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职业生涯规划3步曲

HR职业生涯发展的最终顶峰是什么?

无非是以下三种路径:专业-专家-创业

第一种,拥有优秀的专业和技术,同时在组织内部拥有良好协调的能力,在一个企业里作为HR一直干到退休。

第二种,自己开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成为一位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

第三种,成为整个公司的CEO或合伙人。

无论你选择哪一条道路,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HR应该怎样发挥我们的影响力?我们怎样走进到核心决策层?我们怎样与公司的最高层一起共事?

01 尴尬的HR

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曾在《分拆人力资源部》一文中,尖锐地批评很少有CHO “能像CFO那样,成为优秀的董事会成员和值得信赖的合伙人,并凭借他们的技能,将员工和业务数据联系起来,从而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令员工与其职位相匹配,并为企业战略提供人才方面的建议。”

基于这一观点,“是否要炸掉人力资源部?”,大部分企业家都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不要炸掉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很重要”。而当问这些企业家和老板,你们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也是惊人的一致——“人”。

虽然“人”在公司内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当你去观察,人力资源第一负责人在公司排名第几位或者薪酬在第几位?答案却令人沮丧,有第七、第八甚至十几开外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所有组织都一定会把“人”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这是“人力资源”。但是“人力资源部”真的能承担这样的职责与使命吗?我们常听到员工在抱怨这样一个事,你们干人事的,一天到晚不干人事,不说人话。假使HR只停留在人力资源的三驾马车、三驱动,而不围绕着业务的需求去办事,就会陷入“为了做好而做好、为了卓越而卓越”,这并不是业务所需要的价值。

这就是每一位HR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从CEO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02 HR要有CEO思维

其实,企业关键是做两件事:一个是经营、一个是管理。“经营”即是搞定顾客,把有效的资源做有效的整合满足用户、顾客的需要;“管理”即是搞定员工,最核心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这两件事中人力资源团队至少承担着组织50%的责任与使命。而且搞定顾客的人,就是那些由HR负责搞定的员工。因此,归根结底经营和管理都是一件事:就是HR在做的事情。

我们常常听见HR说“老大不够重视HR,他们会不会不懂HR”。

但“老大”真的不懂HR吗?不懂HR就不会涌现出原惠普总裁孙振耀、思科林正刚、GE韦尔奇等这样的人物;不懂HR就不会在回答“HR像哪个历史人物”问题时,答案都是各个组织的“一把手”。

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HR不具备CEO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三个梗”:

第一,HR过于注重舞姿,踩不到CEO的步点--难以成为舞伴。

第二,HR听不懂CEO的讲话内容--揣摩“圣意”工作被动。

第三,HR跟不上CEO的变化速度--格局不够难以适应,只能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HR应该怎么做才能走进舞台中央呢?总结下来,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成为业务伙伴;第二步,成为专家顾问;第三步,成为公司的创业合伙人。

03 成为业务伙伴

当我们问到很多业务领导们“你们最需要HR做什么?”他们都说公司的HR体系不够好,能否建立完善、庞大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于是我们第一时间着手重建和优化人资体系,却发现成套的成熟体系太多,却都无效于助力业务部门的业绩,这是为什么?

通过反复地论证调研后发现,人力资源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自娱自乐”,无法切实支撑业务成长,无法助力实际产出。对业务的支持不仅仅是建立庞大的部门体系,HR更需要做的,是忘记自己的专业。

每一位HR都要记住三句话:天天坐在办公室的HR是在“耍流氓”;不知道我们的最终消费者在想什么的HR是在“耍流氓”;判断你的HR工作做得是否出色,只需要参照一个指标--你的业务领导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有多少事情找你协助。

做业务伙伴意味着HR要学会业务语言,了解业务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寻找业务领导的特质与痛点是什么。

因为不懂业务,很多时候HR在参加业务会议时只能扮演沉默者的角色,他们无法参与其中,无法输出专业,无法与业务领导在同一阵营。所以戴维·尤里奇提出“HR要做转变了,要从‘保姆’转变成‘合伙人’”。

我们发现,传统HR的思维和业务领导的思维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以招聘为例,高管与HR对岗位匹配的关键因素关注度不同。

高管与HR对岗位匹配的关键因素

业务领导关心的是这个求职者的关键talent能否适应岗位,能否干得出实际业绩,但是HR琢磨的是这个求职者的过往经历与求职动机,这种思维错位简单描述是:HR在研究求职者的“三围”,而业务领导在看求职者的“气质”。如果HR依旧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思维,理所应当地以为业务就是该这么办的,那对于业务负责人来说,当然会觉得你是在添乱。

所以HR不应该整天琢磨工具与模型,应该抬头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管理你的伙伴,怎样管理你的上司。简单地说,需要做到这四点:要敢于表达并坚持自己的意见;老板也是人,要洞察老板的痛点;与“狼”共舞,音调准确,舞姿合拍;最后,做到“喧宾夺主”,有效地去影响上司。

04  成为专家顾问

业务领导开始信任HR之后,怎么才能持续得到信任?怎么才能影响我们的员工,并让员工也能信任HR,而不是说HR“不做人事,不说人话”呢?

