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逃离生活

——白马雪山徒步线路




我踮着脚站在一座小山上

......我凝视片刻,感到轻松和自由

仿佛水星的扇形翅膀

在我脚后跟荡漾

我无忧无虑

无尽的美景在我眼前呈现

———济慈



48小时逃离生活_第1张图片


对于峰顶的崇拜,在十九世纪达到顶峰,有一幅德国浪漫主义画家费雷德里克(Caspar David Friedrich)在1818年所做的油画《云海上的旅行者》(The Traveller above a Sea of Clouds),在今天,这幅画几乎被所有人熟知,弗雷德里克的旅行者成为登山幻想家的典型形象。

在费雷德里克创作出他的代表作两年之前,济慈(John Keats)正担忧他自己受困于作为作家的思维限制。他认为高度可能会使他的思想得到放松,于是在他要写作的时候,就想象自己在高山上,这个方法给了他一个写作的主题。

高度,至少以想象的方式,成为济慈受阻塞的思维需要的疏通良药。“山顶”,再次证明了它不仅是有形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制高点。空气是济慈诗歌中独特的要素(就像水是拜伦的特色)。饱和着蒸汽并且在空中飘渺,他的写作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上面的空气”,回到“热情被天空劈开的高山”,“白色貂毛般的雪”和“寒冷的天空”——他的诗歌升华成气体状,然后欣喜地呈螺旋形上升,直至消失。




高度带来美景:从峰顶山看到的风景给予你力量,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在摧毁你。你的自我感觉由于扩大的视觉容量而得到加强,但它也受到打击——受到壮丽的时间和空间的威胁而感到无足轻重。旅行家兼探险家维尔森(Andrew

Wilson)1875年在喜马拉雅山上很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晚上,在这些庞大的高山上,我被像星星一样闪耀和无数如同天上的星星般的冰峰所围绕。仰望着庞大的天体,在不可测的空间深渊里燃烧,你会以无法忍受和近似于痛苦的方式意识到有形存在的浩瀚无边。我是什么?和这一长列巨大的高山相比,这些西藏人是什么呢?和任何一群固定的恒星相比,高山和整个太阳系又是什么呢?”

这是人类对于高度的悖论:他既颂扬个人的心灵,又消灭它。那些到达高山顶的人,一半爱着他们自己,一般爱着被湮灭的感觉。




在高海拔处,视力通常是你所拥有的一切,除了你自己的呼吸,没有任何其他声音。视力是最基本的:你需要眼睛去认出那几片卷云,它们可能是暴风雪的先驱,或者在暴风雪中,有条不紊地把你的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或者去观赏风景——这可能是你当初来到如此危险的空中世界的原因之一。




“高山世界有什么享受呢......在又高又冷的地方?”

也许可以简单地说,探索空间——到更高的地方去——是人类思想中天生的冲动。法国哲学家巴彻拉德(Gaston Bachelard)认为,对于高度的渴望,是普遍的本能。他写道:“一个人,在他青年期、起步期和成熟期,都想要从地球上升起。跳跃是喜悦的基本形式。

海拔高处的感官体验中也能找到一种愉悦:狂喜不是来自竞争,而是来自沉思。高度甚至把最熟悉的情景变得陌生。从高山顶上观察一个景观的特征,他们看上去非常不同——河流像丝带,湖泊像银色的刀锋,巨石像灰尘微粒,土地把自己分解成抽象的图案或者是出人意料的形象。

山顶也提供了浪漫主义自由的理想:还有什么能比它更能象征自由和开放呢?“人类不是生来在蚂蚁般的小山上拥挤在一起的......他们越聚集在一起,越互相腐化。”罗素曾经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将在十九世纪都市化进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言论。高山成为一个不受城市约束的象征,成为浪漫主义田园渴望的结晶,让人从分裂的没有社会归属感的城市中逃脱。

在城市人群中你会感到寂寞,但是在雪山中你能感到清净。

那么,来安排一个48小时的白马雪山之旅,暂时逃离往日的生活吧。


DAY 1


13:00


下午一点从香格里拉出发,沿着214国道,大约行车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垭口。垭口海拔4290米,是云南省公路海拔最高点,可以在山顶近距离观赏海拔5429米的主峰扎拉雀尼。传说,扎拉雀尼是神山卡瓦格博的东方守护神,骑着金翅大鹏鸟。

在垭口可以见到枕状玄武岩和蛇绿岩,还可以看到高压高质带的强烈挤压现象,如直立岩层、褶皱、断裂和破碎岩体、蛇纹石以及各种动力地质现象。还有规模宏大的高山喀斯特地貌景观。


16:00


下午四点,我和同行的朋友,经过白马隧道二号桥,到达白马雪山U型谷自然保护区的入口,从此刻开始了徒步线路。一路经过各种松叶林,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到达山谷。


