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开始学德语是一种什么体验(1):学德语到底难在哪?

我岳父是中国人,岳母是德国人,妻子是在双母语的环境中长大的,讲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更擅长讲德语。因此,我面临的问题是,在告别了大学、高中的外语学习之后,又要重新拿起课本,学一门比英语难得多的语言,并且还不能是浅尝辄止的学,而是能够达到流利地跟他人沟通,无障碍写作的程度。毕竟,将来有可能会长期居住在德国。

因此,一开始,我是很反感的。作为理科生,英语由于是必修课,所以是因为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学。从小学到大学,在这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中,阅读还马马虎虎的,但是“听”、“说”是非常之不擅长的。可是,这才是语言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就像小朋友学母语,即便不会读、不会写,但是“听”、“说”是没有问题的,而大人学习外语的次序刚好反过来。

虽说,30岁以后留学、工作到德语国家的人也是不少,但是像我这样是因为结婚过去的,我周边还没这样的人,除了我的岳父。而早点去能快点学好德语也是岳父劝我早点去德国的原因之一,后来证明这是对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体验——


图中是我跟妻子在德国的婚宴中的饮品单

1.“你老婆就可以教你啊”

当我刚开始跟别人谈及要学习德语的时候,普遍的反应是:“你学德语肯定容易多了,你看,你老婆在家就能教你,你们平时对话就用德语嘛。”

可是,事情才没有那么简单!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我下班回到家,然后看到老婆正戴着围裙做饭,幸福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上前抱住老婆,

我       说:”Schatz, ich liebe dich.(宝贝儿,我爱你。)”

我老婆说:“Ich liebe dich auch.(我也爱你。)Abendessen ist gleich fertig.”

我       说:“Wie bitte?(什么意思)“

我老婆说:”Abendessen.........ist..........gleich........fertig.”

我       说:“Aber was ist ‘gleich’ und ’fertig‘?(但是,’gleich’ 和“fertig“是什么?)“

…………

其实,我老婆的意思就是“晚餐快好了。”可是,这简单一句话里,就有两个单词我不会,于是整个句子没能理解了,这个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当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就会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自己找罪受,找个必须要说外语的老婆呢?“用一门外语跟别人交流,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自己刚开始学,即便妻子说一句翻译一句迁就我,也会出现下面几个结果:

1)对话效率大大降低;

2)无法进行深入的对话;

3)即便在家,也无法拥有轻松的心情;

也就是说,这样还很影响夫妻关系。那么为了学德语,我一定要这样过我的婚姻生活吗?我实在不想把我的妻子当成事事都需要教我的老师。由于要学外语,我成了什么都需要她教的学生,甚至是个孩子,这对一个丈夫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当然,假如一个人的心态特别好,特别的敞开open,那么这样生活也应该不错,而且会学的很快。可是,抱歉,我还没这种觉悟。

那么,让妻子用课本教我不就好了?

我们也试过,但是自己会说和会教还是有挺大的区别的,在妻子看来很简单的对话,对我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更不用说熟练运用了。

不过,妻子做了很多德语卡片,贴在家里的各个物品上,比如镜子、时钟、门、桌子、椅子等等,帮助我记忆,这个倒是有些用处的,但也比较有限。

后来,我跟妻子还为用什么方法学德语还产生了争执,其实回过头来想想看,那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妻子是对的”的可笑的自尊心在作祟而已。

2.恐怖的德语语法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接触了一款软件,叫Rosetta Stone, 是一种沉浸式的外语学习软件,主要利用图画与声音的关联,让大脑建立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体系。对此,我是很以为然的,然后在iPad上花了1288元买了正版的语言包,开始了我的德语学习之旅。

一开始,学习打招呼、问好,以及一些简单的名词还好,但是到后来句子慢慢的变长了,特别是冠词的变化多端,让我着实摸不着头脑。学过英语的朋友们知道,英语里面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 an“,尽管有三个,但是还是很好理解,很好区分使用的环境的,而且也没有变型。可是德语中的冠词就非常不一样了!

首先,定冠词有三个”der”阳性,“die“阴性,”das“中性,而除了公与母、男性与女性这类的阳性与阴性很好区分之外,其他的名词词性几乎是没有规律的,只能靠记的;不定冠词有两个”ein“阳性与中性,”eine“阴性。但,这是在德语第一格(作主语)中的冠词……,到了第二格(作所有格)又出现了跟这些相对应的”des”,”der”,”des”,到了第三格(间接宾语)又有“dem”,”der”,”dem”,到了第四格(宾语)又有”den”,”die”,”das“,除此之外,还要加上复数”die“(第一格中与阴性一样),然后这个冠词也有两种变型”den”,”der”;而不定冠词,又会根据词性以及这个名词在句子中是哪一格又有相应的变化……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想吐的感觉,,但冠词还只是德语语法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动词更是变化多端,根据不同的时态,所跟主语是第一人称(单/复数)、第二人称(单/复数)、第三人称(单/复数)又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语序也是与中文有很大的不一样。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在学德语之前,我从来都不觉得汉语有那么那么的可爱!!!

如此恶心的语法,怎么学?怎么培养兴趣?

