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张图片

上一期我们讲了“孤儿药”为什么动辄上万元那么昂贵,讲了药企研发一款新药(原研药)所需要的成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上一期内容

《如果药价便宜,就不会有人再去研发新药了》

原研药所需要的三大成本

资金成本

时间成本

人力成本

以及

在中国,吸人民血的是房地产

在美国,吸人民血的是医疗业

那关于美国医药行业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要说这点,首先和大家讲一讲中美之间在医药领域的差距。

我们都知道中美在芯片制造上有一定差距,但可能你不知道,中美在“生物医药研发”上的差距,比芯片大得多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张图片

根据美国《医药经理人》杂志(Pharmaceutical Executive)公布的2017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名来看

全球TOP50的药企主要集中在

第一美国

第二日本

第三德国

瑞士,爱尔兰,英国,法国也都进入排名

另外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有两家专门制造仿制药的药企上榜。

而中国上榜的药企家数,是零。

中国十几亿人口,每年医药需求足以称得上世界第一或第二,但我们国家的医药企业却连前50都挤不进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3张图片

上图是近3年来世界药企50强的地区分布图,可以看出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日本近几年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压力下,加大药企投入,但也仅仅追的上美国的一半。

而接下来的德国,瑞士,爱尔兰,则更是只有日本的一半。

再看后面,韩国意大利南非,也有上榜。

最值得注意的其实是印度,就是图上红圈部分,印度药企在图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喷出。

这与印度特殊的国情有关,印度是全世界生产“仿制药”的大国。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4张图片

图右侧,是2017年,全世界“生物医药专利”的专利占比。

美国,同样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家,2010-2014年还只占全世界生物医药专利的四成。

可到了2017年,美国医药产业发展更为迅猛,医药专利数占了全世界将近60%的比例。

而中国在2010-2014年间,医药专利数占比全球不到3%,2017年上升到5%-6%。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的道路,道阻且长。

那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中国买药吃药的人那么多,医药企业的专利一直上不去呢?连南非印度都比不过?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相信你我也都有同感。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5张图片

就是中国的不少所谓“医药企业”,其实专心做的是“保健品”,简单讲他们虽然也可以被叫做“医药企业”,但主营方向是保健品。

为什么呢?

相信大家看了上期的“药品研发分析”就能理解,一项新药,药品专利研发,不光投入十几亿美金,还要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如此巨大的成本,中国药企肯真心花功夫去做的,真的不多。

相反,我搞保健品,一来保健品的审查远远没有药品来的严格,而且研发成本又很低,赚的却很多。

大规模打广告,弄点故弄玄虚的名堂,找中老年客流,可比你搞什么新药研发赚得多。

相信,如果刚才那个排名不是“新药研发专利排名”,而是“保健品推陈出新排名”的话,那中国一定榜上有名。

由此,中国作为全世界医药需求最大的国家,药企却连世界50强都排不上,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赚快钱,是一条“基本准则”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6张图片

印度仿制药店

那么印度呢?

我们看到在世界“药头”排行榜上,印度也帮上有名,而且表现“突出”,而印度的“药品”厉害,不是在他研发厉害,而是在“仿制”厉害。

也就是“山寨”厉害。


发达国家的药厂研发出一款新药,由于前期研发成本巨大,造成一粒药的价格都被定的非常高,以期收回成本,赚取利润。

而这高昂的新药价格,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民来说也属于一大笔负担,更别说对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了。

人民要活命,可买不起新药,那怎么办?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7张图片

印度曾经第一大药企,现在已被收购

此时印度曾经的大药企Ranbaxy的创始人站了出来,他带头山寨了美国罗氏公司的一款镇定药物。

这款罗氏镇定药物正版价格每个疗程12000美元,而山寨版仅为3000美元。

山寨药一投入市场,获得广泛好评,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压力。同时也为山摘药的制造商带来丰厚利润。

自此之后,印度的仿制药便开始大行其道,只要是药价高昂的“救命药”“孤儿药”,印度药企就一概毫不犹豫的仿制。


那肯定有人问,这样明目张胆的“山寨”,欧美药企不告他?政府不关他吗?

