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到世界尽头》

这本关于孤独的小说出版于2006年,作者是奥地利新锐作家托马斯·格拉维尼奇(Thomas Glavinic)。

书的德语名字是《Die Arbeit der Nacht》,原译名《夜之杰作》,而我个人看完后觉得翻译成《黑夜之作》会更好一点,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区别,却能更好地诠释孤独的含义。

读《一个人到世界尽头》_第1张图片

一切开始于夏日的某天,维也纳一个平常的工作日。

35岁的家居设计师约纳斯一觉醒来,发现所有人都不知去向。

重重疑虑之下,他四处寻找人们的踪迹,结果让他越发恐慌。

他终于相信,这世上真的只剩他一人。

他开始为弄清事情原委而努力。

他把摄像机安装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试图拍下其他人活动的迹象,但还是一无所获。

在此期间,他重温了一次青年时期的郊游路线,又去了童年度假的村庄,甚至还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去英国寻找女朋友玛丽。

然而幻听、噩梦不断困扰着他,约纳斯渐渐陷入迷狂状态。

孤独。孤独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这种可怕的孤独就像没有边际的黑夜,笼罩在小说主人公的头顶,同时也笼罩在读者的头顶。

作者在小说里把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孤独推向极致,孤独到世界上除了自己再没有第二个人,孤独到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视、手机、网络全部瘫痪。小说主人公约纳斯在这样一个人的世界里生活了47天,在几近精神分裂的状态下,最终选择了与其同类相同的命运——消失。

可以很容易地察觉到,约纳斯是带着极大的孤寂与恐惧在生活。他把摄像头安装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自己的床边,试图发现其他人活动的踪迹,但是却一无所获,反而带来更多的疑惑与不解,从自己的精神中分裂出一个“睡中人”,加重了这种好像是被安排的、无力反抗的、无处倾诉的孤独。约纳斯上哪儿都带着枪,这样做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吧,可是真的有自我保护的必要吗?读者有时候会分不清约纳斯的幻想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约纳斯可能也是出于这样一个状态吧,着让读者有一种带入感,好像发生在约纳斯身上的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小说中也发生了许多惊悚的事情,比如重叠着放置的鞋;翻过来的火柴盒;衣帽架上出现的没买过的衣服;与家里相似却又有众多不同之处的房间;摄像机镜头记录下“睡中人”的种种怪异举动;回到月亮湖消失的帐篷、小房子里墙壁上多出来的一幅画;火车站大厅里像是被处以绞刑般吊起的十二件大衣(有一件掉落在地上);在英国公路上被卸掉轮胎的车……所有这些怪异的事情让人觉得约纳斯生活在一个被安排的世界里,这让人联想到电影《楚门的世界》。但是与楚门的世界不同,约纳斯是生活在一个完全孤独的世界里,而且那些奇怪的事情很可能只是他的幻想。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作者在极力渲染这种极度的孤独与恐惧的同时,也寄寓了哲学思考的传统,在书中追寻和探索人生的意义,诠释人与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以及人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这里我把它们归类为“思考”与“回忆”两大类内容。

思考。这里要用到约纳斯在斯特凡大教堂关于痛苦的思考那一部分内容作范例。作者写道:“尤其是哭泣的年轻男子最让他受不了……他最感痛苦的是,离这些人那么近,但却还要竭力控制自己不要朝人群中的一个走过去,抚摸他低垂的头……这里充满了痛苦,而日本和意大利的游客却在旁边穿来穿去,举着照相机一闪一闪地照个不停,这就是他的感受。”这种关于痛苦的感受是深刻的,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人在袖手旁观,这种痛苦才显得更加无助与辛酸。

回忆。面对无穷无尽的空寂,约纳斯所剩下的只有回忆。为了保住这点回忆,他跑到朋友家、父亲家、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追踪觅迹,不惜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去恢复童年的家,去重走少年时第一次骑摩托车出行的路,去重访儿时与家人度假的老屋,去寻觅与女友共度过温馨时光的咖啡馆,甚至越过英吉利海峡,长途跋涉到英国去寻找在那里探亲的女友……这重拾回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约纳斯寻找精神慰藉的过程。在极度的孤寂与恐惧中,能够给人带来一丝温暖的,也只有人世间最真最纯的感情了吧。

我在豆瓣读书上摘取了一些读者对此书的评论:

某:谢谢这本书给了我精神的动力,我原来一点都不孤独。

阿柑的橘子:看到一半就受不了,太孤独了。

Dawn:当人处于绝对的孤独之中时,除了回忆,再没有别的可以作为精神上的陪伴。

nian年:一个人读《一个人到世界尽头》是会被传染的。这种感觉,很可怕。

帕米尔の雪 (长春):才看了20页,就已经无法忍受了。那样的生活真是可怕至极。所以寂寞神马的,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忍受的说。说起来,如果所有公共设施都能自行运转(比如发电什么的),还好一些,可如果真的只是剩下自己,和一个空旷的世界,我们才发现,原来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没能等到主人公去故地重游、追溯记忆、寻找这场变故的理由,我就合上书,逃离了那个世界。

有的读者因为太过孤独而逃离小说中的世界,有的读者坚持看完这本书病从中获得精神的动力。这些都没有是非对错的,全凭个人兴趣与想法。其实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不是贯穿始终的孤独,而是书中关于人生与幸福的思考。虽然占的内容不多,但还是给了我许多启发。

小说最后是以“幸福”的话题结尾的,这也让读者的心境在全书的末尾归于平静,而且感觉到人世间的温暖。

孤独或许没那么糟,至少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不会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所以,一切还好。要知道,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是最清醒的。保持孤独,保持清醒,并抱以乐观的态度生活,这种生活才是平凡而不乏精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一个人到世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