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

文/红果果

历史不会忘记_第1张图片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老实说之前了解的并不多。今年4月份,我看到一组现在切尔诺贝利的照片,辐射还没有消去,但仍然有人在那里生活,他们在河里钓鱼,在森林里采摘果子,生活一切照旧,切尔诺贝利事件和他们无关。历史当然不是这样的,看似正常的生活,确实很多人无奈的选择。核辐射对人的身体伤害很大,会得癌症,不能结婚、生孩子,即使生了孩子,也很可能是畸形儿,因为核辐射,会很早死掉。切尔诺贝利事件已经过去30年了,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核电站爆炸后带给人们的伤害,遭受的痛苦。

之前看到核事故的新闻,也仅仅只是看到,我并没有进一步深究,因为我觉得那离我很遥远。可是当我听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有爱情》,也有人把它翻译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才对核灾难充满深深地恐惧感,我觉得如果有什么地方被称为人间地狱的话,那就是切尔诺贝利了。

那一天那一刻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那一刻,有一道光束射向天空,那是迷人的、绚烂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光,那一道光杀死了很多人。

历史不会忘记_第2张图片

破坏的面积不大,承受的污染却无法估量。死了多少人,没人说的清,当场有31人死亡,后来更多的人死掉。他们走在路上,倒在地上就起不来了,给别人送花的时候,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孩子们都失去了生机,他们不再运动,总是感觉很疲劳。狐狸也不害怕人了,他们和猫、狗成了朋友。蜜蜂在爆炸发生第二天不见了,他们躲在蜂巢里不出来。

历史不会忘记_第3张图片

阿列克谢耶维奇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如果你只去看新闻和相关资料,那得到的是各种叙述与描述,我们可以通过照片看到他们遭受的痛苦,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它在普通人的记忆里是什么颜色。而阿列克谢耶维奇耗费三年的时间,采访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亲历者,写出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有爱情》。

这位具有独立报道和批判风格的作家,通过与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学资料。

有人说她的文学价值并不足以获得诺贝尔奖,也有人说因为她写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所以她获奖了。对于我来说,获奖并不是我敬佩她的原因,而是她坚持写实,写普通人,在这些事件里,留下了普通人的声音。也许有些许文学加工,但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她的复调写作,采用第一人称写作,才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深深地体会这种苦难与痛苦。

历史不会忘记_第4张图片

关于本书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当代罕见的纪实文学经典,记录了人类史上最浩大的科技悲剧: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无污染,成千上万人因高辐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种疾病。

作者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

历史不会忘记_第5张图片

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本书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通过一个个主角缓慢而真实的诉说,让读者不自觉的代入其中,深深体会叙述者的那种痛苦。作为读者,虽然只是在读,并没有亲身经历,但是读到有的章节真的感觉很难受,比如一个科学家告诉其他人辐射很大,让他们撤离,其他人却认为他是疯子,相信政府所说的是安全的,那种焦急而又无奈的看着民众遭受伤害;一个测量员拿着测量器发现到处辐射都处于爆表状态,而孩子们还在地上玩沙子,像平常一样;他们说喝伏特加可以吸收辐射;清理人明知道反应炉那边辐射很大,却还是上去把东西清理了,看着他们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他们真的是向死而生。

当政者反应

当政者的反应是隐瞒,一位科学家打报告说辐射很大,需要马上撤离,还需要喝碘水,然而该城的大量储备碘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因为政府说很安全,灾情已得到控制。还有图书馆关于辐射的书,几天内就没有了。一位大学教师回忆道:“事故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辐射、关于广岛和长崎的书,甚至就连有关X射线的书都消失了。有人说这是从上面传达下来的命令,如此一来,人们就不会恐慌了。”核电站爆炸后,五一劳动节当天,大家还在充满核尘辐射污染的大街上欢庆节日。可不要说这是因为姓社,资本主义的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此前也多次发生事故,但信息披露也是在过了很久以后。2013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导致很多人得了甲状腺癌,今年我还看到一些孩子测量到甲状腺不正常,但是日本政府的反应还是压制。

