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回文子串Manacher O(n)解法+ 区间dp O(n2)解法

题解转自博客:www.cnblogs.com/mickole/articles/3578298.html

题目:(替代题目可去pat天梯赛练习题中寻找,当然那个题n3也能过)

长度为N(N很大)的字符串,求这个字符串里的最长回文子串?(百度2014校招笔试题目)

题目指出“N 很大”,就是提示我们不要想通过遍历的方法来找到这个字符串,我想到的就一种解法,时间复杂度应该不高,但是我算不出来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多少,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回文字符串: 回文字符串是指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相同的字符串,比如"1221"或者“12321”都是回文字符串.
关于这个题目的解法很多。
解法一:Manacher算法(O(n))

大家都知道,求回文串时需要判断其奇偶性,也就是求aba和abba的算法略有差距。然而,这个算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处理,很巧妙地把奇数长度回文串与偶数长度回文串统一考虑,也就是在每个相邻的字符之间插入一个分隔符,串的首尾也要加,当然这个分隔符不能再原串中出现,一般可以用‘#’或者‘$’等字符。例如:
原串:abaab
新串:#a#b#a#a#b#
    这样一来,原来的奇数长度回文串还是奇数长度,偶数长度的也变成以‘#’为中心的奇数回文串了。
接下来就是算法的中心思想,用一个辅助数组P记录以每个字符为中心的最长回文半径,也就是P[i]记录以S[i]字符为中心的最长回文串半径。P[i]最小为1,此时回文串为Str[i]本身。

为了防止求P[i]向两边扩展时可能数组越界,我们需要在数组最前面和最后面加一个特殊字符,令P[0]=‘$’,最后位置默认为‘\0’不需要特殊处理
我们可以对上述例子写出其P数组,如下:
新串: # a # b # a # a # b #
P[]  :  1 2 1 4  1 2 5  2 1 2 1
我们可以证明P[i]-1就是以S[i]为中心的回文串在原串当中的长度。
证明:
1、显然L=2*P[i]-1即为新串中以S[i]为中心最长回文串长度。
2、以S[i]为中心的回文串一定是以#开头和结尾的,例如“#b#b#”或“#b#a#b#”所以L减去最前或者最后的‘#’字符就是原串中长度的二倍,即原串长度为(L-1)/2,化简的P[i]-1。

那么怎么计算P[i]呢?该算法增加两个辅助变量(其实一个就够了,两个更清晰)id和mx,其中id表示最大回文子串中心的位置,mx则为id+P[id],也就是最大回文子串的边界。依次从前往后求得P数组就可以了,这里用到了DP(动态规划)的思想,也就是求P[i]的时候,前面的P[]值已经得到了,我们利用回文串的特殊性质可以进行一个大大的优化。我先把核心代码贴上:

这个算法的关键点就在这里了:

if(mx > i)

   P[i] >= MIN(P[2 * id - i], mx - i)

就是这个串卡了我非常久。实际上如果把它写得复杂一点,理解起来会简单很多:

//记j = 2 * id - i,也就是说 j 是 i 关于 id 的对称点。
if (mx - i > P[j]) 
    P[i] = P[j];
else /* P[j] >= mx - i */
    P[i] = mx - i; // P[i] >= mx - i,取最小值,之后再匹配更新。

当然光看代码还是不够清晰,还是借助图来理解比较容易。
当 mx - i > P[j] 的时候,以S[j]为中心的回文子串包含在以S[id]为中心的回文子串中,由于 i 和 j 对称,以S[i]为中心的回文子串必然包含在以S[id]为中心的回文子串中,所以必有 P[i] = P[j],见下图。 
最长回文子串Manacher O(n)解法+ 区间dp O(n2)解法_第1张图片
当 P[j] >= mx - i 的时候,以S[j]为中心的回文子串不一定完全包含于以S[id]为中心的回文子串中,但是基于对称性可知,下图中两个绿框所包围的部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以S[i]为中心的回文子串,其向右至少会扩张到mx的位置,也就是说 P[i] >= mx - i。至于mx之后的部分是否对称,就只能老老实实去匹配了。 
最长回文子串Manacher O(n)解法+ 区间dp O(n2)解法_第2张图片
对于 mx <= i 的情况,无法对 P[i]做更多的假设,只能P[i] = 1,然后再去匹配了。

核心代码:

复制代码
void pk()
{
    int i;
    int mx = 0;
    int id;
    for(i=1; i)
    {
        if( mx > i )
            p[i] = MIN( p[2*id-i], mx-i );        
        else
            p[i] = 1;
        for(; str[i+p[i]] == str[i-p[i]]; p[i]++)
            ;
        if( p[i] + i > mx )
        {
            mx = p[i] + i;
            id = i;
        }
    }
}
复制代码

 

 

解法二:动态规划(DP),区间dp

思想:DP的考虑源于暴力方法,暴力方法是寻找一个字符串的所有子串,需要O(n^2)的开销,然后对于每一个子串需要O(n)的开销来判断是否是回文,故暴力方案为O(n^3),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暴力的时候有重复判断;

例如,如果子串X为回文,那么sXs也是回文;如果X不是回文,那么sXs也不是回文;另外,ss也是回文。所以这里使用DP我们可以按照子串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构建DP状态数组,使用一个二维数组dp[i][j]记录子串[i-j]是否为回文子串,那么我们就有初始化和自底向上的方案了;

初始化:单字符串和相等的双字符串为回文

自底向上构造:X[i]==X[j] && dp[i+1][j-1]==1 则dp[i][j] = 1

2种解法的完整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100;


string bydp(string s){
    bool dp[maxn][maxn];
    memset(dp,0,sizeof(dp));
    int n = s.length();
    int maxlen = 1,lbegin = 0;
    ///长度为1的单独处理
    for(int i = 0;ii) p[i] = min(p[j],mx-i);
        else p[i] = 1;
        while(i+p[i]0 && news[i+p[i]] == news[i-p[i]]) p[i]++;

        if(p[i]+i>mx){///更新位置
            id = i;
            mx = p[i]+i;
        }
        if(p[i]>maxr){
            maxcent = i;
            maxr = p[i];
        }
    }
    string ans;
    int maxbegin = maxcent-maxr+1,maxend = maxcent+maxr-1;
    for(int i = maxbegin;i<=maxend;++i){
        if(news[i] != '#') ans += news[i];
    }
    return ans;
}

int main(){

    string s;
    getline(cin,s);
    s = bydp(s);
    ///s = byManacher(s);
    cout<



你可能感兴趣的:(dp,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