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470处,其中国家级17处、省级54处,旅游景区景点228处(其中5A级景区1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7处<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大像山、水帘洞拉捎寺、凤山公园、回乡风情园>、A级景区30处),古文化遗址50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8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天水围绕“羲皇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陇上江南·中国休闲旅游生态家园”、“人文天水·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世界华人寻根祭祖旅游目的地、华夏根脉文化旅游圈核心地、中国西部休闲养生度假胜地、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枢纽集散地,把天水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娱演艺、会展广告、动漫游戏、现代传媒、出版发行、教育培训等八大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显著提高,至2017年底,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占GDP的2.66%;接待国内外游客37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占GDP的32.92%。
伏羲文化是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家园重要载体的“不二”选择
天水因伏羲、女娲、轩辕的诞生和周秦的崛起,孕育了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钻木取火,华胥母系氏族于公元前7774年、前7759年在天水(陇西成纪)诞生伏羲、女娲,并完婚推举伏羲为帝,伏羲、女娲开天创世,始“创八卦、结网罟、教渔猎、兴嫁娶、制乐器。”于前5029年在天水清水县轩辕谷诞生黄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黄帝战蚩尤、开华夏。原始先民从卦台山到大地湾生存生活,创造出中国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地画、最早的木结构地上宫殿,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周孝王时期,秦人始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封于秦亭(天水),号嬴秦。秦人从商周之交中潏保西垂开始,至非子,历经八代,于公元前771年襄公时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始国,公元前668年秦武公伐邽戎胜利在天水设邽县和冀县,并在秦统一中国后,首开秦汉置畤祭天地五帝之先河、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木板造屋、乐器等精神文化,形成剽悍勇猛、尚武重刑、进取向上的文化性格。这样,从“三皇五帝”起、到清乾隆皇帝止的188位历代帝王,以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勇气,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外开放、整合发展的理念,服务于民、献身大众的风格,繁衍了华夏民族。人类源自伏羲出于天水,伏羲是全球华人的人祖人宗,市内保存着全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伏羲遗址—国家4A级景区伏羲庙和伏羲画八卦的卦台山、女娲遗址—秦安女娲庙、女娲祠及轩辕遗址—秦州齐寿山和清水轩辕谷,是羲皇故里、女娲家乡、轩辕桑梓,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是全国性的伏羲祭祀中心,已成功举办了28届伏羲公祭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制嫁娶……,天水正在依托伏羲、女娲、轩辕文化这一全国“独一无二”、且历史最久远的本原文化资源优势,梳理人类历史发展的脚印,让华夏儿女认知、认同、接受、传承伏羲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由(游)天水知天下,规划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中华始祖历史文化核心区,切实把天水打造成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全面理清伏羲文化是如何决定和影响华夏民族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是如何传承创新、奋斗发展的,充分展示和弘扬伏羲、女娲等先民们奋发向上勇于革新的发明创造力、团结拚搏融合进取的民族内聚力和向心力、博大而精深的情怀与精神等中华历史文脉,切实打造全球华夏儿女前往祭祀、瞻仰、庆典、受教、获益、励志的精神家园,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把天水铸造成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现华夏文明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是中原本土文化吸收融合西来文化的佐证
天水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重镇,自魏晋以来随佛教东传,境内形成了麦积山、仙人崖、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华盖寺等“百里石窟艺术走廊”,这些艺术和宗教的完美结合,是中原本土文化吸收融合西来文化的佐证。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座落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享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现存窟龛194个塑像7200余尊,有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第44窟造像、中国殿宇楼阁样板的16号造像浮雕和中国第一窟廊建筑最大洞窟的“七佛阁”。仙人崖有建于悬崖之下的明清殿宇27座塑像197尊。