这就是第二步,HR要做专家顾问。我们可以不做“李云龙”,但是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会开枪会打战的“赵刚”。HR不需要改变“李云龙”的基因,要做的是战前鼓舞,战后疗伤,这就是HR的专业价值所在。

那么,专家顾问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其一,你懂人性么?你会识人吗?你知道每个领导和员工在琢磨什么吗?

其二,你懂政治吗? 我们看过很多BAT的故事,但是别人的玩法一定适合你的公司吗?你有支持这些业务发展的人文土壤吗?

其三,你懂财务吗?如果一个财务报告给到你面前,你能分析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吗?诊断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又能否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三个问题要求HR要具备诊断业务的能力,做好人才规划;具备预测企业经营结果的能力,有怎样的人就有怎样的经营结果;为企业打造强有力的招聘能力,这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更重要;具备匹配各类人才至关键岗位的能力,因为企业间的竞争本质是人的竞争。

人力资源行业有这么一句话,一流的企业人是被发现的,被放在合适他的岗位,二流的企业人是被培训出来的,三流的企业人是被流程管理起来。

你有了你的专业,你才能得到你的业务领导的持续信赖,你才可以慢慢地参加到高层会议,抢到麦克风发言,写进会议纪要。

HR如何做到管理专业?应该坚持四点:第一,不忘初心:拥有理想、价值观、风格;第二,宠辱不惊:当“票友”不当“名角”;第三,发掘、打造并加强自我核心竞争力;最后,信誉是真:信誉有多大,可调动的资源就有多大,可拥有的权利就有多大。

05 成为创业合伙人

大家都知道,社会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快,HR如果仅仅满足于专家顾问这个角色,是否能跟上组织的变革?

答案是否定的。

借用陈春花老师一句话,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2017年,我们消费者变了:更自由、更追求品质、更追求个性化;员工变了,90后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工作主体,他们独立自主,产生员工创客文化;技术变了,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数据化、算法、智能化充斥在我们身边;人力资源职能变了,许多人力资源跨界新职业诞生了:人力资源总架构师、人力资源产品经理、人力资源大客户经理(SBP)等等。

此外,人力资源三支柱开始崩塌,BP拉动COE趋势明显,SSC开始外置;最后我们组织也发生了变化,出现诸多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状结构;小组织化;合伙制;无边界/内部人才集市;大企业平台+小公司精神等等。

在组织变革方面,建议是学习军队,军队的作战方式在面临不同敌人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面对未来企业的千人千面,未来组织一定是小组织化,这是一种最容易创新的组织模式。

大数据已经改变了智库模型,未来大数据沉淀后,HR们要学会从大数据中进行预测。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大势所趋,目前基于算法的精确匹配已涉及到HR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福利等各个领域,以谷歌人力资源部People Operations(POPS)为例,它已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多个数据收集平台,借此观察员工的工作习惯、日常行为等,以实施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

此外,很多企业开始利用智能技术如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提高求职者体验,让应届生提前了解入职公司后的企业文化与环境,以及让培训更具有吸引力。

事实告诉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HR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第一:抛弃 “人力资源管理”这六个字,我们应该称之为叫“人才经营”。人不是管理出来的,人与产品一样,是经营出来的。

第二:未来的雇佣方式一定是混合式雇佣方式,原来是人与人的关系,未来一定是人-机关系或者人-人、人-机关系混合雇佣。

第三:未来公司最大的引导力是来源于感性人才与整合性人才,这才是我们引导力要去发展的重点。

综上所述,HR无法进入核心决策层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沉浸在自己的专业之中,自娱自乐。HR的舞姿很漂亮,却没有与企业保持同一舞步。HR走进核心决策层需要懂企业,需要具备与老板共舞的思维,做一个合格的舞伴。但这不只是泛泛而谈,需要HR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在此借用卢梭一句话送给大家:要记住,人类走向迷途,往往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自以为是。


以下推荐 : 你值得拥有,超值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HR职业生涯规划3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