最关键的,是要跟真人交流。

3.与真人交流学外语的秘密

现在学习外语的方法跟工具很多很多,既有课本,视频,也有当下流行的各种语言学习App,仿佛只要你想学,在家就能学会任何语言。但实际上,真正能够用外语流利表达的人群依然很少。

今年我去参观了2017汉诺威的工业展,就发现,尽管来参观的中国人很多,但是大多数只在那边看,不敢说话,如果没有随行的翻译,即便参展方的外国工作人员主动过来找找中国人说话,中国人都会感到不好意思的跑开。为此,一些大公司甚至把企业里已经做到管理层的中国员工也派过来,专门接待这些不敢说话的中国人。


图中是我与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合影

原因是什么呢?我在《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看到,“有科学家研究就发现,婴儿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真人面对面地交流。同样的语句,用录像放出来,婴儿学起来的效果就没那么好。所以,让孩子学英语的最好方法,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背单词,或者给他放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而是你要多和孩子用英语聊天、玩游戏。这些孩子熟悉的场景里,他更容易理解物体的意义,也就更容易习得语言。”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德国居住在妻子的外公的家里,每天早上9点钟,我会跟外公一起读书1小时,我读,外公听,如果不对,他会给我纠正。有一天,读书之后,外公想要我帮他在院子里除草,他就说“Rasenmäher”,但是这个词我完全不懂啊,而外公既不会说英文也不会说中文,只会说德语,所以这爷俩就在那比划。外公从他的沙发椅上站起来,指着院子里的草,说“Rasen(草坪)”,然后把两只手垂直着做张开的动作,说“zu lange(太长了)“,需要”mähen(割草)”。当然,我第一遍没听懂,然后外公就继续在那比划,我也试图去理解,一步一步去确认,嗯,指着草坪说,“Rasen?”,得到确认后,继续往下问。就这样来回几遍之后,我大概知道什么意思了,接着外公带我去车库看那个“Rasenmäher(割草机)“,是一个绿色的,老旧的,汽油驱动的割草机。然后,教我怎么使用这个割草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你看,费了那么大的劲儿,终于学会了一个词儿“Rasenmäher“,但是这个就跟用背单词的方法去学会这个词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以至于我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确认过这个单词的拼写,可是我却能很清晰的听懂,很清楚的说这个单词,这个跟孩子学母语的过程非常像。而为什么这样学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呢?原因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不只是在学习”Rasenmäher”这个单词,而是通过外公的比划、表情,我获取到的信息是:“除草这件事情对外公很重要,需要今天去做,外公身体不方便,需要其他人帮忙”,“除草要用除草机,外公的除草机是一个绿色的烧汽油的老式除草机”,“除草机的操作流程有一、二、三步”等等,这是一个很复合的、立体的信息,让我听到这个单词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甚至不是“除草机”这个对应的母语翻译,而是那个老旧的、绿色的、外公的除草机。这种学习方法被称为“沉浸式学习方法”,而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习得的语言,会记忆的格外深刻。

这种学习方法真实、可见、可触摸、可使用、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传递词意,使得沟通虽然没有那么顺畅,但是仍然达成了互相理解,并通过完成了一项小任务,甚至可以说是通过一个小事件来学习一个单词、一个句子。

4.真正的阻碍——畏难心态

就像刚才说的,沉浸式的学习方法有诸多优点,而在国外就有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供人“沉浸”,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便来到了国外,还是不一定能够很流畅用外语的进行沟通呢?

这个跟个性、意志力的相关性很高,比如说,一个在国内都很少主动去交朋友的人,到了国外,他也更难去主动结交外国朋友,而我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到大,我的好朋友要么是主动找上门的,要么就是同桌、同宿舍室友,这种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得不说话的人。这使得,即便到了一个很友好的场景下——下午茶会或者生日Party,有很多在妻子的亲友,我会更倾向于打个招呼客套一下后就保持沉默,很少会去说跟他们交流。说到底,就是一个畏难心态,如果不是非做不可,能逃之则逃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跟妻子在一起,很难去只用德语交流或者多用交流。我妻子谈到我们俩说德语的情况时,说:“当我跟你用德语说话的时候,你的眼神好像就在说’你知道我听不懂,为啥还要用德语跟我讲,快、快、快,告诉我什么意思就好啦!”,嗯,说的没错。当她用德语跟我交流的时候,我脑子里就立刻蹦出一个备选方案:她可以选择用中文说啊!所以一旦她用德语,我就想逃进这个备选方案中;如果她不愿意,我就会不开心。相反,因为外公不会中文,就没有备选方案了,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去沟通了。

因此,那些特别喜欢结交朋友的,以及有强大的毅力,愿意用蹩脚的外语努力去跟别人沟通的人,学外语学的最快。

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我也开始学习改变,在这边周日做完礼拜之后,如果有喝咖啡的时间,我会鼓起勇气留下来,去找熟悉一些的人用德语交流,虽然大多数时候还需要靠手机查字典来表达,但是跟人交流之后,能够达成一些共识,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会有一种欣喜之情,是激励我下次继续找大家聊天的一个小奖励,我也祝愿大家能够突破这个学外语最大的阻碍——畏难心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以后开始学德语是一种什么体验(1):学德语到底难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