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

这是一本量子物理学的科普书,作者写得很有意思。面向的对象是有初中水平的物理学知识,知道一点点高中物理的人。我恰好属于这类人,高中文科,大学专业也偏文,尽管大学也学习了高数,但也仅仅是用来考试了,大多已还给老师,许多公式看着眼熟但已忘记如何运算。但书中确实90%的内容都可以看懂,有些看不懂的公式直接忽视即可,毕竟我是当做故事书来读的。如果你也是想要了解一些基础物理知识,了解这些科学家如何探索世界的本质却又读不来那些特别专业的书,那这本书想必是很合适的。

因为作者原是在论坛中写得文章,所以文风幽默,完全不必担心过于枯燥而读不下去。作者在书中也时不时的插入一些小故事、八卦作为调剂。看着作者分析的一些概念,我必须承认过去学习的时候,我仅仅是记住了这些公式,用来解题。至于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用来解释什么,我是一无所知的。

同样的在教科书中冷冰冰的那些科学家在本书中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研究也不是一步登天的;他们也不是圣人,也有各种毛病。甚至会编一些故事来神化自己(也有一些是他们的崇拜者或弟子编造的)。比如牛顿的苹果,阿基米德的洗澡事件,以前只是听这些故事,从没分析过其中的合理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本书或在网上查一些资料。真相往往出乎预料。

鉴于我对于物理,对于量子没有什么研究,读本书只做消遣。读后感只说说那些让我很有意思的东西。

首先说一说书名,“上帝掷骰子吗”,听着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我读到书的一半时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骰子,这才是薛定谔波函数的解释,它代表的是一种随机,一种概率。

过去科学家坚信宇宙遵循严格的决定论:宇宙从出生的那一刹那起,就有一个确定的命运。我们现在无法了解它,只是我们知道的信息太少。也就是说物理学不存在不确定。而将概率引入物理学,这注定是一场腥风血雨。

这种【不确定性】给物理学带来了许多思辨。

比如物理学是追求世界“本来”是什么,还是我们“观测”到的是什么?

波尔说,事实上我不关心“本来”是什么,我只关心我们能'观测'到的大自然是什么。

比如,“白马非马”的诡辩。我们问:这批马到底是什么颜色呢?你当然会说白色啊。可是,也许你身边有个色盲,他说不对,是红色!大家指的是同一匹马,它怎么可能又是白色又是红色呢?你当然要说,那个人在感觉颜色上有缺陷,他说的不是马本来的颜色,可是,谁又知道你看到的就一定是“本来”的颜色呢?

这样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让许多科学家对世界的解释走上了形而上学的道路。


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关于【复制人】的。

如果说“意识”完全取决于原子的“组合模式”的话,第一个推理就是:它可以被复制。

假如我们的技术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扫描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状态,并另一个地方把他们重新组合起来,这个新的“人”是不是你呢?

另外在量子通信方面有个原则,叫“不可复制定理”。规定在传输量子态的同时一定会毁掉原来那个版本。

换句话说,量子态只能cut+paste(剪切+粘贴),不能copy+paste(复制+粘贴),这阻止了两个“你”出现,但问题是,如果把你“毁掉”,然后子另一个地方“重建”起来,你是否认为这还是“原来的你”?

不要问我答案,科学家也许也给不了你。因为也许在未来的某天,有人会证实我们现在关于量子的研究都是错误的。我们都不是“上帝”,我们都不知道“正确”答案。但这种探索和思辨真的很有意思。

最后附上“我们的理论结构”


《上帝掷骰子吗》_第1张图片
我们的理论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帝掷骰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