然而事实是,印度仿制药的“保护伞”,就是印度政府。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8张图片

1970年,印度政府颁布修改后的《专利法》,允许印度药企可以仿制任何一种药品,这样一来,印度国内的药企就更肆无忌惮的开始仿制了。

到了1995年WTO成立,印度要加入WTO,就必须签署《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如果印度签了该协定,等于是要保护知识产权了,这对于印度一大票仿制药的药企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可印度政府为了国内药企的利益,也为了印度人能获得低价药的利益

在加入WTO后,利用了《知识产权协定》中的一条“核武器条款”

叫做“强制专利许可”。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9张图片

“强制专利许可”简单讲,就是不需要专利拥有者的同意,我可以强制使用你的专利来制造药物。

有这么个条款,其实本意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初衷

由于药品是救人命的东西,所以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允许相关政府或药企使用“强制专利许可”,生产未获授权的救命药物。

当然“强制许可”最后提到,紧急情况过后,专利拥有者仍应得到一定的授权金。

授权金多少应由相关仲裁机构来决定。

由此,印度政府利用这条“强制专利许可”来充当印度药企的“保护伞”,大量生产和制造各种价格昂贵的“救命药”。

在1980年,印度仿制药企业还只有2000家,到了2010年超过了20000家,印度的仿制药让高昂的医药费用降低20%-40%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0张图片

无国界医生组织曾发布一篇报告,印度的仿制药让艾滋病的治疗费用从原先的10000美元,骤降到200美元,给患者带来极大福音。

发展到今天,印度药企的仿制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一般来说,发达国家耗费好几年研发出的一款新药(原研药),上市后印度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搞出效果相似但价格大降的“仿制药”。

更有意思的是,全世界20%的仿制药是印度生产的,印度仿制药出口到全球200个国家,当然也包括欧美发达国家。

在美国和日本,药品市场上的仿制药40%来自印度。

那肯定会有朋友问,既然仿制药那么利民,中国为什么不使用“强制专利许可”来生产“仿制药”呢?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1张图片

一是,你必须考虑到国际舆论压力

全世界虽然生产仿制药的国家和药企很多,但大多数“仿制药”都是有专利授权,或者专利到期的。

而印度政府,如此明目张胆的宣称,我就是要用“强制专利许可”来侵权,来生产仿制药。

这在国际上吃相很不好看,会被国际社会认为你是一个无诚无信,不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

毕竟每个国家在国际上都要维护自己的脸面,滥用“强制专利许可”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造成巨大影响。

十几年前中国被称为是“山寨大国”,好多东西都是山寨的,中国人自己脸上都挂不住。

印度的仿制药是一个道理,印度是“药品山寨大国”。

二是,利润成本

印度已然是全世界仿制药第一大国,其人力成本,生产成本,国内公关成本全都要低于中国。

中国药企生产的大部分药是获得专利授权的“仿制药”,仿制的技术是没问题。

但中国的人力成本,生产成本和公关成本都高于印度,这就造成了中国就算用“强制专利许可”来侵权产药,做出来的药的价格也不会低于印度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弱于印度。

三是,如果世界各国都有样学样生产侵权的“仿制药”,那世界上就不会有新药出现了。

商人逐利企业花费巨大成本研发一款新药,结果三个月就被仿制后卖到全世界,你的研发费全打水漂,那企业以后还会去研发新药,商人还会做这笔亏本买卖吗?