大像山悬崖峭壁之上塑有巨大的大佛,是渭河流域唯一的一尊唐代大佛,也是全国大佛开凿距地面相对高度最高的造像。水帘洞拉捎寺石窟保存着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崖壁上摩崖浮雕的释迦牟尼佛像被誉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木梯寺石窟有魏唐遗风和宋代精华的造像石窟20个、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被誉为唐宋造像博物馆。华盖寺石窟是佛家习禅、道家演道的理想之地。以上石窟艺术走廊,特别是麦积山石窟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东传西渐中具有交流传播价值、见证价值、典范价值、创造价值、人地关系价值、关联价值的唯一性,在较早的古代就已闻名于深山之中被古人重视和利用,是佛教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枢纽。正基于此,自然人文景观富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也成为多年来天水旅游发展的支柱。天水将着眼麦积山石窟和石窟文化,通过保护传承、临摹办展、著述研究、对外展出等,尽量将艺术瑰宝向世界宣传推介,进一步形成麦积山和“麦积山学”效应。同时,在天水麦积山附近建设天水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超市或手机微信、网上电子商务平台),以麦积山景区为核心、天水两区五县所有旅游景点为辅景区(制做光电实物微缩模型),组建天水旅游经营集团,采取一系列协作、扶持、推动、治理和创新政策以吸引旅游企业集聚,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协调发展的、高效有序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水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体系。
大地湾文化丰富了科普考察和文化探秘旅游
距今7800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安大地湾遗址,是目前国内新石器时期年代最早、历时最长、层次最完好的古遗址,总面积110万平方米,有中国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画、最早的木结构地上宫殿,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内容异常丰富,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它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对论证伏羲和伏羲文化的本源,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和编年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大地湾遗址中的F901大房与F411原始地画为国内考古史上罕见。大地湾彩绘和刻画在宽带彩陶钵上的各种符号,为“结绳契刻的遗迹和中国文字前身的表现形式”。现已复原了一批原始聚落及实物、模型,完成了编号F901原始宫殿大型展厅,建成了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被称为“华夏文明的曙光、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原始社会的小太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考古、科研、旅游场所,彰显着天水的人文特色和科学价值,将建设为集科普考察、文化探秘、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先秦文化凸显着天水的古县古镇气息
先秦文化是指秦人初兴之时在天水一带创造的,在东入关中之前得到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秦人从商周之交中潏保西垂开始,至非子,历经八代,于公元前771年襄公时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始国,公元前668年秦武公伐邽戎胜利设邽县和冀县,直至秦文公的三百年发展为战马产地和巩固的后方,使天水成为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留下了都城建筑、墓葬、金属冶炼、武器车马等物质文化,并首开秦汉置畤祭天地五帝之先河、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木板造屋、乐器等精神文化,形成剽悍勇猛、尚武重刑、进取向上的文化性格。主要古迹有秦亭遗址、邽县冀县故城遗址、马家塬遗址、毛家坪遗址、绵诸故城、放马滩秦墓、礼县大堡子山秦墓等。秦亭遗址位于清水县秦亭乡秦子铺村,与张家川秦亭遗址一样,同为我国最早设立的都邑和地名,为秦发祥地之一,相传早在公元前897年,秦人先祖非子在这里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为附庸,赐以嬴姓,封与土地,从此秦人、秦族便在这里致力农牧,励精图治,最终统一了全国。马家塬遗址为秦人统治下的某一支戎人(邽戎)首领墓地,是西戎文化的隐形血脉,遗址中心区有较为密集的战国墓葬60座、约2万平方米,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已发掘的车乘的车轮及车厢侧板均以金、银、铜、玛瑙、釉陶串珠、贝壳及错金银铁饰件等装饰,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其中“青铜茧形壶”对秦文化的研究和古文字的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共发掘到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周秦文化、以夹砂红褐陶为特征的西戎文化3种文化遗存,遗址的墓葬总数可能近千座,是秦设冀县的县治(县城)之所在,为2700年前设县的“华夏第一县”——冀县的确认提供了重要物证。放马滩坐落于麦积区党川乡小陇山林区,西边不远处的礼县盐官镇就是当年秦人最早的都城——西犬丘,因传说秦始皇先祖嬴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曾出土先秦时期古墓群墓地面积约有11000平方米,墓葬100余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木板画、文具、算筹、钱币、陶、漆、铜器等重要文物,而被考古学家誉为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出自1号秦墓的7幅放马滩木板地图,是我国和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地图,分为《政区图》、《地形图》和《林木资源图》。礼县大堡子山发掘出土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公墓,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是秦人发祥地,“关系中国古代史文化甚为深巨……有裨于考古界、历史学研究的进程”。这些秦早期文化增强了天水的古州古县古镇氛围,天水正在以放马滩墓葬文化景观、中国政区文化景观、马家塬遗址博物馆、西戎文化园、大堡子山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等为主,微缩仿建修复反映天水古城特色的主体公园,展示羌戎民族火葬风俗、装饰风俗、语言风俗和秦人早期民俗、先秦历史文化等。
