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玫瑰,总会开花的

是玫瑰,总会开花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儿童在爬上光荣的成功高塔之前,曾有过被人误认为是“低能儿”、 “笨孩子”的经历,有过饱受跌仆的痛苦过程, 也有过不幸的挫折和打击。

   你知道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吗,他一生有过电报机、白炽灯、留声机、X光透镜等1328种发明,可是, 他却是在入学三个月后不得不退学,被老师认为是“笨孩子”。

   上课时,爱迪生一点儿也不听讲,心猿意马,想入非非, 做小动作,画自己的画,老师问他问题,他不回答, 老师用教鞭敲他,他也不说话。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 爱迪生还爱专门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搞得老师哭笑不得,比如,他问“为什么2+2=4呢”等等,老师大为恼火, 说“本来如此”,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就这样,爱迪生常常是老师呵斥的对象,成绩呢,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非常奇怪竟有如此愚笨的孩子。

   爱迪生也曾看过医生,医生对他的诊断与老师一样, 说爱迪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大笨蛋。

   爱迪生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曾经是一位小学教师, 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她并不认为爱迪生愚笨, 反而觉得在儿子身上凝聚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 他不论对什么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有一次, 他一连好几个小时抱着鸡蛋一动不动,想给鸡蛋加温孵出小鸡来。还有一次, 为了搞清火为什么会烧着,为什么燃烧时有一个鲜红的点, 就把仓库里的干草堆点着了,造成了火灾。 妈妈认为普通的小学教育不能发挥儿子的才能,就干脆让爱迪生退了学, 自己担当起了教育爱迪生的责任。

   爱迪生,这个不到8岁的“毕业生”回家后, 在母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学习非常勤奋和刻苦。9岁时,母亲让他阅读物理学的书,他一接触便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 后来干脆到图书馆去读,阅读开阔了他的视野,启迪了他的心灵, 增长了知识,为他迈向科学之路打下了基础。 母亲还鼓励爱迪生认真观察事物,用丰富的知识激发爱迪生的想象力, 使爱迪生的好奇心化为探索者的沉思。有一次爱迪生问母亲, “为什么上帝不再造一个晚上的太阳呢?”母亲微笑着说:“上帝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晚上的太阳还是留给我们的小发明家去造吧! ”母亲的循循善诱撩拨着爱迪生的心灵,若干年以后,爱迪生真的发明了晚上的“太阳”──白炽灯。爱迪生到了31岁时,已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发明家。

   这是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爱迪生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他能成为世界伟大的科学家,绝非偶然, 因为他有一个爱他懂他的母亲,就是这个母亲  ,把他的潜能充分地挖掘了出来。在别人的眼里,爱迪生是一个性格上有缺点, 学习上跟不上班的呆笨的大傻瓜。而在母亲的眼里却看到了那是一种极好的品质, 追根问底,锲而不舍,能够从多方面进行仔细思考的性格, 这正是孩子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和长处。如果母亲硬要他成为优秀的学生, 那么也许就没有发明大王爱迪生了。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老师也没有说他“聪明”过。

   牛顿,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体弱多病, 在他未出生时就去世了,母亲因生活无着而改嫁, 牛顿在外婆的哺养下成大成人。牛顿上小学时,身体瘦小,弱不经风,少言寡语, 性情忧郁,一碰就哭,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欺负他。牛顿对语文、 算术等功课不感兴趣,成绩不佳。他平素最大的兴趣就是制作东西, 如风车、水车、日晷、幻灯机等,他制作的老鼠拉着转动的磨面机模型,博得了大人的啧啧赞叹。上初二时,由于生活困难, 牛顿不得已退了学。在家里,牛顿开始感到无法学习的寂寞, 萌发了向往学习的热情。家人在他的要求下,又把他送到学校学习。 此时的牛顿和原来几乎判若两人,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突出, 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了业。

   牛顿19岁考入了剑桥大学学习数学专业, 他和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相比,一直处于低分数段, 但他的数学才能逐渐得到了发挥,显露出了他“科学史上的巨星”, “创立近代科学”的罕见天才。

