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一腔诗意喂了狗,撞破南墙不回头

1

都说文如其人,可对宋之问,却完全不适用。宋之问是有文无行的典型代表——他才貌双绝,却又惯常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恩将仇报、背叛好友,他将满腹才华耗费在钻营、攀附上,最终落得两手空空客死他乡。

假如搞个“掇臀捧屁榜中榜”,大诗人宋之问,稳进前三甲。他的才华,跟他的马屁一样,响彻朝野内外。

一句话可以形容宋之问的诗歌地位——他制定了六朝以来的诗歌法则,完善了五言律诗,新创了七言律诗。宋之问不仅诗写的好,还是个大帅哥,是小说里最标准的翩翩公子。

宋之问他爸爸宋令文在禁卫军当个小武官,文章和书法是一流,且天生神力,曾徒手放倒并扭断了一头牛的脖子。

而这辈子,宋令文最骄傲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宋之问继承了他的文才,二儿子宋之悌继承了他的神力,小儿子宋之逊继承了他的书法。我觉得这事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完全不科学嘛!

《新唐书》说宋之问相貌英俊伟岸,还能说会道。会写会说长得还帅,这要去骗小姑娘小嫂子那还得了?不过还好,这事不用操心,因为,宋之问眼光高抱负大,他后来一心想骗到手的,乃是当今权力最大的人——皇帝,快70岁的女皇。

2

675年,年仅19岁的宋之问就考中了进士,不久,宋之问和“初唐四杰”的杨炯一起,被分配到了习艺馆干活。

这习艺馆类似于今天的艺术培训机构,是专门给宫内人员上琴棋书画等艺术课的地方。这工作,体面又轻松,就是官职特别低,属于九品官,是芝麻官里的芝麻。

说个题外话,有时候看书看电视剧不要被一些官名给唬住了,比如什么国子监博士、钦天监主簿、御史台监察史等等,都是比较小的官,七品芝麻官跟这相比已经算大的了。

宋之问当然不甘心:“都说出名要趁早,我长得帅,学历又高,怎么能一直在底层混?!”

隐忍了好多年之后,宋之问终于在武则天当上皇帝那一年,逮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据《唐诗纪事》记载,有一次,武则天领着众臣到洛阳龙门游玩,兴之所至,武则天令大臣们写诗助兴,宋之问也有幸参加了那次春游。

众人搔头挠耳之际,东方虬率先吟出了一首,武则天很开心,赏赐给他一件锦袍,可锦袍在东方虬手里还没捂热乎呢,宋之问也将300多字的《龙门应制》呈了上去。结尾两句是:“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这马屁诗太到位了,称赞武则天从不骄奢淫逸,是一位懂得体恤民情的好皇帝。武则天看后被这帅小伙的甜言蜜语迷晕了头,不顾皇帝威严,随手将东方虬手上的锦袍扯了过来,转瞬赐给了宋之问。

很快,宋之问便进入了朝廷内阁的圈子,一跃升为五品大学士。武则天的肯定,将宋之问内心的欲望彻底点燃:“只要搞定武则天,荣华富贵不是梦。”

自此一战成名之后,宋之问的诗成了朝廷的香饽饽。“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在每一次陪同武则天的Party上,宋之问都用最浮夸的文辞,只为博武则天一笑。

可宋之问还不甘心,因为武则天竟然没有让他做“北门学士”。原来,武则天身为皇后的时候,就亲自招募了一批智囊,背后暗中操控他们参与朝政,并编写署自己名字的书籍。由于这批人被特许从玄武门出入,被人称为“北门学士”。

当上“北门学士”的文人,就相当于挤进了武则天的亲信圈,他们多数都在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飞黄腾达。

有一次,趁着武则天又夸奖他的时候,宋之问竟然厚着脸皮说想做北门学士,可是,武则天却没有表态。宋之问不罢休,写了一首《明河篇》送给武则天,如小媳妇儿般表达自己的委屈,诗句结尾有这样一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小宋的意思是:天上的银河那么美,却太过遥远而难以接近,我多么想划着一只木筏,徜徉在银河宽广而神秘的怀抱……

武则天整日在男人堆里混,能不懂他这点小心思?于是,武则天跟御用大文人崔融说:“也不是我不要他当北门学士,可惜,这小子……有口气……”

等等,这有口气与当北门学士之间有半分钱的关系?看来武则天的目的不纯啊!宋之问听闻这话,发现希望还在,激动了半天!于是,宋之问乐呵呵地跑去药铺买了上好的鸡舌香(丁香),以后每次要见武则天,都口含这昂贵的“古法口香糖”。

宋之问估计不太懂第一印象效应,写诗、嚼口香糖、耍帅、扮忧郁王子……都是徒劳!眼看上凤床是没戏了,宋之问便退而求其次,抱上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的大腿。

3

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长相十分俊美,是武则天最喜欢的男宠,权倾朝野,门外等着巴结讨好的人排成连。宋之问知道武则天喜欢自己的诗,便经常写一些华丽的马屁诗,以供张易之献媚,据说还亲自给张易之倒过夜壶……

这期间由于太平公主也势力滔天,宋之问也没敢忘记写诗吹捧太平公主:“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

