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坚持治病先治心的原则,“话疗”是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方法。
先“话疗”后治疗为患者打开生命的通道
北京振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王振国
“我不怕死,不舍的是孩子和家人”
1998年6月,我接到黑龙江安达市任民镇农村妇女孙玉晶的一封求助信,信中说在5月,她不幸罹患右支气管肺癌。因肿瘤部位的限制而无法手术,医院判她只有半年的生存期。因家庭贫困,只做一次化疗,就不准备治疗了。当时,我想她才27岁,孩子又很小,决定免费寄去四个月的系列抗癌中成药,采取冲击疗法对她进行治疗。接着,我又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一定要坚定信心,不要怕,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癌症。她说:“我不怕死,不舍的是孩子和家人”。后来我了解到为了给她治病,老母亲上街卖包米花,丈夫四处借款,几天几夜在病床前伺候她,所以她决定放弃治疗等死。于是她悄悄穿上婚纱来到照相馆照了相,给自己亲爱的丈夫、孩子和其它亲人们留个纪念,也可以说是遗像。接下来的日子,她把自己的毛衣都拆了,重新织成丈夫和5岁儿子穿的毛衣毛裤。
我多次与孙玉晶沟通交流,鼓励她积极配合治疗,经过四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冲击疗法治疗,奇迹出现了。CT检查,3x3.5的三个肿块完全消失。当我得知她看病花了很多钱,房子被抵押,没有住处时,就委托公司给她寄去钱,帮她把抵押的房子赎回,又给孩子交了学费。
“你救活我一人,我要‘话疗’救助100人”
孙玉晶康复后,向我做了“你救活我一人,我要通过‘话疗’和爱心行动救助100人”的承诺。她找到黑龙省眼库,与红十字会签了一份自愿捐献眼角膜协议。签协议时,老教授动情地说:“你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你很了不起,你是全省第一个农村妇女眼角膜自愿捐献者。”为了让更多的肿瘤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她在家里开通了“爱心热线”。她来到哈尔滨找到报社和电台,请新闻单位帮助公布热线电话。她通过“爱心热线”与病友“话疗”一万多人次,帮助患者度过了“心理”关。
一次孙玉晶接到讷河市患者电话,该患者身患骶骨肿瘤,瘤体特别大,走路很困难。北京某大医院会诊后说最多能活三个月。因骶骨肿瘤周围神经特别丰富,手术、放化疗都会导致瘫痪,决定放弃治疗,并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准备。孙玉晶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着急,怕病友想不开做出傻事。第二天就坐火车匆匆忙忙赶到病友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病友树立信心,坚持科学治疗。病友很感动,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康复了。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彩丝带爱心传递的志愿者。
“彩丝带爱心传递,我找到了群体抗癌的力量”
2010年6月,孙玉晶和几个病友在哈尔滨成立了彩丝带爱心传递工作站。彩丝带是一项公益事业,是用最贴心的关怀,帮助病友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她带着新老病友群体抗癌,一百多名彩丝带志愿者定期组织唱歌、跳舞、话疗,节假日到肿瘤医院去慰问病友,和病友一起包饺子、会餐。在振国医院的组织下,她积极参加康复游活动,每年分别到长白山、北京、上海、珠海进行康复游,在康复游活动中,患者通过交流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心理沟通,增强他们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现在有两万多人参加了康复游活动。
2012年由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和上海振国医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向生活微笑”上海万名癌症患者新春大联欢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癌症患者在观众的掌声中身着七彩服装,欢歌起舞。那一刻,孙玉晶和哈尔滨的110名彩丝带志愿者也在场,孙玉晶说:“我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泪眼模糊。看着顽强的生命之花充分绽放,这一刻我找到了群体抗癌的力量。”
我认为,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得了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开始就丧失信心,甚至精神崩溃;很多患者得了癌症后心灰意冷,觉得活着是家庭和社会的包袱,自暴自弃,甚至认为生命失去了价值。其实,当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乐观自信,脑内分泌对人体有益的吗啡类荷尔蒙,它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更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前提。