三国古战场文化为天水发展体验旅游提供了平台
天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大影响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天水关、木门道、收姜维等已家喻户晓且出自天水。三国时,诸葛亮继承刘备恢复汉室的遗志,于公元228年出师祁山伐魏,由于先锋马谡在街亭失利,不得不退回汉中,斩马谡和自贬三级以谢蜀汉军民。经过《三国志》、《三国演义》和电影、戏剧的不断宣传,街亭遂成为老少皆知的历史名地也在天水。开发、利用三国文化,提高天水知名度已势在必行。在已修复诸葛军垒、李广墓、姜维墓等的基础上,北线主要修复秦安县陇城镇的“乱骨堆、大营、常营、万人坟”等战争遗存的街亭战役线,南线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堡、射杀张郃的木门道等祁山木门道军事线,东线为麦积山风景区的街亭古镇。这些三国古战场文化的开发利用为天水发展体验旅游提供了广阔平台,天水将在建成街亭古战场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加快三国文化园建设。
民间民俗文化为发展民间音乐文化产业赢得经济增长极
天水经过八千年的扬弃和整合,形成了生辰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农事民俗、衣食住行、岁时节令、民间娱乐、交际礼俗、传统工艺、回族习俗、武术曲艺等多门类的民间民俗文化,分别以民居古建、特色食品、夹板舞、鞭子舞、旋鼓舞、节庆、社火、庙会、戏曲、民俗等不同形式表现。天水人民对这些民间传统的依恋和维护时至今日仍旧强烈,传承了天水旋鼓、李广武术、夹板舞、鞭子舞、蜡花舞等有比较优势的民间文娱,开发了天水雕漆、汉唐陶塑、鸳鸯玉器、庞公玉石、秦州丝地毯、麦积珠绣及雕塑、木雕、瓦器、刺绣、十字绣、草编、剪纸、脸谱(秦腔)、葫芦等特色工艺品,创新了天水书法和绘画、西秦腔、秦安小曲、清水道情、张川花儿、高台社火等舞台艺术,发展了天水呱呱、天水面皮、秦安肚丝汤、甘谷油圈、张川羊羔肉和“四盘子、八大碗、十全、十三花”等风味餐饮。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也孕育了资源丰富、品相杰出、品质优秀的天水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传承了涉及民歌、说唱音乐、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戏曲等形态各异、极为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有被选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秦安小曲、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州唢呐艺术、秦州鞭杆舞、西秦腔、天水酒歌等非物质资源,有歌本谱例、民族乐器等与民间音乐活动相关的物质载体,还有作为民间音乐传承的歌手、民间艺人、传承者等,每到岁时节日、红白干事、民间祭祀,唢呐声、舞台秦腔声、秧歌声、小曲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近乎人人会歌,凡事皆歌。据统计,自2010年起至今,天水每年各类秦腔演出场次达2400场次,按每场1万元收入计算,效益达2400万元/年。仅大型历史剧《麦积圣歌》等每年演出30场,冠名费150万元/年,受众达24万人/年。天水将以民间音乐资源为主导,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探寻“非遗”的文化创意价值,实施“非遗”的保护性开发,以期通过“非遗”的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不断的再生产和永续发展。让“资源”变“资本”、“作品”变“产品”、“剧目”变“项目”,打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艺术精品特质的项目,通过市内和国内外、线上、线下商演展演、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播出等活动,形成“民间音乐+物联网”、“民间音乐+出版业”、“民间音乐+旅游休闲演出”等广泛的业态空间,实现项目产业化,赢得经济增长极。
齐寿山地理文化凸显着中国的分水岭
位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境内的齐寿山,又名天山,古名嶓冢山、崦嵫山、云台山、寿丘,系秦岭西端迭山延脉,主峰海拔1951米,是秦岭山脉第二大主峰,俗有“齐寿山不大不小,压着三江河垴”之美誉,史称“三江镇岳”,是镶嵌在西秦岭山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山势高峻,脊线分明,地形地貌奇特,地理文化凸显。其山北之水入藉河-黄河流域,山南之水注白家河汇白水江,西麓为西汉水源头,是中国黄河长江分水岭、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国家地理方位点测绘基地,有“日落崦嵫”“龟峰胜境”之名胜,实为秦岭山脉之一大奇观,是“天河注水”—天水(“天山之西汉水”)之名的由来。也有轩辕黄帝诞生于此之传说,曾是穆王西巡、老君炼丹、李广射石、隗嚣藏宝之地,有藏宝洞、李唐祖墓、左公炮台等历史遗迹,也有慧福寺、谒陵观等宗教场所,还留有历代著名学者、帝王将相和圣贤墨客的诗句翰墨。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凸显着中国的分水岭 。 天水正在挖掘齐寿山历史文化名山资源,建设国家级地理文化旅游标志。在齐寿山山脊与316国道交叉处,建设秦汉风格歇山顶式“分水阁”牌楼,牌楼底座两侧分别刻制“中国南北分界线 长江黄河分水岭”字样。主楼屋脊喷水系统水雾沿屋脊两边分别流入山南和山北,进入白水江—长江和藉河—黄河流域,以直观、形象地体现分水岭特征,可形象再现“一山跨三河”之自然胜景,凸显齐寿山独特的地理文化,填补秦岭无明确地理地标的空白,拉动天水农业、林业、交通、体育、通讯、住宿、餐饮、中医养生等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