当权者为了维稳,很多时候都隐瞒信息。

一时的隐瞒,带来更大的损失与伤痛。苏联为应对切尔诺贝利事件,出动10万军队和40万平民参与了清理工作。这些人被称为“清理人”,清除了无人区内的放射性尘埃,射杀了所有动物。在现场的高辐射之下,连机器人也失控,3500名“人肉机器人”参与了反应堆屋顶的放射性石墨的清理工作。整个切尔诺贝利的善后花费了苏联180亿卢布(当时约合180亿美元)的巨资。

历史不会忘记_第6张图片

因为利益关系,切尔诺贝利的人并没有完全撤出,初了报废的4号机,其他的还在运转,直至20年后才全部关闭。事故20年,四号反应堆的石棺外表面的照射度仍有750毫伦琴,远高于20毫伦琴的安全值,加固石棺的焊接工人工作两个小时就要轮换。隔离区内的平均照射度仍大于100毫伦琴。

普通人的应对

无论是战争还是灾难,作为普通人,除了幸运的逃脱,大部分也只有承受种种苦难与痛苦。苏联人经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们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享受和平的时间并不长,也许他们觉得和平已经到来,再没有比战争更为糟糕的事情了。然而老天还是给他们开了玩笑。

他们在灾难发生后,因为政府封锁消息,受到高度辐射;他们听从国家的号召,与辐射作斗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参与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

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得到房子、车子、票子、土地,可以过上他们觉得不错的生活,然而实际上,他们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被蒙蔽而来的,有的是怀着英雄主义的信念;他们觉得他们的人生要有意义,要做英雄,因为英雄永远被人铭记。

他们被政府驱赶,搬离此处,他们不能带走自己的财产。有的偷偷的回来了,带走了家电,衣服等等。你能想到吗?有一家人专门回来带走了门,因为家庭成员死的时候,都要在门上躺着。

有的人留守下来,他们白天在森林里,晚上再回到自己的屋子里。

不要说他们傻,这里是他们的家园,离开此地,他们就是漂流者。你看看因为战争而离家的避难者,欧洲人一边在那里显示怜悯之心,一边却阻止他们的进入,因为那些人会抢了他们的饭碗、福利。

而从切尔诺贝利撤离出来的人呢?人们躲他们远远的,觉得他们是含有辐射的怪物,他们是被孤立的,他们只有一个名字——切尔诺贝利人。很多撤离的人又回来了,因为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觉得自己是个人,他们不用担心没人理他们,不用担心送给别人的东西先被收下,然后偷偷的扔到垃圾桶里。

是的,这里是有辐射,但是这里有自由。

遭受战争的受难者也来到这里,因为到这里,没有人会驱赶他们。

历史不会忘记_第7张图片

反思

反思——是经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人的反思。

一个摄影师说:“俄罗斯人不会只考虑自己,更不会只考虑自己的性命,他们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这一特性。我们的政治家们在思考个体生活的价值时总是表现得十分无能,我们也同样如此。”

一个参加过清理任务的人说:“这是因为我们把人类生活的价值看得太低了……这是一种亚洲人的宿命观。一个愿意牺牲自我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很渴望在生活中扮演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现在,你得到了一个机会,虽然你会因此而死去,但是你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并且为他人所知。”

一个救治切尔诺贝利儿童项目的负责人的话:“那个伟大的帝国瓦解了,四分五裂。首先是阿富汗,然后是切尔诺贝利。当这个帝国倒下后,我们发现自己一直都是一个人。”

他们被苏联的英雄主义浸润太久,只知道“我们”,不知有“我”,只知道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到哪里。从“我们”到“我”,付出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代价,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了。

后记

书中有一段关于描述切尔诺贝利给人感受的描述,说切尔诺贝利很美,很安静,简直就像是伊甸园,然而这块地方被上帝下了咒语,上万吨的核燃料堆在这里,还在不断地污染着土地,这片土地完全净化要等上千年。

然而切尔诺贝利人已经等不起了!

历史不会忘记_第8张图片


历史不会忘记_第9张图片

不忘初心

人生苦短,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攀登,去摘取生命中最美丽的那朵花;也许路途遥远,也许历经坎坷,也许最终也没有获得,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我经历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