独资变更为中外合资。

据招股书显示,晶晨半导体拟发行不超过4112万股股份(含4112万股且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累计募资15.14亿元。

募资将用于AI超清音视频处理芯片及应用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全球数模电视标准一体化智能主芯片升级项目、国际/国内8K标准编解码芯片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发展与科技储备资金。

2

产品价格战激烈,财务数据真实性遭质疑

从机顶盒市场规模看,这两年国内OTT机顶盒的出货量都在千万级别左右,已经相对稳定。由于机顶盒芯片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竞争对手也很多,包括华为海思、联发科、全志、瑞芯微等等,大家都在拼成本、拼性价比。

最近几年,晶晨的机顶盒芯片平均单价也已经由31.99元降至24.89元。

实际上,关于机顶盒的未来,有观点认为,机顶盒只是一个过渡产品,是广电、厂商多方利益博弈的产物,如果有开放的标准,智能一体电视就够了,何必还要机顶盒?

而在晶晨第二大业务——智能电视芯片领域,目前华为已占据国内4K电视芯片市场超过五成的市场份额。据介绍,2019年被称为8K元年。早在2017年,华为8K电视芯片就开始投入使用,但晶晨半导体相关芯片至今尚未量产,产品节奏已落后竞争对手。

智能音箱芯片的竞争同样激烈。虽然,目前小米、百度、天猫的智能音箱产品都搭载了晶晨的芯片,但它们也搭载了全志科技、奋达科技的同类产品。这两年,晶晨智能音箱芯片的平均单价已经从2017年的29.61元降到了2018年的21.5元。

在众多投资人看来,芯片行业投入成本高,周期长,回报率低。“前期投入很大,产业链很长,流程很复杂。”

“光是一次流片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几百万美元。一家芯片公司想要立足,最少需要2000万美元。”

另外,还有人力成本。据了解,有能力的芯片工程师至少需要五年培养,培养费为百万美金起步,一个团队做一个芯片至少需要18个月。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晶晨半导体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11亿元、2.67亿元和3.7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34%、15.8%和15.88%,研发投入的增速明显低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

另据媒体报道,晶晨半导体从存货到收入,再到采购都存在着疑点,这些疑点均指向该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经计算,2018年晶晨半导体的智能机顶盒芯片存货新增1亿多元,智能电视芯片新增了4900多万元,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新增了2500多万元,合计计算其库存产品新增金额,应该在1.74亿元左右。

那么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存货情况又如何呢?

数据显示,2018年晶晨半导体的存货中,库存商品金额为21801.57万元,其中还有769.11万元的发出商品,而2017年该公司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则分别为8238.34万元和93.45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出,其2018年新增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金额为1.42亿元,显然这一结果比上文中计算出的1.74亿元少了数千万元。这样看来,其存货数据似乎也是不可靠的。

虽然2018年晶晨半导体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增长,但同期其经营活动产生的1.85亿元的现金流量净额仅比2017年微增4.5%。

此外,晶晨半导体原财务总监2017年3月杭忠明上任,结果不到1年5个月即辞职。

晶晨半导体:科创板第一股的内忧外患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晶晨半导体:科创板第一股的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