   你也许要问,童年时代并未崭露头角的爱迪生、 牛顿长大后怎么倒成了科学史上的巨星呢。原来,他们在母亲、 学校的教育下,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发挥和运用,从而得到了理想的发展。 我们人的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智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 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指人在某些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人要顺利地进行某种复杂活动, 必须既具有一般能力,又具有特殊能力。 而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有程度不同的智能潜力,这种能力隐藏在人的身上, 人的一生只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爱迪生、 牛顿的潜在能力却较大限度地被开发出来。比如,爱迪生的母亲从来不对儿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 也没有学校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她那放手、文明的教育,使儿子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想象思维异常活跃, 后来每平均十几天就有一项创造发明。而牛顿中学毕业时, 校长在毕业典礼的讲话中尤其表扬了牛顿的勤奋学习才华横溢的事迹, 还特地邀请了牛顿的小学校长和老师来参加他的毕业礼典,这种赞赏式的教育, 激发了牛顿刻苦勤奋学习的热情,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了一个个困难, 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毫无疑问,爱迪生和牛顿的智力是优良的, 否则不会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可是他俩上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人的智力和人的知识是有区别的,诚然,聪明的儿童, 往往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知识比较丰富的儿童,不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个智力一般的孩子,由于主观的努力,可能懂得比较多, 知识比较丰富,同样,智力发展较差的儿童,往往知识也比较贫乏, 但有的儿童只是暂时缺乏某方面的知识, 而这两位大科学家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在上小学时, 老师并没有调动他们的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恰好相反, 不是对其批评呵斥,就是置之不理,使得他们对学习兴趣索然,当然不会取得好成绩了。因此,我们判断一个孩子发展水平的高低,要全面、 客观和公正,那种仅因孩子缺乏某方面的知识来断定一个儿童智力发展的情况就会出现疏漏,甚至面对未来的科学家也会看“花了”眼, 以致埋没了人才。

   爱迪生和牛顿小时候,都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 然而他们是幸运的,这不仅在于他们后来都得到了适当有效的教育, 还在于他们本身有着良好的天资。不过, 生活并不慷慨地把幸运的花朵撒给每个儿童,有时它还会把灾难撒给某个孩子,把其推向绝境, 让其无法回避、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

    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拿破仑和海伦.凯勒是19世纪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对于拿破仑,我们都很熟悉,海伦是谁呢?她不是什么大师,什么大学问家,什么大亨, 她只是一个残废人。 但她的事迹完全配得上马克•吐温的高度赞誉,也会让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感动不已。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从小她失去听力和说话能力,集盲、聋、哑于一身。没有视觉, 她不能观察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听觉,她不能听奇妙动听的声音;不会说话, 不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感与别人交流;这盲、聋、哑, 不管是谁摊上其中的一种,都会感到与世界难以沟通, 而海伦却“幸运”地摊上了三种。海伦没有向命运低头, 用惊人的坚强意志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父母为她聘请了家庭教师,这位老师曾经受过盲、 聋、哑教育的特殊训练,她让海伦凭靠触觉认字, 她的老师把字母“写在”她的手上,再用模仿动作或实物让她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比如,海伦触摸到水时,她的老师就在她的手上写“水”这一个单词, 就靠这样笨拙的办法,海伦学会了“语言”, 她还学会把手放在别人的嘴、鼻、喉上,“听”别人说话。海伦经过艰苦奋斗, 出人意料地考取了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 并以超过常人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全部学业。她还奇迹般地学会了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 用这些语言,她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著作, 这些著作被译为5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世界各个角落。

   海伦,这个盲、聋、哑的儿童,用她的勤奋、执着和意志, 学会了与别人交流的语言,被称为“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三位名人的童年,有的被老师认为是笨孩子, 有的还是缺陷儿童,但他们智慧的花朵竞开得如此绚丽夺目,花香四溢, 正象鲁迅所说:“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 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是玫瑰,总会开花的。”

   愿我们的每个孩子,不管是体壮的还是体弱的,不管是“愚笨”的,还是有缺陷的,都是玫瑰,都会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玫瑰,总会开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