靠树会倒,靠人会老,这大树宋之问还没靠爽,倒了。705年(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在两位禁卫军将军的支持下发动“神龙政变”,杀掉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扶持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

上了贼船,想跑就没那么容易了。宋之问作为两兄弟的心腹,被贬到广东省罗定市当了个小参谋。久居朝廷的宋之问,在广东那蛮荒之地,一天都呆不下去,竟然不久就偷偷回到了首都洛阳。在途中,宋之问写了那首著名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不得不说,这诗比起那些赞美诗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要是宋之问不将精力花在钻营上,也许会有更多传世的经典诗文。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偷偷回到洛阳的宋之问干了一件令天下人所不耻的龌龊事。戴罪之人,本来无处藏身,还好,中宗的女婿王同皎收留了他。

话说这王同皎是十分有血性的男人,神龙政变时,就是王同皎亲率禁卫军胁迫懦弱的岳父李显出现在玄武门,军队才现场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

话说这一次,王同皎又想搞大事了——谋划杀掉阴谋夺权的权臣武三思。这时聪明的你估计要疑惑了:武则天都被他们赶下台了,她的侄子怎么反而成了当朝重臣?

原来,唐中宗昏庸懦弱,复位后,朝廷实权被皇后韦氏、婕妤上官婉儿、女儿安乐公主所掌握。而武三思与韦后,上官婉儿私通,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的儿媳妇。因此,中宗复位,武三思就重登宰相高位。

武三思掌权以后,立即将矛头对准了帮助中宗复位的新任宰相敬晖、张柬之等五人。很快就剥夺了他们的实权,并将这五人陆续贬官、流放,直至杀害。

王同皎眼见曾一起战斗过的朋友被杀戮殆尽,恨得咬牙切齿,他知道,不除掉武三思,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岳父的皇位也将难保。所以,便和一众亲信密谋,在为武则天送葬之际,埋伏弓箭手射杀这颗大魔头。

4

可生性勇猛的王同皎,讨论这么重要的事情,却不回避宋之问。寄人篱下的宋之问正愁没机会翻身呢,却逮住个这么好的翻盘机会!

这次,宋之问没有亲自行动,而是让亲侄子宋昙向武三思告密。

武三思立即派人上报唐中宗,舔油加醋地说:老亲家,你女婿可不是个好东西,他正密谋先杀掉我,再杀掉你老婆韦后啊!你自己看着办吧!

唐中宗这么昏聩的人,还能干啥好事,于是,神龙二年三月初七,曾在”神龙政变”中大显神威的王同皎、张仲之、祖延庆这次失败了,尽被杀头。

这边王同皎被杀头,那边宋之问升为鸿胪丞,弟弟宋之逊升为光禄丞,侄子宋昙升为尚衣奉御,真是一人告密,全家升天。当时的人们都说,宋之问兄弟的红官袍,是王同皎等人的血染成。

要说,还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宋家兄弟,怎么个个都是沆瀣一气呢?想必,他们兄弟情也好得很,有宋之问一首《留别之望舍弟》为证:

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

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

不过,这宋家兄弟的大靠山武三思很快便垮台了。神龙三年,太子李重俊率大将李多祚等人杀死武三思及其党羽,但在准备杀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时,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见势不妙,临阵倒戈,杀了李重俊、李多祚。

想这宋之问也是郁闷至极,好不容易靠出卖朋友找个大靠山,说没就没了!要不是李重俊政变失败,光这告密导致王同皎丢了性命的往事,就得让宋之问脑袋掉十回。

5

可这宋之问是什么人?我靠,我靠,我再靠!转头,宋之问又开始给安乐公主唱赞歌了:“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肉麻,太肉麻。太平公主对这种天女散花般的殷勤,简直十分不能忍!当唐中宗不知听了谁吹的耳边风,想把宋之问提拔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派人调查宋之问,找到了他贪污受贿的证据,向唐中宗检举,于是,宋之问被贬往浙江绍兴。

历经了人生起伏的宋之问,却仍心存幻想,不断写诗表达重返朝廷的愿望。然而,新上任的唐睿宗李旦(710年,安乐公主联合母亲韦后毒死了父亲唐中宗,发动政变,妄图让母亲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铲除了安乐公主,扶持李旦登上皇位)因宋之问曾亲近安乐公主,将他流放到广西。

都说在困境中才能成就诗人,此话不假,在朝廷潇洒时,宋之问写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赞美诗,但每到人生不如意之时,便有些佳作问世。比如他在被贬途中写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在颠沛流离中苟且偷生的宋之问,又捱到了唐玄宗时代,唐玄宗可不像父亲李旦那样宽容,来了个秋后算账,下令将宋之问赐死。

宋之问一生,历经高宗、中宗、武则天、睿宗、玄宗等5代帝王,多次身处暴风漩涡,又在血雨腥风的动荡中狼狈生存,竟也奇迹般活到了56岁。

《新唐书》对他的评价是,“伟仪貌,无品”,短短五个字,将他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宋之问的人品是正史和野史都评价极低的人。

许多野史甚至还记载着宋之问为了霸占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而命仆人将外甥刘希夷用土袋子活活压死,堪称中华文坛上“最血腥最残忍的剽窃案件”。然而,经多方查阅资料,疑点太多,也只能当作一段历史悬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之问:一腔诗意喂了狗,撞破南墙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