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Basic 1068. 万绿丛中一点红(20)(C语言实现)

我的PAT系列文章更新重心已移至Github,欢迎来看PAT题解的小伙伴请到Github Pages浏览最新内容。此处文章目前已更新至与Github Pages同步。欢迎star我的repo。

题目

对于计算机而言,颜色不过是像素点对应的一个 24 位的数值。现给定一幅分辨率为
的画,要求你找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即有独一无二颜色的那个像素点,并且该点的颜色与其周围 8 个相邻像素的颜色差充分大。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三个正整数,分别是 和 ( 1000),即图像的分辨率;以及 TOL,是所求像素点与相邻点的颜色差阈值,色差超过
TOL 的点才被考虑。随后 行,每行给出 个像素的颜色值,范围在 内。所有同行数字间用空格或 TAB 分开。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按照 (x, y): color 的格式输出所求像素点的位置以及颜色值,其中位置 xy 分别是该像素在图像矩阵中的列、行编号(从
1 开始编号)。如果这样的点不唯一,则输出 Not Unique;如果这样的点不存在,则输出 Not Exist

输入样例 1:

8 6 200
0    0    0        0        0        0        0        0
65280    65280    65280    16711479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16711479 65280    65280    65280    16711680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65280    165280   165280
65280    65280    16777015 65280    65280    165280   65480    165280
16777215 16777215 16777215 16777215 16777215 16777215 16777215 16777215

输出样例 1:

(5, 3): 16711680

输入样例 2:

4 5 2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输出样例 2:

Not Unique

输入样例 3:

3 3 5
1 2 3
3 4 5
5 6 7

输出样例 3:

Not Exist

思路

在这道题上我好像想多了,当然也有可能陈越姥姥想少了(怎么可能,不可能的)。

首先就是,“颜色差” 是什么?网上其他人的做法99%(可能100%)都是直接把两个颜色的值相减,结果的整数就是颜色差了。
而我参考了Wiki: Color difference,
将(R, G, B)三维颜色空间的“距离”作为颜色差,这也是很合理的。比如65280,也就是#00FF00,是绿色,
而65279,#00FEFF,是青色,两者在整数大小上相差1,但是颜色有很大区别。幸好(或许也是不幸)在测试用例没有使用上面这样的例子,
我的测试结果和大家都是一样的。

然后就是大家都遇到的难(keng)点:

  • 第一个难(keng)点:

要求你找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即有独一无二颜色的那个像素点

解读:需要这个颜色在整幅图中只出现一次。

  • 第二个难(keng)点:虽然题目说

该点的颜色与其周围8个相邻像素的颜色差充分大。

但是题目还是设置了处于边界的满足“条件”的点,所以说这又是一个题目叙述不清楚的案例(好多受害者)。

应对这个问题目前看到的代码中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加入边界特殊情况的检测,二是在题目数据的周围加一圈0。
第一个方案没有问题。第二个方案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如图片的左上角有这样的数据:

#000001 #0000FF ......
#0000FF #0000FF ......
......  ......  ......

假设颜色#000001在图片只出现了这一次,这样这个点应该符合要求。但是周围加上0就变成了

#000000 #000000 #000000 ......
#000000 #000001 #0000FF ......
#000000 #0000FF #0000FF ......
......  ......  ......  ......

不管颜色差是怎么算的,这个中间的#000001都是不能被检测出来的。但是又很幸运地,我看使用这个方法的代码也都通过了。
我能说什么呢 :)

P.S.

关于代码优化:这个代码运行时间好长(160+ms),应该是判断颜色唯一太耗时了,相当于O(N2*M2),
或许改为用另一个排序好的列表查找会好很多(预计时间复杂度为M*N*log(M*N))。

更新:上面的判断竟然是错的,我在本地测试了上述方案,使用最多的数据1000*1000,排序加查找竟然比原来的方案耗时多一个数量级
~~~o(>﹏<)o。之前的方案从文件读取用了0.2秒,但是查找只用了0.04秒(其中iUnique函数只有0.02秒!)。
新的方案qsort用了0.2秒,查找(使用了bsearch)用了0.3秒!这不科学 (ㄒoㄒ) (难道是被stdlib坑了?)
(证明瓶颈在数据读取上,那运行时间长的锅我就不背了)

代码

最新代码@github,欢迎交流

#include 

#define SQR(X) ((X)*(X))
#define R(COLOR) ((COLOR & 0XFF0000) >> 16)
#define G(COLOR) ((COLOR & 0X00FF00) >> 8)
#define B(COLOR) (COLOR & 0X0000FF)
#define D(C1, C2) (SQR(R(C1) - R(C2)) + SQR(G(C1) - G(C2)) +  SQR(B(C1) - B(C2)))

int iUnique(int array[][1000], int x, int y, int x0, int y0)
{
    for(int i = 0; i < x; i++)
        for(int j = 0; j < y; j++)
            if(array[i][j] == array[x0][y0] && !(i == x0 && j == y0))
                return 0;
    return 1;
}

int main()
{
    int M, N, TOL;
    scanf("%d %d %d", &M, &N, &TOL);

    int fig[1000][1000];
    for(int i = 0; i < N; i++)
        for(int j = 0; j < M; j++)
            scanf("%d", &fig[i][j]);

    int count = 0, M0, N0;
    for(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if((i > 0 && j > 0 ? D(fig[i][j], fig[i - 1][j - 1]) > SQR(TOL) : 1)
            && (i > 0          ? D(fig[i][j], fig[i - 1][j    ]) > SQR(TOL) : 1)
            && (i > 0 && j < M ? D(fig[i][j], fig[i - 1][j + 1]) > SQR(TOL) : 1)
            && (         j > 0 ? D(fig[i][j], fig[i    ][j - 1]) > SQR(TOL) : 1)
            && (         j < M ? D(fig[i][j], fig[i    ][j + 1]) > SQR(TOL) : 1)
            && (i < N && j > 0 ? D(fig[i][j], fig[i + 1][j - 1]) > SQR(TOL) : 1)
            && (i < N          ? D(fig[i][j], fig[i + 1][j    ]) > SQR(TOL) : 1)
            && (i < N && j < M ? D(fig[i][j], fig[i + 1][j + 1]) > SQR(TOL) : 1)
            && iUnique(fig, N, M, i, j))
            {
                count++;
                N0 = i;
                M0 = j;
            }

    if(count == 0)  printf("Not Exist");
    if(count == 1)  printf("(%d, %d): %d", M0 + 1, N0 + 1, fig[N0][M0]);
    if(count >= 2)  printf("Not Unique");

    return 0;
}

你可能感兴趣的:(PAT Basic 1068. 万绿丛中一点红(20)(C语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