资本主义的世界,如果商人无利可图,那也就不会有太多科学进步了。除非现今这个资本逐利的世界崩毁。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2张图片

奥巴马曾力促美国医疗改革,但收效甚微

最后还是想讲一讲美国,前文提到

中国的顽疾是房地产,而美国的顽疾是医药业

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最新统计

2013年全美的医疗支出高达2.1万亿美元

预计到了2020年,全美的医疗支出将占3.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8%

美国近五分之一的GDP花费在医疗上,然而讽刺的是,美国人的平均年龄在世界上并不高。

美国,是典型的花很多钱,但人民活不长的国家。

看下图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3张图片

图片来自中金数据,统计的是1970年到2014年,世界各国人民花的钱和他们的寿命比例。

简单讲就是老百姓在医疗上花了多少钱,以及他们的平均寿命。

一大票发达国家,花的钱没有美国多,但老百姓活的却比美国人长。

这就突显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医疗体系花费,和它的医疗体系效果,不成正比。

你花同样的钱,在其他发达国家可以活到80岁,可在美国你可能只能活到78岁或者75岁。

那,为什么呢?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的主题

美国那些医药巨擘的贪婪。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4张图片

美国最大药企,辉瑞

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还是有必要从多个面向去了解。

上一期,为大家讲了美国药企花费巨大成本研制新药,患者吃的一粒药成本5美分,售价130美元。

因为患者吃的是第二粒,第一粒药的成本是50亿美元

这是不是事实?

当然是事实。

但还有另外一个事实,必须要了解。

就是美国各大药企啊,它全年用来公关的费用,是新药研发费用的三倍。

也就是说,2017年,A药企研发新药花费50亿美元

与此同时,2017年,A药企公关的花费是150亿美元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5张图片

那么,什么是“公关”?

公关

游说政治人物,比如美国参众议员

收买智库,让智库做出有利于药企的报告

操控舆论,当药品出现问题时,勾结媒体,防止事态变坏。

这些都属于“公关”的内容。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6张图片

其实就在前不久,川普还在推特上,抨击美国那些无良的,吸人民血的药商们(如上图)。

简单翻译一下

川普骂,辉瑞这些药商们,你们无缘无故的提高药品价格,难道不觉得可耻吗?

你们利用美国穷人,没有能力维护自己利益的弱点,大肆赚取暴利,而在国外你们又提供欧洲和其他国家廉价药品。

你们给我走着瞧!

至于川普到底有没有本事整治美国药企,这个还是未知数,虽然话放的狠,但是人家药企每年花大钱用来做的“公关”,就是防止“类似川普”这样的政治人物来搅局。

医疗,在美国是顽疾,差不多类似于中国房地产级别,不是哪个总统放两句狠话就能解决的。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7张图片

而且人民在和药企的博弈中是完全处于下风的

为什么呢?

因为医药行业,它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市场

它特殊在,消费者,是没有选择权的。

某个健康人,不会平白无故的去试药

某人生病了,更没有机会去试药

在生与死之间,药物对你来说很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

你要么吃药保命,要么不吃等死

另外医药行业的门槛极高,普通消费者连医药说明书都看的云里雾里的,一张说明书你都看不懂,更别说专业书籍了。

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人不可能了解,到底哪款药更适合自己,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完全丧失了选择权。

选药,不像你在商场选衣服,这件好看,这件不好看,你在没有吃过前,不可能知道哪种要更有效,你只有听专业人士的份。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8张图片

而且现在,美国那些大型药企发展出来了一套新的“游戏模式”,叫做“把控渠道模式”。

简单举个例子,什么叫“把控渠道模式”

A公司是一家小药企,它利用“联邦公共基金”对于小药企的新药研发补助,来研发新药。

经过几年努力,A药企成功研发出治疗乙肝的新药。

该药专利很快被大型药企B看中,花几亿美元买下乙肝新药的专利。

获得乙肝新药专利后大药企B,马上将新药投入三期临床实验,临床实验完成后,对美国监管机构进行公关工作,然后新药批准上市。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19张图片

在近几年,跨过药企集团,已经将重点从研发,转移到了“把控渠道”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

小药企A,没钱

利用联邦公共基金的补贴,来开展药物研发

研发成功后将新药专利卖给药企集团

为什么它要卖呢?