最喜欢在高山的树林里散步,每条小道都有它独有的气味。

据说,一个人可以识别5000种气味。普鲁斯特说,即使物逝人亡,气息和味道依然存在,它们更恒久,更忠诚,让人想念,等候和盼望。

有时候,正是一个城市的气味,决定了你是否喜欢那个地方。我甚至觉得,一个地方的气味也深深影响了人的行为。

最喜欢高山森林的味道,好像,每颗植物都在轻声低语。森林中的一切都是一层层的,最高的林木上挂满了松箩,轻柔却又干脆。林木之下,大大小小的灌木丛,挤在一起,有一种亲密的气息。再往下,苔藓类,腐木中,埋藏着大大小小的蘑菇,舒展而又娇羞。有的蘑菇藏得很深,只露出小小的头,有的却恨不得把整个躯干裸露在外。每颗植物散发着完全不同的气息,混合的味道使整个森林充满了秘密。

气味,让人沉溺。

想到印度裔作家萨曼·鲁西迪在《午夜之子》中描述了一个有巨大鼻子的主人公,他可以通过气味闻到各种东西,嫉妒、爱、愤恨、空虚等等。如果展开想象,他如果可以通过气味来判断一个人身上发生过的或即将要发生的故事,也许很有意思。


1800


到达山谷,安静的只有风声和牦牛身上的铃铛声。

吃过晚饭之后,就休息了,准备第二天漫长而静寂的攀登。

在高山上,夜空是异乎寻常的。远离城市中的光污染,星星的数量成倍增长,宇宙显得更加深邃和清澈。夜空中闪耀的光芒如此生动,星星几乎向你扑来,像是一个崭新的地球。

山谷的夜晚特别冷,总会感觉凛冽的寒风会把窗户吹飞。身上盖了两层被子,还是感到刺骨的冰寒,甚至头也开始隐隐作痛。用围巾把头包起来,整个人蜷缩在一起,仍是冻得睡不着,那一刻想起《纳尼亚传奇》中白巫婆的花园,冬之皇后,把那些不顺从她的人,冷冻在他们当时的姿势中,然后把他们当做装饰品布置在花园里。在这样凄冷的想象中,逐渐进入梦乡。


DAY 2


6:00

这时的天空还是黑色的,看不到一点儿亮光,微微飘雪。

我们一行几人,打着手电开始向山谷中前行。

一路经过森林、瀑布、小溪,中午时分到达一个牧场。



1200

雪越下越大,在牧场烤火休息。

在茫茫雪原中,突然看到一群黑色的牦牛,是那样的寂静,安详的寂静。

突如其来、毫无缘由的幸福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生活安排了什么,或设置了什么障碍。在那短短的一刻,一下子看到了生命的风景,毁灭之间的生命。

我看着牦牛,突然觉得,出现在眼前的这些动物,它们也有自己的路径——我闯入牦牛的路径,它们闯入我的路径。在山谷一片白茫茫中体会到的幽静,被我前方看不见的距离所取代。雪降落在看不见的一座有一座的山脊上,那一刻,我哪儿也不易愿意去。




1300


在牧场休息之后,继续出发。

雪,越下越大。往山上走的时候,几乎都有膝盖那么深。这个时候,才发现,高山上的雪是一粒一粒的,而不是一片一片的。刚飘落的大雪,蓬松而柔软,放在手里很散,根本就捏不住。脚落在雪中的时候,特别轻盈,就像被捧在手心里一样。


48小时逃离生活_第2张图片

1500


接近山顶,这个时候,我们几乎处于白色的几乎不透明的情况,很难把天空和陆地分开。离峰顶还有几百米的地方,变得平坦起来,几百万粒雪花,在地面上方不断地飘扬。雪花无声的向我飞过来,有一种兴奋的孤独。旋转的雪之外的世界变得不重要,几乎难以想象。在冰雪的世界里,恍惚有种错觉,我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1600


风雪并没有停的趋势,我们呆了片刻,准备下山。

下山的瞬间,太阳从云层中漏出了几秒钟的时间,仿佛一道天光。




1800


回来的路途倒是很快,几乎脚不停歇不停的就到了住的地方。

也许特别累的缘故,一夜无眠到天亮。





DAY


7:00


在万籁俱静的山谷中醒来,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在厨房的火塘边坐着,阿佬在烧水,准备了一壶又一壶的热水。这个时候,除了火塘里木柴燃烧的声音,一片静寂,偶尔传来阿佬默默念经的声音。窗户外面,太阳出来了,照在雪山顶上,发出金色的光芒。几分钟之后,太阳刚好越过山顶,穿透窗户,形成了带有颜色的温暖的光线。窗户上,几个酒瓶子松散的立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瓶子的棱角在桌子上形成了不同的三角形。

太阳渐高,阿姐也来到了厨房,和阿佬在聊着什么。火炉上烤着猪肠,用猪血、大米、荞麦做成,散发着独有的食物的气息。我们开始围着火炉,边喝茶边聊天。这些生活的片刻琐碎而安稳。


900

太阳越来越高,光线也越来越暖。

独自去山谷闲逛一会儿,只有溪流声,阳光照在松林间,形成了斑驳的阴影。树林里的一切悄无声响却又生机勃勃。



1000


回到山谷,水滴从屋檐滑下,落在水泥地上,四溅飞裂,像是在跳一曲欢快的舞。

启程回城,48小时的白马雪山之旅结束。



TIPS: 白马雪山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可以说一年四季景色各有千秋。这次,去白马雪山的时候,恰逢一场大雪。夏天会有各种高山植物,秋天则是一幅层林浸染的童话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48小时逃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