因为新药研发成功后,还要进行三期临床实验,而这三期临床实验又要花很多钱,小药企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

就算小药企能够负担新药的临床实验,他也几乎不可能去公关美国药物监管机构FDA。

在公司对政府的层面,小公司和大企业比起来,渺小的像尘埃,每天送到FDA来的申请和审批那么多

你一家小公司,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开始审批,审批开始后,又要多久才有结果,这一拖,可能旷日持久。

而有着强力公关部门的大型药企,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他和政府内的官员,和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全都很熟,你的药只要没问题,审批上市的手续和速度就是比别人快。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0张图片

所以近几年美国大药企就有这样一种趋势改变。

研发我不做了,或者我少做。

然后我派出“侦察队”,专门在世界各地,找那些在做新药研发的小药企

这些小药企大多只有研发能力,而没有临床和公关能力

他们将新药专利卖了个好价钱,而拿到专利的大型药企就完成接下来两步。

完成后新药上市,而这上市的新药,价格就由药企说了算了。

一粒药,可以是一美元,也可以是一千美元。

而消费者,是没有议价能力的

只要这粒药,真的对你有用,那别说一千美元,一万美元也只能花。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1张图片

大型药企们,从药物研发商,变成了药物渠道商。

那从“研发商”到“渠道商”的转变,有什么不好呢?

首先,他的研发风险,大大降低

以前新药研发经常失败或陷入瓶颈

而现在,只找那些研发成功的小药企买专利

这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而事关人命的医药行业,变成了一种赌博。

比如我一年买30个新药专利,然后做临床,做公关。

上市后,30款新药,可能成功的只有三四款,

但这三四款就已经够我赚的了。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2张图片

你像格列卫就是实例

前期研发,药企参与极少,等研发成功后再拿过专利,搞临床,搞上市

格列卫上市至今,为诺华赚取了百亿美金。

再来给大家说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

美国有一种药叫做“盐酸曲恩汀”,

这药是用来治疗“铜代谢障碍症”的

“铜代谢障碍症”是孤儿病,患病率三万分之一

但患者必须服用“盐酸曲恩汀”,不吃的话,铜就会沉积在肝脏,产生毒性,威胁生命

“盐酸曲恩汀”的价格是每粒一美元,一年的花费大约在1450美元。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3张图片

本来这药是由一家小药企生产的,并且他们还研发了新一代的“盐酸曲恩汀”。

可是在一个圣诞节后,该小药企被大鳄鱼看上,大鳄鱼收购了它。

收购后,大鳄做了两件事

1,老的“盐酸曲恩汀”停止生产

2,新的“盐酸曲恩汀”加价上市

加价多少呢?

从一粒1美元,加价到一粒200美元

一粒患者每天都要吃的救命药,因为大药企的贪婪,转眼间提价200倍。

这一提价,每年就要花290000美元来买药。

每年1450美元,大多数美国人都能轻松承受

可一年29万美元,对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负担

曾经勤勤恳恳做研发的跨国药企们,慢慢放弃研发

从新药研发商,变成了新药渠道商

他们变得更为贪婪,随随便便就能榨干一个家庭的财富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4张图片

而关于美国药企有多黑暗

曾经Netflix旗下的独立制作公司,做过一个纪录片叫《黑钱》(Dirty Money)

《黑钱》的第三集,专门就讲美国医疗企业赤裸裸的,无耻与贪婪。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为大家专门讲一讲美国的《黑钱》系列。

那现在回到主题,回到标题

美国药厂说,“如果药价便宜,就不会有人再去研发新药了。”

真的是这样吗?

他们花50亿美元研发新药

然后又花150亿美元阻止新药降价

他们慢慢放弃新药研发

改为直接购买别人的新药专利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不断有人去研发新药吗?

你觉得是吗?

讲到底

嘴上全是道义,心里全是生意

微观系列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5张图片

微信搜索,微观系列,获取更多好文

《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_第26张图片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我是江平舟,平凡世界里的,一叶孤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动辄上万元的药价真的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